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元史 阿里海牙传 相威传 土土哈传 床兀儿传 来阿八赤传 纽瞞传(附也速答儿传) 阿剌罕传 阿塔海传

 新用户4541Ay47 2023-05-16 发布于上海

阿里海牙传

阿里海牙,畏兀儿族人,聪敏,有胆识谋略。家中贫寒,以种田为业,曾抚锄叹息说“:大丈夫当立功朝廷,为何作为小民而耕田种地。”后弃耕求学,有人把他推荐给世祖。

世祖即位后日渐擢用,由左右司郎中升参议中书省事。至元二年(1265)建立各路行中书省,晋升阿里海牙为佥河南行省事。

至元五年,阿里海牙与元帅阿术、刘整攻取襄阳,围城五年未下。九年三月,只攻下樊城外城。阿里海牙认为襄阳与樊城唇齿相依,宜先攻下樊城,襄阳可不攻而得。十年正月,蒙军用炮猛攻樊城,阿里海牙发水军焚毁襄樊浮桥,使襄军不能援助樊城,樊城被攻下。樊城既下,襄阳孤立无援,知府吕文焕不得已而开城投降。世祖授吕文焕为昭勇大将军、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襄汉大都督;以阿里海牙主持荆湖等路枢密院事,镇守襄阳。阿里海牙奏请大军乘胜顺流长驱,继续进军。世祖采纳,命伯颜、阿术统帅征南大军,阿里海牙晋升行省右丞。

十一年九月,元军会师襄阳,随后破郢州、沙洋、新城。十二月出沙芜口,阿里海牙麾兵攻武矶堡,宋制置夏贵败走庐州,都统程鹏飞败于江中,宣抚朱祀孙逃往江陵,鄂州张晏然开城投降,程鹏飞亦率其军降元。伯颜遣阿里海牙戍守鄂州。阿里海牙在鄂州宣扬皇上恩德,禁将士掳掠。遣军攻取寿昌、信阳、德安,进军江陵。十二年三月,他与宋安抚使高世杰战于巴陵,世杰败走。又攻克岳州。四月以火攻沙市,立破,宣抚朱祀孙、制置高达惊恐不已,均降。以后郢、归、峡、常德、澧、随、辰、沅、靖、复、均、房、施、荆门相继归顺。世祖闻捷大喜,对近臣说:“伯颜征东,阿里海牙孤军戍鄂,朕不放心,如今平定荆南,东征之师无后患矣。”命廉希宪守江陵,促阿里海牙迅速返鄂州。

阿里海牙招降潭州守臣李芾,不降,便移兵长沙,夺取湘阴。十月,元军至潭州,再招李芾投降,又不降。于是攻城,连攻七十天,大小数十战,阿里海牙虽受重创,仍奋力督战,十三年正月攻下潭州。宋转运使钟蜚英、都统陈义皆自杀,守将刘孝忠降。诸将要进行屠杀,阿里海牙制止说:“该州人民数百万,若尽杀戮,是违背皇上指示伯颜效曹彬不杀人之初衷。”还开仓发粮与饥民。又遣人占领彬、全、道、桂阳、永、衡、武冈、宝庆、袁、韶、南雄诸郡,这些地方的百姓都称颂阿里海牙秉承皇帝好生之德,不杀掳,所过秋毫无犯。只有静江守臣、宋经略使马..不降。河里海牙多次派人去说服,使者都被马..杀害,阿里海牙只得挥兵进攻,十一月城破。阿里海牙认为,静江民易叛,不同于潭州,不用重刑则广西诸州不服,因将城中百姓尽坑杀,斩马..于市。接着分遣万户脱温不花夺占宾、融、柳、钦、横、邕、庆远等地,齐荣祖夺占郁林、贵、廉、象,脱邻夺占浔、容、藤、梧等地。特磨王侬士贵、南丹州牧莫大秀,也都奉表归附。又派兵戍守静江、昭、贺、梧、邕、融诸地,自己回到潭州坐镇。

