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企业家的教育善行

 盐心Jaffe 2023-05-16 发布于四川

从改革开放至今,尊重知识分子,崇尚科学技术,一直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本文的主角,多年来,就致力于为科学教育做“加法”。

比如五年前,面向中西部27所(今年又追加5所)“双一流”高校,他启动了“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行动;

由他出资重建(2008年)并担任名誉校长的江油市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坚勇实小),延续并扩大感恩教育,将学习中国科学家精神作为教育重心……

身为新加坡华裔,陈永庆先生每年都要到校看望师生

1

“吝啬”,又慷慨的人

1949年,陈永庆生于潮州,7岁那年全家迁往新加坡。回忆童年,令他刻骨难忘的是匮乏, “果、鸡鸭一年能吃上一次就不错了。”

读小学时,他时常饿肚子。有一天他到菜市场,在一个鱼摊前纠结很久,终于对摊主张口,提出赊一条鱼,许诺一周后还钱。最终他靠做小工,如期把账还了。

这件小事,让陈永庆意识到诚信的重要,并向往做一个乐善好施的人。

促使他在中国捐资助学,要从汶川大地震说起。

当时隔着屏幕,看到满目疮痍和救灾场景,他泪流满面。没几天,一位朋友交给他一张两万元新币支票,希望由他捐给灾区学校。

这位朋友叫郭裕龙,是陈永庆生命中的贵人。2002年,陈永庆在苏州开设了分公司,九个月都没生意,在另一家公司当负责人的郭裕龙知道后,觉得坚永公司诚实可靠,遂多次向上司游说,陈永庆的公司才获得一部分工程,逐渐打开了局面。

两万元金额不大,却是郭裕龙节俭积攒的。心怀感动和感恩,2008年6月9日,58岁的陈永庆从新加坡来到江油,走访几所学校后,他选择援建建南小学——一所前身为三线建设时成立的工厂子弟校。

灾后重建,被援建学校纷纷更名以作纪念。陈永庆主张以郭裕龙的名字为新校命名,但被对方拒绝。新加坡作家蓉子女士捐献新币十五万元救灾,陈永庆去请教,得到的建议是“校名应能反映抗震救灾的大局势”。“坚强”“勇敢”和“五一二”组合,“坚勇五一二”诞生了。2008年12月3日,新校园移交政府。“坚强勇敢,传承爱心”成为校训。陈永庆被推选为荣誉校长。

“陈先生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生活朴素,对自己很吝啬,不吃宴请,也不请客,到江油的第一天,午饭就在食堂吃的便餐。援建签字仪式当天很热,他拿了一瓶矿泉水,贴上标签,喝得干干净净……对外他却相反,比如给我校先后投入了五千余万元,2018年初面向西部27所'双一流’高校发放奖助学金,每年一千多万,疫情时还捐资500万专门奖励考上传染病预防专业的四川大学生……”坚勇实小校长蒋毅说。

每年12月3日校庆日,

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会同步举办科技节

身为华侨,陈永庆以中国为精神故乡,捐建学校,资助贫困生,关爱老兵,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他始终情系祖国。

网上搜索,找不到陈永庆的任何视频,也没有个人照,能找到的几张,也全是他到学校参加活动时的群照。

“陈先生不喜欢拍照,他的致辞都由别人代念。他来学校很少登台,我见过的唯一一次是跟学生一起敲鼓,还没怎么拍照他就下去了。”坚勇实小党支部副书记余丽霞说。

这种姿态,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2010年,陈永庆去云南石林县乐捐,途中休息,看到一个老人在玉米地里劳作,他前去攀谈,得知对方83岁了,丈夫早逝,没有再婚,家里很穷,儿子四十余岁仍未婚……受到触动,陈永庆把身上全部现金共计6万余元,让助手转交老人。

传统、儒雅、低调,是坚勇实小师生对陈永庆的评价。

不管是潮汕传统文化的浸润,还是新加坡儒家文化的影响,陈永庆一家至今还保留着给长辈行敬茶礼的传统。大年初一,他会领着全家人穿戴整齐,按长幼排序,敬茶献礼,祝长辈健康长寿……

当陈永庆看到坚勇实小入学礼上学生神情庄重地行拜师礼时,他激动地说:“这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这种美德不会丢失,孝亲尊师的血液一定会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流淌。”

2020年12月,

西部27所高校大学生代表到坚勇五一二研学,

讲解人为蒋毅校长

2


生命的境界

作为名誉校长,除了资金支持,陈永庆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给学校以滋养。

过去十五年,他给坚勇师生和家长写了近十篇文章(含书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考,学校将之结集为《陈言永记》,作为校编读本之一。

科学课老师余丽霞指导学生做实验

2008年底的新校园移交仪式上,别人代读了他写的《酷的文化》一文。在他看来,比会读书更重要的,是好的人格。他以郭裕龙先生的同情心和抗震救灾英雄的无私人格为例,呼吁传统美德。文章后半段,他谈起对“酷文化”的看法——

