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院高地”开场白/ 文/陈是吾 高地,即制高点,乃俯瞰万物,把握全局优势之地。 画院高地,即从全局高度,宏观展示画院高水平、代表性作品之地。 这里是中国国办画院画师的艺术创作与思考的展示高地——《中国画画刊》的纸上展览厅。以四季划分主题,循环模式。每期由老、中、青画家三部分组成。 中国画是有“主张”的绘画。从“澄怀观道”“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不求形似”“画中有诗”“书画同源”……到“浑厚华滋”“宠为下”……这是“绘画”的主张。“主张”就是价值观,说到底,它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 通过参展画家必须阐明自己对于中国画的文化“主张”并且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而用自己的画来证明它。让读者能更好地进入与理解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画。 每期邀请一位中国画坛具有学术影响力的理论家或艺术家担当栏目主持人,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学术理念在国办画院画师中进行推荐,这是对当今中国画的文化价值观与创作现状评估的学术展示。 让我们携手共同打造这一学术高地,这对于中国画文化价值的确认与弘扬——特别是在当今多元文化生态之下,坚守中国画文化价值观有助于走出技术迷茫的困境,对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特殊的意义。 栏目主持人 何加林 ![]() 1961年生于浙江杭州。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主持人语/ 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山水画因早期的诗歌与道、儒、释思想的介入,使得山水画没有朝风景画的方向发展,而是蜕变成一种审美与精神共存的艺术,这符合崇尚道统的统治者与文人士大夫等主流阶层的需求。统治者把山水画中的江山比作自己的“江山”,极尽歌颂。相反,那些清高的文人士大夫则把山水画中的山水比作心中的“林泉”,极尽赞美。因此,他们的提倡无疑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二是山水画是达成人与自然交流的最佳途径,热爱自然、崇尚诗性的中国人自然对“画中有诗”的山水画情有独钟,而宋室王朝对山水画的推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们在含辛茹苦的人生之余,以山水抒怀、品山水佳境、得山水逍遥,成为一种放松身心、回归自然、释放胸襟的精神呼吸。三是因为山水画相较于人物画,不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形态上则更显宽泛和自由,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规避政治风险和形的束缚。这也许就是唐之前人物画是主流,而宋以后山水画成为主流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花鸟画,由于受具体形态的约束,不论是境界上还是题材上,似乎都远不及山水画来得博大和丰富。与其说是人选择了山水画,毋宁说是历史选择了山水画。 在文化多样性碰撞、国家意志强大、政治氛围浓厚的今天,人物画已替代了山水画而成为了主流,一众“山水人”既要面对理想又要面对现实,如何秉承他们对传统山水画的理解,不受外部嘈杂世界的纷扰,踩着各自通向内心林泉的步履,望着各自的精神“靶向”前行已成为他们的艺术抉择。 本期栏目推介的山水画家,主要是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大多都以坚守中国传统文脉为主旨,兼收并蓄,不偏不倚。其中,中年一代的画家大多都经历过文化蒸空和“85”新潮的激荡岁月,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多少有些悲壮,而这种悲壮与他们的求知欲和坎坷经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十分丰厚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倾向,并透过他们独有的坚忍与温情,获得一种混杂发酵后的文化沉淀,而这种沉淀之后带来的深刻是年轻的艺术家所欠缺的。 本人并不十分看重目前一些时尚的艺术风格,是因为那些未经生命磨砺的艺术总是让人觉得有些肤浅。真诚、踏实与求索才是艺术家品格中应该有的样子。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用一种肌肉记忆的套路去重复表达生命中那些鲜活的东西就好,相反,那种以类“黄宾虹模式”的路径为借口去重复自己的人,是一种慵人之勤,尽管也每天提笔,其艺术生命或许早已停滞。本期的中年艺术家,他们不仅具有业已成熟的艺术语言和思想,他们还具有一种勇于探索的艺术精神,他们的闪光点虽然已经过去,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艺术作品已不再是那么的新鲜,然而,他们有着自己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自信,在艺术语言早已成熟的基础上依然寻求着诸多新的可能性。或许,人们可能只记得他们当时的辉煌,对他们的当下并不关注,其实我更欣赏他们今天那种生命中所饱有的苦涩和沧桑。一个人在一生中何时闪光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历史中闪光。 本期栏目推介的年轻山水画家,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他们有着多元文化和扎实学习的背景,有着美酒加音乐的美好经历,他们笔底所流淌的同样是一份浪漫的情感与真诚,他们中间有的正在闪光,有的还在期待,但他们普遍都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系统,也正是这种不同于我们且从生涩中趋于成熟的过程,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想象和期待。另外,他们不因袭古人或他人的治学态度,对青年一代的画家具有深远意义。诚然,作为年轻的山水画家,他们不可能重蹈前辈的履历,更不必去复制前辈的艺术,但他们注定还要在经历人生风雨的洗礼后才能获得沉淀,逐步深刻。而这一阶段的探索,将成为他们以后迈向更高层次的铺垫。如果说,当今画坛中有许多年轻的画家偶有一些亮眼之作,并以此自足,这种昙花一现的艺术自然也不在我所关注的范围。 艺术在人不在技,人艺俱老是我对中国山水画发展规律的认同,剥开表象看本质,画如其人当是山水画人文关怀的最终正解。本期推介的中青年山水画家,尽管年龄不同、观念不同,但他们都在思想、文心、笔墨、书法、博艺等方面有所建树,他们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守护者。 ![]() 秋岩叠嶂 244cm x 122cm 2016年 何加林 ![]() 「林容生」 Linrongsheng 1958年生于福建福州。