宋益王赵曰正、广王赵籨相继在海岛中称帝,雷州、琼州、金州、永州及潭州属县人民文才喻、周隆、张虎、罗飞都起兵响应,舒、黄、蕲等地人民也相继而起,大者众数万人,小者不下数千。阿里海牙先平定文才喻等,再至雷州,使人去琼州招降赵舆珞。赵舆珞不听。阿里海牙亲率兵航海五百里,捕杀赵与珞、冉安国、黄之纪,平定琼州之南宁、万安、吉阳。降八蕃罗甸的蛮族,置宣慰司以镇抚八蕃罗甸、卧龙、罗蕃、大龙、遏蛮、卢蕃、小龙、石蕃、方蕃、洪蕃、程蕃。

十八年,奏请迁行省治所于鄂州。所平定之荆南、淮西、江西、海南、广西共五十八州,西南各民族之地不可胜计。大多是劝降,未曾专行杀戮。对新归降地方的百姓,轻徭薄赋,人民感激,立祠纪念。

至元二十三年回朝,加光禄大夫、湖广行省左丞相。年六十而卒。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楚国公,谥“武定”。至正八年(1348)进封江陵王。

相威传

相威,国王速浑察之子,禀性厚道稳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好与士大夫往来,听他们讲经论史及古今治乱,听到直臣尽忠,良将取胜,必拍手称善。故每逢重大事情,其议论都恰当精深。

至元十一年(1274),世祖命相威随大军伐宋。相威由正阳取安丰,夺庐州,克和州,攻司空山,平定野人原,经安庆渡江东下,与伯颜会师于润州。元军分三路,相威率左军,参政董文炳为副将,江阴、华亭、澉浦、上海相继归降。伯颜驻军临安,相威至瓜洲与阿术合兵一处。围攻扬州时,宋都统姜才率兵二万攻扬子桥,相威率诸将击退。十三年夏,相威应召回朝,授金虎符、征西都元帅,命领兵镇守西土。

至元十四年,召回朝拜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相威奏陈并行省、削冗官、招流民复业、公田召佃、仍减租税等十五事,世祖皆采纳。

十六年,相威奉旨与知枢密院博罗审理平章阿合马诸违法事。十七年,奉旨检核阿里海牙及忽都帖木儿等所俘三万二千余人,均释放为民。十八年,右丞范文虎、参政李庭统兵十万航海征日本,无功,世祖大怒,又命行省左丞相阿塔海发兵再征,无人敢谏阻,相威冒死遣使入奏道“:倭不纳贡,可讨伐而不可饶恕,但出兵可缓而不可急。以前出师太急,战船不坚,前车已覆,后可为鉴。为今之计,应是预修战船,训练士卒,耀武扬威,使彼闻之而自做防御,然后我迟迟不出兵,等到彼国疲怠之时,我们出其不意,乘风速往,可一举而下,此是万全之策。”世祖听后才停止征讨日本。又陈请皇太子以中书令领抚军监国,选正人端士在皇太子左右进行保卫。世祖都同意了。

十九年,有人奏报阿里海牙自恃有功,强占降民一千八百户为奴,御史滕鲁瞻弹劾,阿里海牙辩护。朝廷派人去行御史台审问滕鲁瞻的罪。相威说“:为臣子的敢于欺君吗,滕御史弹劾阿里海牙有何罪?”派赴行台的人只得回朝。

二十年,因病回朝拜见皇帝,进呈蒙语《资治通鉴》,世祖赐给太子经筵讲读。同年,拜江淮行省左丞相。二十一年启程,四月卒于蠡州,终年四十四岁。世祖哀悼不已。

土土哈传

土土哈,其祖先本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部族,其国号曰钦察,土土哈祖先世为钦察国王,传至忽鲁速蛮归附于太宗。忽鲁速蛮之子班都察随宪宗征麦怯斯,随世祖征大理、伐宋。土土哈为班都察之子。中统元年(1260),父子二人均随世祖北征,俱立功受赏。班都察死后,土土哈承袭父职为宫中禁卫。

