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大观 | 清华大学与圆明园研究

 十一贝子 2023-05-16 发布于北京
《圆明园四十景图·山高水长》
北京西郊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清帝曾经长期在此园居理政,历经一百五十余年的经营,鼎盛时期包含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春熙院四座附园,规模宏大,其中共设有一百多个主题景区,亭台楼阁数以千计,山水灵秀,景致佳胜,集中展现了清代宫廷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杰出成就,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焚掠,后又连经浩劫,逐渐沦为废墟。
自民国初年开始,圆明园就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园林史研究的重点领域,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营造学社对圆明园的文献做了相当深入的搜集和探讨,取得重大成绩。
清华大学与圆明园颇有渊源。学校所在的清华园前身名叫熙春园,本是皇子胤祉的赐园,与圆明园同时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后来曾是圆明园四座附园之一,校园西墙与现存的圆明三园遗址仅一路之隔。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并入清华大学,带来部分成果和资料。同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图书馆和资料室也陆续收藏了若干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文献,包括《圆明园内工则例》、样式雷图档、算房高家档案、各时期圆明园地形测量图等。地理位置和文献资料方面的特殊优势为清华师生的研究提供了近水楼台之便,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清华大学建筑系就把圆明园作为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对象。
《圆明园附近清代营房的调查分析》封面
1951年,王其明、茹竞华二位清华建筑系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圆明园附近清代营房的调查分析》,指导教师为林徽因先生。这份报告对圆明园周边八旗护军营做了细致的调查,并绘有实测图,林徽因先生在封面上写下很好的评语:“脚踏实地的调查工作,研究了满清旗营的配给住宅,……是研究中国建筑传统极好的报告,亦为中国建筑史提供了贵重的资料。
周维权《略谈避暑山庄和圆明园的建筑艺术》
1957年周维权先生在《文物参考资料》发表《略谈避暑山庄和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对圆明园的营造艺术做出科学的分析。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圆明园重新成为建筑史、园林史研究的重要热点,陆续取得了丰硕的新成果。1988年圆明园旧址被辟为遗址公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保护问题日益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此背景下,清华师生对圆明园也开展了更多的研究。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论文集封面
《圆明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插图
1978年国家建委和北京市建委组织在京的几家单位为圆明园遗址做规划方案,清华大学建筑系多位教师参与了这项工作,1979年在方案的基础上编辑了一本《圆明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图文集。论文和插图分为两册,论文有三篇:周维权《圆明园的兴建及其造园特点》、姚同珍《圆明园的毁灭及其现状》、城市规划教研组《圆明园规划初探》(朱畅中执笔,参加者包括朱自煊、徐莹光、郑光中、何重义),吴良镛先生为论文集写了一篇《后记》。插图部分包括圆明园现状平面示意图、圆明园远期规划图、圆明园近期规划图以及对大宫门、九洲清晏、香花春馆与坦坦荡荡、天然图画、濂溪乐处、廓然大公、蓬岛瑶台、接秀山房、思永斋、玉玲珑馆、如园等十一个景区所作的平立剖复原图和鸟瞰图。这是清华大学建筑系首次以集体的力量对圆明园展开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探析。
何重义、曾昭奋《圆明园园林艺术》封面
此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两位教师何重义先生和曾昭奋先生进一步致力于圆明园研究(何重义先生1983年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于1995年出版《圆明园园林艺术》一书。其他一些师生也从各自的专业方向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撰写过关于圆明园的学术论文,如1986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专家张复合先生发表论文《圆明园“西洋楼”与中国近代建筑史》,1993年王炜钰教授指导研究生林洁敏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及西洋楼景区的规划与整修》。
珠海圆明新园
20世纪90年代初,郭黛姮先生主持完成广东珠海圆明新园的设计,运用“类型学”的概念,以圆明园的若干经典景区为蓝本,通过再创作的方法营造出一个新的仿古园林。
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复原图
1999年以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以郭黛姮先生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一直致力于圆明园的研究工作,突破建筑或园林学科的单一视角,引入跨学科的理念,注重文献史料的挖掘和现场调研,采用数字化虚拟复原、场所分析、中西方比较等方法,对圆明园的历史、建筑、山水、植物、匠作、图档以及遗址保护做了持续而深入的探讨,并先后参与了多项圆明园遗址保护工程实践,建立了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完成大量的虚拟复原图纸和三维影像,在圆明园历史格局演变、造园艺术特征、样式房图档、重点景区复原、匠作技术、遗址科学保护方法等若干问题上取得进展。
《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封面
《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内页
《圆明园的“记忆遗产”样式房图档》封面
二十多年间,先后出版《远逝的辉煌:圆明园建筑园林研究与保护》(郭黛姮主编)、《圆明园的“记忆遗产”样式房图档》(郭黛姮、贺艳)、《乾隆御品圆明园》(郭黛姮)、《慎修思永:从圆明园内檐装修研究到北京公馆室内设计》(刘畅)、《圆明园造园艺术探微》(贾珺)等专著十余部,发表《历史园林的保护理念与圆明园的保护实践》(郭黛姮)、《圆明园宗教建筑》(方晓风)、《圆明园中的桥梁初探》(廖慧农)等论文近百篇,培养博士、硕士十余名。
清城睿现主创的数字圆明园展览
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是清控集团下属的科研机构,在郭黛姮先生和贺艳院长的领导下,对数字圆明园的建设投入巨大的力量,有许多新的发现,以活态形式多维度重现昔日盛景,并在视频展示方面取得突破,成果应用于圆明园遗址公园导览系统和博物馆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乾隆御品圆明园》封面
圆明园是一个宏大的研究领域,堪称古典园林中的《四库全书》。清华大学师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相对于圆明园本身来说也仅是一管之窥而已,未来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继续拓展,许多难题亟待攻克,也期待更多的年轻学子投身其中,做出自己的学术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