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行千里母担忧”——老妈俗语故事之七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5-16 发布于河南
ENJOY THE SUMMER

年少时常听老妈说起这句话,当然后面还接着一句,“母走千里儿不愁”。

最早体会这句话是在小时候。印象极深的是,1970年,二哥到铁建修京原铁路去了,走时才十七岁。修铁路苦啊。老妈从繁峙看二哥回来,一边扫地一边掉泪:我儿喝的口红汤汤,我儿喝的口红汤汤。我妈刚强,我们极少看到我妈掉泪,那是印象最深的一次。原来,“红汤汤”是二哥他们喝的水。二哥他们三个连住在一个村,老乡喝水本就紧张,一下子又来了六七百号人,喝水更困难了,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浑浊不堪,澄半天也不清。

曾写过一文《繁星点点母亲爱》,说的是我从家到了学校,打开母亲给我带的东西,不禁潸然泪下。许多的东西中有一小把葱,剥得干干净净。碧绿的是葱叶,莹白的是葱根。我住校,母亲知道我偶尔要做做饭,竟准备了剥好的葱。那一把葱啊, 像春天的芽一直长在我的心田,母亲就是那三春的太阳。

蒋勋讲《红楼梦》时曾讲过一个故事,说他年轻时要去法国读书走四年。临走时,他母亲给他拿了各种颜色的线,线芯是木头的,为省分量,把那芯都去掉,又缠在一起。他父亲则是给他行李里塞了60把牙刷。四年过后,那些线他完好带回,“从来没用过”,“明知道我也不会用这些线,可是母亲还是给带上了”。这个台湾学者软软轻轻的声音,听得人真是感动。台湾的父母也这么亲孩子啊?这是我的第一直觉。想想,大陆、台湾同宗同根同祖同脉,只不过是隔一条浅浅的海峡而已,怎么会不一样?

图片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有则资料,说台湾选十首最打动人心的古诗,孟郊的《游子吟》名列榜首。这不是太能说明问题了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还有比这个画面更生动形象的吗?古时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生活不便,游子远行,当妈的有多少不舍与牵挂啊,所以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那些千般的不舍与牵挂都缝进了密密的针脚里了。线有多长,母亲的牵挂就有多长;针脚有多密,母亲的爱意就有多密。

清人有首诗叫《岁暮到家》,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是“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第一句听到的是“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以至于回家的游子深感惭愧,“不敢叹风尘”,好让母亲少为自己担点心。

瞧瞧,这些都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最好例证了。

我们自己当了母亲,开始对这句话有太多太多的体会了。

记得同学梅有次和我说起她的一个故事。冬天有回她做热汤面吃,结果未吃先掉泪。老公问她怎么了,她说女儿喝不上热汤面。我知道,重庆的冬天湿冷湿冷的。她是心疼女儿。听了,我的眼睛也红了。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都一样啊。至于我,女儿不在太原的那几年,常在梦里被女儿的声音叫醒。不是叫妈,就是喊我的乳名二毛。我“哎”答应着醒来,好半天才意识到,这是梦,女儿不在家。

大概古往今来,全都这样吧。最可怜最好笑的莫过于那个民间故事了。

故事说儿子背着老母亲上山要将她丢弃于后山,老母心知肚明。儿子放下老母欲走,老母叫住儿子,提醒说,娘一路给你做了记号,你看着点折过的树枝,别走岔了山路。有的叫“背母撒豆”。撒豆也好,折枝也罢,意思一样。儿子听了羞愧不已,又将老母背回。古时生产力低下,无法养活多人,只好弃老保小。老母不但无怨,反倒担心儿子下山迷路。

如果说这个古代的传说有点夸张,那么真人讲的这个真事一定会让你深受震撼。

马航事件后,有一母亲撰文《魂飞天外》,讲了自己带六岁儿子在飞机上历险的过程。

1993年4月6日,东航MU583 经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在太平洋上空飞行时,飞机发生故障,急速翻滚,跌落数次,高度突然下跌5000英尺。母亲当时被飞机掉下的天花板砸中头部受伤,她够幸运的,此机有两名乘客遇难,其中一名就是从这里被吸出去的。在飞机上,她忍着疼痛、恐惧,断断续续给丈夫儿子写起了遗书。这天上的遗书,让人看了,不禁唏嘘。其中两句是:

我最牵挂的是如果儿子还能生还,就教他忘记失母之痛,忘记这段惨剧。

照顾好我们的儿子,把他培养成才,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写完信,她嘱咐儿子:
ENJOY THE SUMMER

如果飞机掉到海里了,一定要抱住漂浮的东西,熬到天亮一定会有人来救!千万不要想着找妈妈,因为妈妈头部被撞了,是凉的没知觉.....到时候可能失去知觉,活着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要找妈妈,能找到爸爸就好了!

相信你看到这里,一定泪奔。
ENJOY THE SUMMER

从发生故障到最后成功降落在美国一空军基地上,人们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噩梦折磨,分分秒秒都漫长都煎熬 。机长被救后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动弹,只能保持一种姿势:双手握操纵杆,就像一尊英雄雕像。当时在飞机上,救护人员用尽各种方法才将他搬离驾驶座。想想机长的样子,不难想象,飞机上每个乘客的紧张恐惧。面对死亡的母亲,心里的痛、不舍、担忧,该有多少。最后的时刻,她想的更多的是儿子的安危,以及儿子的今后。好在有惊无险,英雄的机长将百分之一的希望变成了百分之百的奇迹。

图片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原来也只是听听而已,以为孩子远行,当妈的不放心,母亲外出,当儿女的不懂得心疼。年岁渐长,才发现远没有这般简单。它里面的内涵深着呢。

儿行千里的这个“行”,仅仅是孩子远行吗?其实是说孩子的一生成长。做母亲父亲的,不管孩子是否远行,不管是眼前还是远走高飞,孩子永远是你的牵挂,一生有操不完的心。

台湾作家张晓风写过一篇文章,告诉全世界,《我交给了你一个孩子》。这个母亲站在阳台上,看六岁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对全世界有万般嘱托:

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

.......
ENJOY THE SUMMER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这千般叮嘱中含有万种柔情和诸多担忧,真是写尽了天下母亲对世界的殷殷希望,也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无限爱意。

其实,不放心、牵挂孩子的,哪里只是母亲?父亲也是一样。朱自清的《背影》、 傅雷的家书不都体现了父亲的拳拳之心吗?只不过,母亲更甚一些,人性使然。所谓“母亲一百岁,常忧八十儿”“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下半句,“母走千里儿不愁”,我现在对此也有了新的理解。“事非经过不知难”,相较而言,子女们经历的少,不懂的多,不知道漫长的人生之路风也有雨也有,父母也同样需要人的关心爱护。只不过子女们习惯了父母的遮风避雨,或因未谙世事,或因粗枝大叶,想不到父母。老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的确是真理 。

成长是终生的事,我们用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也未必能回报了三春的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