至元十四年(1277),诸王脱脱木、失烈吉叛乱,土土哈率兵征讨,打败其将脱儿赤颜于纳兰不剌。应昌部族只儿瓦台叛乱,脱脱木起兵应援,中途遇土土哈。土土哈俘其斥候骑兵数十,脱脱木逃走,土土哈灭掉只儿瓦台,追脱脱木至秃兀剌河而还。不久,又在斡欢河击败脱脱木,夺回所掠去的大帐。后来世祖把这大帐作为最高贵奖赏赐给他。十五年,大军北征,土土哈奉诏率钦察骁骑千人从行,把失烈吉赶过金山,擒扎忽台等,击败宽折哥,缴获大量羊马辎重,受世祖嘉奖。十九年,授昭勇大将军、同知太仆院事。二十年,改同知卫尉院事,兼管群牧司,给霸州文安县田四百顷,将宋新归附的军队八百人交他统领。二十一年,赐金虎符、近郊田二千亩及金貂、裘帽、玉带等物,将河东诸路蒙古军子弟四千六百人隶属其麾下。二十二年,拜镇国上将军、枢密院副使。二十三年,设置钦察亲军卫,以土土哈兼其都指挥使。

海都进犯金山,朝廷命土土哈与大将军朵儿朵怀共同抵御。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反叛,暗中派人来勾结也不干、胜剌哈,为土土哈所逮捕。土土哈先后平定也不干、哈儿鲁、也铁哥的叛乱。朝廷将钦察、康里地方自反叛者归来的军民以及钦察之散于安西的诸王部下,均交土土哈统领。

土土哈奉诏随皇孙成宗抚军于北方,追杀叛王乃颜的余党,诛杀叛王兀塔海。二十五年诸王也只里受到叛王火鲁哈孙的攻击,土土哈随皇孙援救,击败兀鲁灰及叛王哈丹,收编辽左诸部。二十六年,随皇孙晋王征海都。二十九年秋,土土哈巡视金山,俘海都之户三千余至和林。奉诏进取乞里吉思。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召至京师。

成宗即位后,元贞元年(1295),命土土哈镇守北方。大德元年(1297)正月,拜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同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仍镇守北部边疆。二月在宣德卒,年六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司空,追封延国公,谥“武毅”,后加封升王。有子八人,第三子名床兀儿。

床兀儿传

床兀儿,土土哈之第三子。奉诏随太师月儿鲁与海都叛军战于百搭山,有功,拜昭勇大将军、左卫亲军都指挥使。

大德元年(1297),承袭其父亲职位,率领北征诸军越过金山,攻八邻之地。八邻之南有答鲁忽河,其将帖良台以该河为屏障,并沿河竖立木栅,士卒皆下马持弓箭等待蒙古军到来。而蒙军的箭射不到对岸,马也过不了河。床兀儿则命吹铜角,全军大喊大叫,声震山林。对岸敌军不知是怎么回事,都争相上马。于是床兀儿麾军渡河,河水起浪,把敌军木栅漂散。床兀儿率师奋击,追杀五十里,俘获敌军人马帐幕。回军至阿雷河,与海都所遣援助八邻的孛伯军相遇。阿雷河上游有高山,孛伯军屯驻于山上,马不便下跑。床兀儿麾师渡河进攻,孛伯军战马下山迎战多跌倒,因此被床兀儿军击败。床兀儿追击三十余里,孛伯只身逃脱。大德二年,北边诸王都哇、彻彻秃等,偷袭火儿哈秃之地。该地有高山,为敌兵所据。床兀儿选勇猛而善于步战的士兵,持刀棍四面向上奋击,敌全军覆没。大德三年,床兀儿回朝,成宗亲解自己身上的衣裳赐给他,优加慰劳,拜镇国上将军、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太仆寺少卿。仍回边疆屯驻。

