分享

《谏太宗十思疏》深入解读(二)

 清风湖畔有人家 2023-05-16 发布于山东

魏征在给唐太宗提意见时,也是非常注重艺术技巧的,魏征不仅仅是一个有勇气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一起关注一下文章的第三段,第三段针对唐太宗身上所出现的问题,他提出了具体的十思。

魏征为何给的是十思而不是二十思呢?这和中国人喜欢整数有关系,譬如八大菜系,十大罪状。其实假如有七个罪状,也最后也要加上三条以凑成一个整数。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诚”是如果的意思,什么是如果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这时候的唐太宗明明在广求珍宝,是在贪得无厌,事实上的唐太宗“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可魏征却非常委婉地说,如果万岁您想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是说话的得体,要注重别人的感受,看透但不说破。包括后文的“将有作”“念高危”“惧满溢”等等都是表示一种假设关系,都不明言唐太宗此时犯的种种错误,而是处处在考虑唐太宗的感受。

中国人说话做事讲究的是一个“度”,看破是正好达到这个“度”,而说破就是“过犹不及”,话就太满了,君不见“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菜根谭》有云:“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所以说看破不说破是为人谦虚的表现,也是“使其无背后之毁”的君子所为。

说话做事都要考虑给别人留面子,时刻记住树要皮,人要脸,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就是这个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而本文就集中体现了魏征的大智慧。

魏征和海瑞不同,海瑞太刚,而魏征审时度势,懂得灵活变通。比如他在唐太宗面前极度自谦,说自己是“下愚”,而唐太宗是“明哲”,他懂得适时去奉承长官,降低自己的姿态,最终成就了忠臣贤君的美名。相反,一个臣子如果不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处处施展自己的才智,那么就像杨修一样,看透了“鸡肋”,但也落得了杀身之祸。

提完这十思的意见之后,魏征也给唐太宗画了一个大饼,只要做到了这十思,唐太宗就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魏征是了解唐太宗的,唐太宗辛辛苦苦工作目的是什么呢?还不是可以健康长寿?还不是可以“尽豫游之乐”?毕竟唐太宗时期没有马克思思想,皇帝也是人,他是喜欢声色犬马的,是喜欢到处游乐的。魏征的话接地气,识大局,娱心意,难怪唐太宗欣然接受魏征的意见,并赞扬他“古之名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