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从孙策之死开始的

 子玉史院 2023-05-16 发布于陕西
 / 子

可以肯定,如果孙策拿到的不是一个英年早逝的剧本,历史出现三国鼎立格局的概率应该会很小,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有可能会提前。

东汉建安五年(200)四月,孙策在一次打猎活动中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三个门客刺杀后因伤势过重而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而江东甚至历史的剧本也被瞬间改写:江东从此前的扩张战略被孙权调整为守成,孙策北上袭击许都的计划也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失去了改变历史的可能

是的,去世之前,孙策工作的重心是在为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都做准备的。

当时,曹操正处于和袁绍决战的前夜,所有的资源都被集中到前线,许都就成了曹操的一块心病,日夜都在担心别人搞偷袭。

尤其是江东的孙策,这是一个让曹操很头疼的角色:“此儿难与争锋呀!”

不用说,孙策肯定也敏锐地嗅到了机会并迅速出台了一个宏大战略:先北上消灭曹操并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牌抓到自己手中,然后再与袁绍进行决战,完了再依次拿下荆州和益州,统一天下

这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也完全能够落地的战略,孙策偷袭许昌肯定会与袁绍结盟,曹操将面对的是一个濒临崩盘的局面。

得手后,孙策首先能够将汉献帝这张牌攥在自己手里,且占有了曹操的地盘,不管袁绍和曹操谁胜,在争夺北方霸主这件事上孙策都具有一定的主动权。

如果孙策能够非常幸运地将官渡之战后的那个胜利者打败,那么,他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北伐成功的人。

当时,不仅是孙策想到了这一步,就是在荆州混饭吃的刘备其实也看到了机会,只是刘表根本没有听罢了。

▲刘备当时也看到了机会

图源/剧照

退一步讲,即使孙策不能够据有北方,南方的刘璋和刘表也完全不是孙策的对手。也就是说,孙策即使不能打赢统一天下这张牌,但搞一个南北对峙的格局还是能够实现的

如果历史按照这个节奏来发展,刘备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更别谈什么三足鼎立了。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老天爷硬是将孙策给带走了。孙策的方案也同时被搁置,失去了被实施的可能。

笔者读历史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每次历史发展到关键阶段眼看就要发生质的改变的时候,造物主这张大手就出来干涉了——

北周武帝宇文邕在统一北方后还没来得及南下就在北伐突厥的途中生病,回到长安后就病逝,白白让杨坚捡了便宜;
朱温在上源驿放了一把大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劫难逃,可老天就是非常及时地下了一场暴雨救下了李克用。后来,朱温的梁朝就是被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给灭了;
李存勖在三垂冈之战中能够一举打败梁军解了潞州之围,很大程度上也是大雾天气的助力;
周世宗柴荣紧抓辽国睡王皇帝辽穆宗殆政的窗口期果断向契丹用兵,在周军顺利拿下三关并兵临幽州城下时,柴荣却生病去世让幽云问题彻底成为了历史问题;

......

总感觉,有些剧本是早就写好的,人力很难改变什么

孙策去世之后,历史的发展脉络就已经很明显了:曹操打败了袁绍虎踞中原;孙权将江东的扩张战略调整为守成;为了分担抗曹的压力,孙权和刘备签订了合作协议

瞧,孙策之死就是一个转折点,三分天下的格局其实已经初露端倪

实事求是地说,以孙权的综合素质来说他也只能打这张牌:孙策的性格和能力属性最适合走扩张路线,争雄天下,而孙权选贤任能的长处又最适合守成

这也是孙策在临终前将江东托付给孙权的核心原因,在扩张性人物缺席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案就是守成,而孙权正是那个最适合守成的人。

此后,江东集团的发展也验证了孙策对孙权的判断:孙权以自己优秀的政治能力将江东不同属性的势力聚拢在一张旗下,并打赢了赤壁之战,夺下了荆州守住了江东的西大门,同时,在夷陵之战中打赢了蜀汉

是的,他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哥哥寄予自己的厚望。

再说一下孙策的创业史吧——

江东集团的第一代虽然是孙坚,但基本盘却绝对是孙策一手打下的。在给袁术打工进攻荆州的过程中,孙坚被刘表大将黄祖设下埋伏给射死,年仅三十七岁。

随着孙坚的战死,他的嫡系人马也被袁术所吞并。

▲孙坚也属于英年早逝

图源/剧照

此时的孙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躺平老老实实给袁术打工,等待机会;要么,主动出击,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结果大家都知道,孙策选了后者。

为了生存继而图发展,孙策先是在袁术面前装孙子将父亲生前的核心将士如程普、黄盖等人争取到了自己手中,然后再将自己图谋江东的战略和袁术攻取江东的战略深度绑定。

所以呀,袁术是不得不支持孙策,人家是在为他打江山呀。

接着就是孙策如猛虎出山的剧情。195年,他先是打赢了秣陵之战,将今江苏南京的地盘扒拉到了自己碗里,随后又相继拿下丹杨(今安徽宣城)、会稽(今浙江绍兴)、豫章(今江西南昌)、吴郡(今江苏苏州)、庐江郡(今安徽合肥)五个郡,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格局正式形成。

有了自己的地盘,孙策肯定不会在袁术手底打工,他的野心大着呢,是天下。

而且,孙策的主动出击还避免了袁术称帝后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他当年选择继续为袁术打工,那么大概率会随着袁术这条破船一块沉了。就是没有生命之危,也很难在江湖上打拼。

所以,怎么看,孙策当时离开袁术都是英明之举。在打下自己的基本盘之后,孙策也从曹操那得到了汉献帝名义上给的“讨逆将军”、“吴侯”的标签。

是的,他正式成为大家都承认的一路诸侯了。

而孙策之所以顺利建立自己的基业也是因为曹操和袁绍的争雄,如果不是曹操忙着和袁绍博弈,以他的战略眼光,肯定也会将手伸向南方。

就像五代时的梁太祖朱温,如果不是河东集团对他的牵制,他也会在第一时间将手插向淮南。所以才有了所谓的江东王杨行密。

▲朱温的创业史和曹操很像

图源/剧照

总之呢,孙策的成功是运气和主动作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打下江东六郡的基本盘之后,孙策对江东集团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人才库——

文有张昭、孙邵、张纮等人;武有周瑜、鲁肃、吕蒙、蒋钦、周泰等人;外加父亲孙坚留下的程普、黄盖等老将。

江东简直就是人才济济,这也是孙权此后能够与曹操、刘备两人维持三足鼎立格局的强大支撑。

总之,没有孙策就没有江东的孙吴,如果孙策不死,天下三分的剧情估计很难上演。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东汉末年,隋朝末年,唐朝末年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