这时武宗为太子,领军于北方,凡军事必咨询床兀儿。每有战事,床兀儿总是为先锋。四年秋,叛王秃麦、斡鲁思等侵犯边境,床兀儿在阔客之地迎战,乘敌军阵势还未布置好,便直至敌军前挑战,敌军抵挡不住,退却,床兀儿一直追过金山而还。五年,海都兵越过金山南进至铁坚古山,居高临下。床兀儿急领兵击败了海都军。又与都哇相持于兀儿秃,床兀儿以精锐骑兵冲其阵,左右夹击,杀敌不可胜计,都哇之兵几乎损失殆尽。武宗亲观其战,连声称赞说:“多么豪壮!从未见过这样勇猛的战斗。”捷报至京师,成宗遣御史大夫秃只等立即到赤纳思之地,召集诸王军将领了解战胜敌军的功劳,都认为床兀儿的功第一。遣使者将功劳簿进呈皇帝,成宗再次以自己御衣遣使赐与床兀儿。大德七年秋,床兀儿入朝,成宗对他说:“卿在北部边疆,累建大功,就是用黄金把你全身都装饰起来,也不足以完全表示朕的心意。”拜他为骠骑卫上将军、枢密院副使、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太仆寺少卿,赐其军万人,钞四千万贯。

大德七年,诸王都哇、察八儿、明里帖木儿等共同商议,认为都是太祖的子孙,相互残杀,是自毁祖宗基业,且战而无功,不如遣使罢兵,相互和好,使士民老者得以赡养,少者得以成长,伤残疲惫者得到休息,不辜负太祖对子孙的希望。遣使到朝廷求和,成宗允准。于是明里帖木儿等罢兵入朝,并特设驿道驿站与朝廷通往来。十年,拜床兀儿为荣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不久又拜为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仍为钦察左卫指挥、太仆寺少卿。

成宗崩时,武宗正在浑麻出之海上,床兀儿请武宗速回朝即皇位,以副天下之望。武宗即位,加拜床兀儿为平章政事,仍兼枢密、钦察左卫、太仆寺的原来职务。回防边疆,又封为容国公,授银印。至大二年(1309)入朝,加封句容郡王,改授金印,准许他乘马轿至殿门下。

仁宗即位,召床兀儿入朝特授光禄大夫、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太仆寺少卿。延..元年(1314),床兀儿在亦忒海迷失地方击败叛王也先不花等军,遣使入朝报捷。二年又在赤麦干地方击败也先不花所遣之也不干、忽都帖木儿,追逐出境。至铁门关遇敌大军于札亦儿,又将他们击败。四年,帝念其功而怜悯年老,召入朝商议中书省事,知枢密院事。至治二年(1322)卒,年六十三岁。后封为扬王。

来阿八赤传

来阿八赤,宁夏人。父术速忽里归附太祖。宪宗即位,大举伐宋,攻钓鱼山,命诸将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建议“:川蜀之地,三分我有其二,还未归附的只是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地小势弱,兵粮皆靠东南供给,故死守以抗我师。蜀地险要,重庆、合州又为其屏障,且都是新筑之城,依险固守。今我虽屯兵于城下,不能夺取。何不于二城之间,选精兵五万,命有威望的老将镇守,与成都我军相呼应,不时出兵侵扰,以牵制敌人的援军。然后我军用降人为向导,水陆东下,破忠、涪、万、夔诸小郡,平其城,俘其民。俟冬季水小,瞿塘三峡不日可攻下。然后出荆州,与鄂州渡江军会师,如此则东南之事一举可定。上游重庆、合州孤立无援,守军不降即逃。”然而诸将认为“攻城则功在顷刻”,术速忽里是迂腐之谈,不用。

于是,阿八赤奉命去监元帅纽邻军,以遏止宋人援兵,驻于重庆下游之铜罗峡,夹江依山建垒。宋都统甘顺自夔州逆江西上,救援重庆。阿八赤已预先积薪于两岸,宋军至,燃火呐喊,箭石如雨,从上游顺流进攻。宋军不能抵抗,退保西岸,收兵固守。第二天黎明,宋军又发起进攻,阿八赤亲率精兵,缘山边而下,战舰顺流进击,宋军败走。

