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前言: 这篇介绍“米粉蒸肉”“白切肉”“炒紫盖肉”“糯米肉圆”“徽州肉圆”及“红烧肉圆”。 ![]() 秘传食谱-猪门 正文: 第七节 米粉蒸肉(一)预备: [材料]上好五花肉二斤,炒米粉五六两,白酱油一两半,绍兴酒四两,浓鸡汤少许,盐合味,五香末少许,白菜(或芋头、山药、苋菜、大豆芽)适量,蔴油(潘老师按:芝麻油)少放,滚开水一壶。 [特别器具]蒸笼一具,净瓦钵(潘老师按:缽)一个。 手术: [第一步]先用滚开水将猪肉淋两次,切作厚二分,长约一寸六七分块子。 [第二步]预将米炒到现成黄色,用磨磨碎(但要微微带粗,不可过于成粉),随即取同白酱油、绍兴酒、浓鸡汤、盐、五香末拌至匀均;将肉放进约腌两三刻钟久。 [第三步]另外再用乾(潘老师按:干)净瓦缽一个,将洗净的白菜(或芋头、山药、苋菜、大豆芽)衬在缽底;取腌过的肉逐层铺放菜上,并以碗内剩下的作 料尽行浇将进去;隔水入锅,盖密,透蒸(或直接放进蒸笼里蒸也好);临起锅时浇上少许蔴油(潘老师按:芝麻油),吃起来不独肉好,菜味也很佳美。 ![]() 米粉蒸肉(头条推荐图片) 第八节 米粉蒸肉(二)预备: [材料]猪肉、炒米粉、酱油、绍酒、鸡汤、盐、五香末(一切都与前例相同),新鲜荷叶若干张。 [特别器具]也都同前一样。 手术: 同前第一步、第二步,将肉切好,拌好,腌过,将新鲜荷叶先在滚水内焯(潘老师按:灼)滚一过,然后一块块的将肉包好,如前节第三步一样,放进蒸笼或瓦缽内隔水蒸好(衬底的东西就可以不要),风味比前更佳。 潘老师按: 注1:如果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米粉蒸肉”其实是为肥肉降腻的一种手段。 这也不难解释,中国厨师已经在很早以前就为肥肉降腻竭尽心力了。 第九节 白片肉预备: [材料]三肥七瘦的后腿肉一大方块,猪血一小缽(或用肥鸡一个),滚开的鸡汤一罐,姜、米错(潘老师按:“米错”疑为“米醋”之误)均适量,酱油少许。 [特别器具]蒸笼一具,洁净白布一大块,大石头一块,快刀一把,炖罐一个。 手术: [第一步]将猪肉先用猪血塗(潘老师按:涂)满,放进蒸笼蒸熟(也有用肥鸡一只洗宰干净,破开去净肚内各物,包裹着肉上笼去蒸的,更好)。 [第二步]预先炖好浓汤一罐,于是将蒸好的肉先放入冷水内略漂一过,乘汤正滚,即纳入煮几滚取起。 [第三步]再将肉取出,包入洁净布内,用大石压约一支香久,随取快刀切肉成为薄片,放进盘内,与备好的生姜、米醋或再加上些酱油拌吃,风味极佳。 附注: 也有单用红酱油醮(蘸)吃的(要算广东罗定州的最好)。 潘老师按: 注1:这节的做法确实正如书名一样,有着“秘传”的技法,因为会很难想象得到猪肉在烹饪之前涂上猪血。 需要指出的是,猪血与猪红是两种制品,猪血是还未撞入盐水的制品,猪红是撞入盐水并凝固的制品。 ![]() 白切肉(头条推荐图片) 第十节 炒紫盖肉预备: [材料]五花三层的猪肉一大块,灰麺水(潘老师按:灰面水。灶灰泡水后的澄清液,类似陈村枧水)、滚油都适量,鸡蛋两个,花椒少许,盐少许。 手术: [第一步]取(潘老师按:猪)肉入罐,煮到刚熟透心,提出切成小方块子。 [第二步]取灰麺(潘老师按:灰面)和水调作稀糊,加上鸡蛋清(鸡蛋微微打破一头,沥出清子)再调匀均。 [第三步]将油入锅烧滚,取切过的(潘老师按:猪)肉块放入麺糊(潘老师按:面糊)内拖滚一过,入油锅中炸熟,盛起同预备好的花椒盐醮(潘老师按:蘸)吃,极美。 