酷不是吃美食、穿名牌、开跑车、住别墅,紧跟潮流追娱乐或体育明星,而是能煮好吃的东西、创造优质产品、能建杭州湾大桥、建生态城,能饮水思源、脚踏实地、创造美好的社会……是重返废墟救同学的班长,是把学生护在身下的老师,是给灾区捐资的乞丐,是忍着家人遇难之痛救人的公安,是冒着生命危险开通道路、疏散堰塞湖的子弟兵……

陈永庆理想中的教育,就是能教出具有上述气质的人:有胆识、意志力和同情心……

建校两周年之际,他又撰写了《贫困的幸福》一文,其中对立德树人有如下解读——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助人为本。人类所崇拜的从来不会是富有的人,而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大禹、孔子、老子、李时珍、爱迪生、钱学森……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因为富有而出名的。贫穷是上天给你的好起点,你少了某些物质上的好处,却多了希望能富有的动力……

因此,他向境界高的人学习。以读书为例,他喜读名人传记,会分享一些故事给师生们。

在一些人眼中,这些励志故事是“鸡汤”,但对陈永庆来说,这是由他的人生所检验过的真理——苦难是有力量的。孟子讲“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今中外无数伟大人物都是这样走出来的。

比起钱财上的帮助,陈永庆更希望传递的是“英雄不怕出身低,关键要有奋进之志”——活出一种精神。

陈永庆认为,分数、文凭只能给人一个基本的起点,成功与否却完全是靠个人的意志力、不懈的追求、寻求资源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他将捐资助学放在西部地区,正是想对这些地方的有志青少年有所激发。

3

国家惜才,学子尚贤

2022年5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学红“芯”报国院士大讲堂系列活动开幕,首位受邀嘉宾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西部地区27所“双一流”高校和西南交大附中、坚勇实小共计1000余名师生,聆听了陈院士的感悟。

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展厅

回顾历史,对科学家,陈永庆充满敬仰。

这种价值观,甚至影响到他对歌曲的偏好,比如他非常喜欢《天路》。他曾写下这样的话:

“中国之所以能复兴强大的主要支柱之一,是因为有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茅以升、袁隆平等这些近现代伟大的科学家们,以及许多为科技发展铺路的科研人员。他们在西方国家禁止科技转移、国内资源贫乏、科研条件落后、生活工作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以近乎不可能的速度,历经难以置信的艰辛,通过夜以继日的工作,开拓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墨子号量子卫星、东风导弹、运载火箭、北斗导航……在短短几十年里,他们就让被压迫、被轻视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华民族站了起来。”

惜才尚贤,攀登科学高峰,是造福人民、提升国家地位的必经之路。基于此,陈永庆将捐资助学的重心转移到科学领域。

以第一届为例,西南交大分配到奖学金和助学金名额各20个,奖学金20000元/份,助学金10000元/份。经学生申请、学院评审推荐,西南交大共有110名同学进入笔试、面试环节。

100个中国近现代爱国科学家水晶头像,

由陈永庆先生捐赠

笔试按考试大纲,着重考察申请者对校史、著名科学家校友事迹,以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事迹的熟悉程度,和对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和认识程度。面试分三个环节: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两分钟的抽选题回答;两分钟的评委提问。

此举跟年轻人的择业观有关。陈永庆注意到,很多大学生倾向于金融等高薪专业,担心如此下去,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的人才会变得稀少,于是设立此奖,倡导向中国近现代科学家爱国奉献、无私无畏的大我精神学习。

科研方向发展,只是一定要记得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们的精神、功勋,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带着感恩的心,做好自己的事业。

“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传承,是永庆先生最看重的。我们要相信,世上有人境界确实比我们高,有人确实更勇敢,更无私。”蒋毅校长说。

不过他又称,获奖学生日后不一定非要朝

4

科学,从娃娃抓起

要“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陈永庆认为,最好从娃娃抓起。

2023年2月,他草拟了《激励小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的倡议书》,开篇如此写道:

"随着AI和商业社会的急速发展,我很担忧传统主导中国集体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会快速腐朽。简单打个比方,国家培养的运动员获得巨大金钱利益和名望后,一些人开始膨胀,甚至忘恩负义;但大多数情形下,他们会带动高达数以千百万计的追捧者……奢华的生活方式、追星就变成儿童们的人生最大目标。另一方面,刚刚开发的GPT也会很快占据儿童太多时间,弱化他们的思考能力,而依赖性太强。最终,一个人原有好的意志和品性就容易渐渐消失。"

2022年秋季落成的科技体验馆也对其他学校开放,

图为江油市高新实验小学学生进校体验

他认为,要避免中国社会优秀文化的逐步弱化,要先入为主,趁小学生年幼、个性相对单纯之时,用科学家的高尚意识来教化他们。尤其是童年多读一些科学家事迹,容易潜移默化地奠定他们的性格和人生理想。