宪宗崩,阿八赤随父赶回燕京。世祖即位,询问川蜀战事,阿八赤详细报告战况,并奏告他父亲曾提出的战略。世祖感慨说:“当时若采纳你父亲的战略,足以平定东南。朕在鄂州每天在盼望上游军势之进展。”

至元七年(1270),元军南征襄樊,调发河南、河北的军械粮草于淮西之义阳。怕宋军剽掠,命阿八赤督运,只两天就运完了。十四年,设立尚膳院,授阿八赤为中顺大夫、同知尚膳院事。十八年,授通奉大夫、益都等路宣慰使、都元帅,佩三珠虎符。发兵万人开运河,由阿八赤督工,寒暑不停。士兵们反对,有两卒自伤其手以表示不肯服役,阿八赤斩之以警告其他人。运河竣工后,阿八赤任胶莱海道漕运使。二十一年,调同佥宣徽院事。辽左人民反对元朝的统治,朝廷再降虎符,授阿八赤为征东招讨使,率兵镇压。阿八赤用招降的办法,平息辽左的反抗。二十二年,授征东宣慰使、都元帅。

皇子镇南王征交趾,授阿八赤为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世祖召见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上,赐金玉带及弓箭甲胄,二十四年,改任湖广等处行尚书省右丞。诏令四省所调发来征交趾兵马,均由阿八赤检阅。九月,阿八赤率领中卫亲军千人陪同皇子至思明州。敌军恃险拒守,元军选精锐与交趾军战于女儿关,斩敌万人,其余弃关而逃。元军深入,进至交州。交趾王陈日火亘弃城而逃。阿八赤说:“贼弃巢穴而藏于山海,是想等我军不利之时乘机反攻。我军将士多是北方人,春夏之交这里疾病流行,我军不能在此持久不去。如今应分兵攻占其地,招降士民,切禁士卒劫掠百姓,急捕日火亘,此为良策。”这时,日火亘多次遣使来约降,欲以钱物来延缓元军的进攻,诸将皆相信日火亘是诚心投降,修城定居等待。日长月久,军队缺粮,日火亘不仅未来降,而且拥众占据竹洞、安邦海口。阿八赤率兵进攻。日夜奋战,交趾军败逃。而元军将士多染疾病,不能再守,所得的关隘皆失守,只得准备班师。在班师回国途中,遭交趾军不断袭击,阿八赤中毒箭而死。

纽瞞传(附也速答儿传)

纽瞞,珊竹带人。祖父孛罗带为太祖宿卫,随太宗平金国,戍守河南。父亲太答儿,辅佐宪宗征阿速、钦察等国有功,拜都元帅。宪宗二年(1252),太答儿率陕西西海、巩昌诸军征讨宋属四川地区;三年与总帅汪田哥建立利州;四年攻碉门、黎、雅等城;五年,入重庆,俘获宋都统制张实。这年去世。

纽瞞体格魁伟,勇力过人,足智多略,常随父亲征战。宪宗七年,奉诏领兵万人经略四川,自利州下白水,过大获山,出梁山军,直抵夔门。八年,回到钓鱼山,计划与都元帅阿答胡会师成都。宋制置使蒲择之遣安抚使刘整、都统制段元鉴等据守遂宁江之箭滩渡,截断纽瞞去成都的道路。纽瞞与宋军大战,自晨至暮斩杀宋军二千七百余人,长驱直至成都。蒲择之又命杨大渊等守剑门及灵泉山,自己率四川兵攻成都。阿答胡死,推纽瞞为都元帅。纽瞞率诸将大破敌军于灵泉山,乘胜追杀韩勇,蒲择之兵大溃。纽瞞进围云顶山以堵住宋军归路,云顶山守将投降。于是成都、彭、汉、怀、绵等州均平定,威、茂诸蕃也归附。朝廷正式拜纽瞞为都元帅。