潘老师按: 注1:“灰麺(灰面)”是与“白麺(白面)”相对,白麺(白面)是指颜色较白的麺粉(面粉)。 注2:“炒紫盖肉”实际是麺糊(面糊)炸肉,与现在日本非常流行的“天妇罗”类似。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做法后来分为两派: 一派继续使用麺粉(面粉),称“糊”; 一派改用淀粉,称“浆”。 在《粤厨宝典·候镬篇·攻略章·粉浆》有“五粉十一浆”的介绍。 第十一节 糯米肉圆预备: [材料]二肥八瘦的猪肉一大块,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少许,盐少许,糯米半升。 [特别器具]蒸笼一个,大冰盘一个。 手术: [第一步]先取猪肉和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绍酒、盐一并剁到极碎,用手搯(潘老师按:掏,疑为“掐”字)作核桃一样大的圆子,放入大冰盘内候用。 [第二步](潘老师按:肉圆)临上蒸笼时,用滚水预先发透糯米遍粘在圆子上;而(潘老师按:肉圆)蒸熟以后,肉味就松嫩可口了。 注意: [手术]假如糯米泡不透澈而早粘(肉圆)上去,便怕(糯米)有越蒸越硬、越蒸越干的毛病。 潘老师按: 注:现在还见有这个肴馔,不过,不是称“糯米肉圆”,而是称“珍珠丸”。 ![]() 糯米肉圆(头条推荐图片) 第十二节 徽州肉圆预备: [材料]三肥七瘦的猪肉一斤,熟盐一钱七分,绍酒二两五钱,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三钱,砂仁末六分(或用白菜若干)。 [特别器具]大冰盘一个,蒸笼一具。 手术: [第一步]将猪肉肥肉分割两处,肥的剁成极烂,瘦的切成绿豆大丁子。 [第二步]取熟盐、绍酒、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同斫碎的砂仁拌入肉内,揉到极匀,用两手拍成团子,分为六个,摆在大冰盘里面,入蒸笼蒸到刚熟透心,吃味极好。 附注: 也有用白菜垫底的,更好。 潘老师按: 注1:肉料加工形态“圆”和“丸”,是有专有定义的。“圆”的大小与核桃相近,形状为圆;“丸”的大小与花生相近,形状为圆或椭圆。 需要说明的是,“圆”与“丸”的粤语读音相同,都读做jyun4。 第十三节 红烧肉圆预备: [材料]二肥八瘦的猪肉不拘多少,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绍酒、盐(都适量),油适量,白菜若干(预先用油灼过),白酱油、红酱油、净水(都各少许)。又炒研过的冬米粉少许。 手术: [第一步]将整块猪肉(不要切开)先褪去皮(皮仍要留着应用),然后如前剁到极烂。 [第二步]用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绍兴、盐、加入肉内拌到极匀,做成圆子,大约一两多重一个,外面再用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拖滚一层,放入滚油锅内,炸到现成黄色为止,捞起候用。 [第三步]先将猪肉皮铺放锅底,再取肉圆,同用油灼好的白菜(白菜先行切好,放进油锅内炒灼一过)都搁在肉皮上面,再加红酱油、白酱油、绍酒、净水,煨到肉皮烂透为度。 附注: 也有加上些炒研过的冬米粉同肉剁好做成圆子,如法蒸,吃的味也不差。 待续…… ![]() 粤厨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