上述倡议,最初面向四川省,拟选择200所小学,设900份奖金,每份5000元,针对五六年级。选拔分为五部分:一是从100位预先指定的中国科学家中随机抽取一位,讲述其生平事迹;二是在校学业成绩证明和获奖情况;三是才艺展示;四是公民道德品格;五是科技小制作。按得分高低,前900名获奖。

经商议调整,首批奖学金在江油市试点推进。陈永庆表示,视其效果,四年内每年额度可增加到2000万元人民币。

十年前,江油市小学的科学课,从三年级开始要考试(文化课加实验操作),跟语、数、英一样全市统考。从教材中涉及的24个实验中抽取10个,学生分组抽取其中一个,合作完成。在绵阳这座科技之城,江油是第一个全市小学考科学的。

“小学科技课中的很多知识,到初中要重学一遍,江油这样的政策,重点是想提前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课老师余丽霞说。

近五年,坚勇实小的科学教育氛围越来越浓。比如12月3日校庆日,同步开展科技节,孩子们通过科幻绘画、科技小制作、小实验等,将自己的科学思想付诸实践。老师们也会通过科技小游戏,来激发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此外,在每周的少年宫兴趣小组,师生一起探索科学奥秘。社团方面,陆续开设无人机、机器人、3D等项目。

基于陈永庆的付出,西南交大编纂并捐献了一套爱国科学家读本给坚勇实小,西南交大邓自刚研究员和孔祥彬先生,曾先后两次到校演讲。2019年,坚勇实小组织60名学生到西南交大参观交流,见证磁悬浮列车诞生的过程,体验磁悬浮列车的操作;2020年12月,西南交大、西北工大等西部27所高校学生代表六十余人,到坚勇实小进行以“感恩科学家精神” 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主题班会,大学生到各班去分享读书和学习经验,激励弟弟妹妹们的向学之心,并一起玩游戏、绘画、进行科技体验……

2022年9月,陈永庆捐赠20余万元给学校建了一座科技体验馆。40个小实验项目,涉及动植物和声光电,并对外开放。西屏小学、小溪坝小学等校师生前来参观、体验,从动手实践中培养科学兴趣。馆内还陈列着陈先生捐赠的中国近现代爱国科学家水晶头像(100个)。他还捐赠了一批“感恩科学家”勋章,一批 “感恩科学家”文化衫。

水晶头像,年级第一名或参加科学家故事演讲大赛获奖的学生才能得到。文化衫师生人手一件,至于勋章,荣获坚勇品格之星的学生能得到一个。

在科研课题方面,坚勇实小申报了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内核的小学生感恩品格实践研究的省级重点课题,已进行开题论证,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

5

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坚勇实小,面对学生,记者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很有钱,你会做什么事?

六年级学生蹇若溪的回答是:“我会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同班的文艺翔则称,“要帮一些科学家改善生活,提升待遇。”五年级的陈灵犀则说:“我想跟陈爷爷一样,倡导科学家精神,给很多学校捐献优质的科学家书籍。”

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科学家偶像,能说出很多科学家事迹……

在校,他们有人是班长,有人是中队长,有人是课代表兼护旗手。在家,则是懂事的孩子,炒菜做饭、带弟弟或妹妹玩让妈妈多休息。谈到未来的志向,蹇若溪想往文科发展;文艺翔想往理科发展,像父亲一样当个工程师;陈灵犀则称要当个老师。

这就是陈永庆期待的学生的样子。

对家庭教育,他也非常重视。2011年春到2012年秋,他写了三封信,分别写给坚勇五一二家长、师生,以及江油市家教巡讲团。

对家长,他从一件小事谈起,得知学校的小池塘被围了起来,他表示不同看法,“按此逻辑,河边、湖边、海边都该被围起来。”他在信中写,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校园长大,校园里的每棵树都爬过。孩子成才,离不开磨炼、波折和挫折。坚强的意志力,避险意识,克服阻碍的能力等,更多是从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靠课本和刷题。

作为父亲和爷爷、外公,陈永庆自有一套家教方式。看到许多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希望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长大,他理解但不能完全认同,因为太过舒适的环境很难培养出坚强、勇敢的下一代。他引述爱因斯坦的话:“成功的教育先重品格,其次才是学业成绩。”

过去几年,陈永庆一直有个想法,呼吁知名人士(大学教授,文化圈或商界有成就的人)到校举办座谈会、演讲会,并惠及江油其他小学,称愿意适当资助这方面的费用。

2019年,蒋毅校长带领60名学生到西南交大参观,

见证磁悬浮列车诞生的过程并乘坐体验

今年5月18日,在学校扩(改)建完成的典礼上,陈永庆将带着父亲、子女及孙辈来江油。3月份学校发出了几份邀请函,被邀请者有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先生,有中国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之父王家素,有荣获“科学探索奖”“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四川省科研创新团队的带头人邓自刚研究员。

家校社协同育人若推进得好,中国教育将大有希望,国家也将越来越好。而这,也是陈永庆先生的最大期待。E

审 | 周春伦

排 | 彭运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