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孤独时

 挽墨文学 2023-05-16 发布于陕西
当我们孤独时
作者:南风

最近读到米兰·昆德拉的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通篇读下来觉得生命中有太多看似很轻的事情,但于我们而言,却是不能承受的重量。

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在一个有着落日熔金般绚烂的黄昏,在一个有着星斗灼灼的夜晚,总有一只叫“孤独”的小兽打扰着我们的灵魂,迫使我们去思考生活之外的事情。

书中写“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是不是因为人只能活一次,不知道生命本身的价值,所以才会感到孤独?
在面对江天一色、明月高悬的景色时,张若虚会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叹;在等待友人弈棋的过程中数着燃尽的灯花,赵师秀会挥笔记录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江南五月景色;在历经浮华与凄凉后,张岱会在墓志铭上如是说“劳碌半生,皆成梦幻”来形容生命最后一刻的孤寂。
为了对抗孤独,人们发明了文字,发现了音乐,发展了文明。即使所有生命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我们仍愿意一遍遍去寻找各种方法去对抗平庸与孤独。
有的人会通过音乐来“将他从孤独、幽闭和图书馆的灰尘之中解救出来”,有的人会通过绘画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麦田,却发现“艺术躲在太阳的背面乘凉”;有的人通过阅读来“获得一种生命宽广的愉悦感”,从而跟自己灵魂进行对话。
人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千年前古人思考过的问题今日同样困扰着我们。比如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或是说怎样才算过好这一生?这个人生大命题摆在每个人面前,我们在回答时会犹豫,会困惑,会感到无力。
然而,这个命题没有标准答案,取舍之间透露出你的胆识、见解以及格局。我们惟有从阅读中汲取力量来对抗生命里的孤独和虚无,来认清清晰明了的谎言背后晦涩难懂的真相。
在生活的圄囿中,周身疲倦。寻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或是明媚的清晨,或是温暖的黄昏,泡杯茶,在书桌前坐一会儿,翻开自己喜欢的某本书,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读到一本好的书,就像跟自己的灵魂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这种欢欣是发自内心的、最真诚的快乐。但我们很少这样做。
我们通常会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拿出手机,打开短视频一个接一个地刷。时间就流逝在弹指间。即使我们明白短暂的快乐后是无尽的焦虑、虚无,这不是真正的快乐,但我们就是很难放下手机。
我想,我们放不下手机的原因是害怕与世界失联,害怕独自一人面对生命的孤独感。但你越是放不下手机,这种孤独与虚无感就越强烈,因为你的灵魂是无法被一个个短视频填满,你也无法通过碎片化的信息构造自己的思想体系。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促使着我们翻开手边的书籍,去阅读,去安放自己的灵魂;同时也要走出去,去见世界之大,去阅读山川溪流,阅读春秋冬夏。
见知乎上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下面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写的很好:读书,可以让你在看日余晖的时候,脑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夕阳好看!”在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时,能够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是惊呼“哇,雪真大,被惊呆”。
阅读是丰盈内心的过程,是夹带着浪漫的事情,是让你灵魂散发独特香气的方法。
我们阅读,不是希望从书中直接获取生命的答案,而是能够从书中的故事里摆脱生活的虚无。正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原来生命是如此相似,却又是那般不同。
人总会感到孤独,孤独于我而言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阅读是对抗生命中许多孤独的有效途径。

所以,亲爱的你,在感到孤独时希望你可以放下手机,打开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从中感到灵魂的充实。亦或是背上简单的行李,带着向前走的勇气走出去,去阅读山海。

关于作者
南风:生于陕西小镇,喜欢读书,喜欢诗人舒婷,食指。热爱世间一切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