这时纽瞞军只有二万人,分五千命拜延八都鲁等守成都,自率一万五千由马湖开赴重庆。宪宗八年冬,帝进军至大获山,纽瞞率其步骑军号称五万,战船二百艘从成都出发,遣张威率五百人为前锋,水陆并进,计划封锁重庆江面,以断绝吴、蜀间的通道。纽瞞放舟东下,至涪州,造浮桥,屯军于桥之南北两岸,以截断宋军的援兵。宋将吕文焕攻打涪之浮桥,被纽瞞大败,俘获二将。

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纽瞞入朝,赐他虎符及黄金五十两、白金二千五百两、马二匹。纽瞞派梁载立去招降黎、雅、碉门、岩州、偏林关等地的诸民族,得汉、番地二万余户。不久,又诏令速哥将其四川兵收陕西诸军隶属于纽瞞,使他镇守奉、巩,唐兀等地。三年,在沪州击败宋吕文焕军,将泸州民迁于成都和潼州。四年,自上都还归昌平而卒。

也速答儿,纽瞞之子,其智勇同他父亲一样。至元十一年(1274)入见世祖,令他隶属于行枢密院火都赤学习军事。后参加进攻嘉定的战争,他带领三千人至三龟、九顶山侦察地势,击败宋安抚昝万寿军,斩敌五百人,因功赐虎符,授六翼达鲁花赤。昝万寿遣部将李立献嘉定、三龟、九顶、紫云诸寨投降。也速答儿又随行枢密副使忽敦率兵攻取下游诸城。忽敦以二万兵力会合东川行枢密院合答的军队围攻重庆,一年多也未攻下。世祖命行枢密副使不花取代忽敦等。不花领兵万余至重庆城下,也速答儿率二十余骑攻城,宋军都统赵安出战。也速答儿攻宋军阵营三进三出,斩首五百余人,大军四集,赵安开城门投降,制置使张珏逃跑,元军追至涪州擒获。捷报传至京师,世祖赐也速答儿玉带及钞五千贯,授西川蒙古军马六翼新附军招讨使,后调任四川西道宣慰使,加都元帅。

罗氏鬼国之亦奚不薛反叛,世祖诏令四川、云南、江南合力征讨。大军至会灵关,亦奚不薛遣先锋阿麻、阿豆等率兵数万迎战。也速答儿冲入敌军,俘阿麻、阿豆斩之。亦奚不薛害怕了,率所部五万余户投降。也速答儿因功拜四川行中书省右丞,加赐金帛鞍辔。

西南夷雄左、都掌蛮之得兰右反叛,也速答儿奉命讨平,因改任四川行枢密副使。是年冬,乌蒙蛮暗中联合都掌蛮反叛,也速答儿奉诏率兵与云南行院拜答力共同进讨,擒乌蒙蛮。也速答儿因功升为蒙古军都万户,镇守唐兀之地。后又进为同知四川行枢密院事。成宗即位,拜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武宗时,也速答儿由四川调至云南,加左丞相,仍为平章政事。南征叛蛮中感染瘴毒,回到成都病卒。

阿剌罕传

阿剌罕,姓札剌儿氏。祖父拨彻,侍奉太祖,攻城夺地,累有战功。太宗时征陇北、陕西,拨彻身先士卒,以身殉国。父也柳干,太宗七年(1235),随皇子阔出、忽都秃南征,因有功为天下马步禁军都元帅,大将察罕死后,又拜为诸翼军马都元帅,统大军攻淮东、淮西诸郡。宪宗八年(1258)战死于扬州。

阿剌罕承继父职为诸翼蒙古军马都元帅。世祖即位后,宗王阿里不哥举兵反叛朝廷,世祖御驾亲讨,阿剌罕率所部击败叛军阿蓝带儿部及浑都海部于昔门秃,追至河西。中统三年(1262),李王..举兵反叛,朝廷派大军讨伐,阿剌罕败李王..于老仓口,因功授都元帅,赐金虎符、银印。

至元四年(1267)春,随都元帅阿术伐宋。九月,率军至襄阳西之安阳滩,击败宋军。五年,蒙军围襄樊,阿剌罕守南面百丈山、漫河滩,多次打败宋军。十年春,大军攻克襄、樊。十一年秋,丞相伯颜与阿术会师襄阳,遣阿剌罕率诸翼军攻郢、复诸州,十月夺取郢州之南门堡。丞相伯颜、阿术亲率军视察汉阳城堡,欲取汉口渡江。宋以精兵扼守汉口,伯颜遣阿剌罕率蒙古骑兵攻占沙芜堡,得以入大江,攻取鄂州。阿剌罕同断事官杨仁风向东攻取寿昌,得米四十万斛,统左翼军顺流而下,沿江州郡相继降服。

至元十二年六月,加阿剌罕昭毅大将军、蒙古汉军上万户,屯驻建康。丞相伯颜奉诏回朝,由阿剌罕治理行省事务,拜中奉大夫、参知政事。伯颜回军后,分三路并进,阿剌罕率部由西路趋溧水、溧阳,攻破银树东坝,在护牙山庆丰坊一带与宋军多次战斗,共斩杀敌军二万余人,擒将校七十余人。接着又破建平县,进攻广德军独松关,至抵安吉州上柏镇,大败宋广德守将张濡,斩首二千级,擒杀副将冯翼,濡逃走,元军追杀于途中。

十三年春,宋朝降元,阿剌罕奉诏同左丞董文炳率高兴等攻浙东温、台、衢、婺、处、明、越及福建州郡。追击宋秀王赵与鉳至安福县。赵与鉳以三万兵进行抵抗,阿剌罕身先士卒,率高兴、撒里蛮等渡江,鏖战四十余里,斩宋军步帅观察使李世达,生擒秀王赵与鉳及将吏百八十余人,全部斩首。缴获铜印五颗及无数军械。至泉州,蒲寿庚降。江南平。阿剌罕作为参知政事兼江东宣慰使,佩金虎符。十四年,入朝,晋升为资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不久升为右丞,仍兼江东宣慰使。十八年,召回朝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行中书省事,统领蒙古军四十万征讨日本,行至庆元病卒。

阿塔海传

阿塔海,逊都思人。体魄魁伟,才略过人。承袭其父卜花千户之职。曾随大帅兀良合台征云南,回来后侍奉太子世祖。

至元九年,阿塔海奉命督军攻襄阳。襄阳攻克后,因功授镇国上将军、淮西行枢密院副使,筑正阳东西城。五月大雨,宋将夏贵乘淮河水涨,来攻正阳。阿塔海率众抵御,贵军退走,元军追至安丰城而还。

阿塔海拜为中书右丞、行枢密院事。率军渡江与丞相伯颜会师,攻克池州。至元十二年,元军进至建康,宋镇江守将石祖忠遣使乞降。扬州守将李庭芝闻讯,遣兵突围出击,阿塔海率师援救石祖忠,宋兵望风退走。此时,真州、泰州诸城尚为宋朝所有,镇江地扼长江咽喉,但城墙不坚固,阿塔海建立木栅以保障居民。又分兵屯驻瓜洲,切断扬州的援兵。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率水军列阵于焦山之下,声势甚大,阿塔海与平章阿术登南岸督军大破宋师。宋殿帅张彦与平江都统刘师勇袭击吕城,阿塔海遣万户击败他们,斩张彦。十月,将行枢密院并于行中书省,仍以阿塔海为右丞。元军先后攻克常州、平江、嘉兴。至元十三年,大军会师临安,宋朝皇帝投降,阿塔海送宋皇帝及母后至燕京。又奉诏回到瓜洲,与阿术一同平定淮南。

十四年,授阿塔海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行中书省事。十五年二月,召赴朝廷,拜光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相,移省会于临安。二十年,调任征东行省丞相,征讨日本,因遭飓风,船坏,丧师十之七八。二十二年。行同知沿江枢密院事。二十三年,行江西中书省事,是年被召入朝。二十四年,扈从世祖征乃蛮。二十六年十二月卒于京师,终年五十六岁。赠推忠翊运宣力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顺昌王,谥“武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