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对于中国画,我认为笔墨依然是形式和表现的核心,也是文脉传承的基础。 同时中国画还应该具备与其他绘画艺术相同的精神品格追求,在当代艺术中彰显独特的人文意识和形式力量。 ![]() 线描 林容生 ![]() 轻风悄然 178cm x 96cm 2022年 林容生 ![]() 三月的风 180cm x 96cm 2021年 林容生 ![]() 「姚鸣京」 Yaomingjing 1959年生于北京。1982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87年中国画专业研修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卢沉画室。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艺术委员会委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中国画是最纯正的,代表了东方的哲学、思想、精神及绘画语言的有关不断修正的内在素养的艺术行为。 ![]() 李家山课图速写稿 28.5cm x 41.5cm 姚鸣京 ![]() 山水梦境——交错空间 403cm x 96cm 2015年 姚鸣京 ![]() 秋溪林泉坐忘图 301cm x 68cm 2015年 姚鸣京 ![]() 雁荡山课徒写生稿 46cm x 126cm 2004年 姚鸣京 ![]() 张家界写生稿 48cm x 69cm 2007年 姚鸣京 ![]() 「胡应康」 Huyingkang 1960年生于山东济南。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4年毕业于清华美术学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04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现从中国国家画院退休。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绘画,谋生计,苦多。一件本已经成为游戏的事情,让我做成了苦力活。 ![]() 太行山写生之一 胡应康 ![]() 山海新经之一 2021年 胡应康 ![]() 山海新经之二 2021年 胡应康 ![]() 「张谷旻」 Zhanggumin 1961年生于浙江杭州。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博士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黄宾虹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品读历代经典,参悟自然造化,随心所欲不逾规,写自家气韵,成独家丘壑。 ![]() 狮子林卧云室 45cm × 67cm 2014年 张谷旻 ![]() 深秋 225cm × 180cm 2022年 张谷旻 ![]() 五峰书院 68cm × 90cm 2021年 张谷旻 ![]() 「张 捷」 Zhangjie 1963年生于浙江台州。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先后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山水是因人而异的风景,是世界观的山水,更是求道者的山水。在知行合一中认知艺术本源、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心目俱会、在四季轮回中体验生命活力。于行道、体道、悟道中求真、求本、求心,会天地与本我、融创造与心象,在自我觉行中建构独立之艺术精神。 ![]() 陕北写生册 26cm × 37cm 2015年 张捷 ![]() 林泉高致 350cm × 142cm 2017年 张捷 ![]() 微光 200cm × 600cm 2021年 张捷 ![]() 赤壁夜泊 180cm × 385cm 2018年 张捷 ![]() 「方 向」 Fangxiang 1967年生于广东汕头。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深奥的道理其实都寓于生活的细微之处,俯拾皆是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天地间的灵性。艺术史上最令我心灵向往的那些作品,都是艺术家将人文情怀倾注于日常景物,经过提炼、概括,将平常场景转化为境界场景,从而赋予平凡事物以不平凡的文化内涵。纯粹、朴实的生活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境界。只有内心深处做到真正纯粹,才能做到心象与外象的圆融无碍,倘如此,作品即使表现寻常景物,也能因其性灵澄澈、清新自然而滋润人心,获得共鸣。 ![]() 速写 方向 ![]() 生命之浅 247cm × 123cm 2022年 方向 ![]() 天星桥 247cm × 123cm 2022年 方向 ![]() 「林海钟」 Linhaizhong 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1990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93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至199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攻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此乃道心之体现,超越艺术之概念。何谓书画?乃书画之道。不见道,书画则可以不谈。自古论书画必述其源,必言其义,此即古意,不能仅用思维文字含概,须实践中得,如悟道——思维、语言难量,证者自知,难与人言。 ![]() 速写 林海钟 ![]() 云林胜境 2022年 林海钟 ![]() 钱江观潮图 2022年 林海钟 ![]() 昆仑雪意图 2022年 林海钟 ![]() 「丘 挺」 Qiuting 1971年生于广东陆河。199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与书法学院副院长。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对于中国画,我想探索水墨艺术开放性的当代个人体验和视觉机制,以及与不同文化“对话”中寻找传统的开放边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 艺圃 丘挺 ![]() 园林系列 35cm × 25cm 丘挺 ![]() 万壑幻雪 128cm × 68cm 2020年 丘挺 ![]() 「何庆林」 Heqinglin 1974年生于四川梓潼。200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专业。现为杭州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我喜欢东坡居士这句话:“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 ![]() 武当山写生之紫烟渐开 35cm × 49cm 2015年 何庆林 ![]() 童游鹿苑 180cm × 96cm 2017年 何庆林 ![]() 青山依旧 212cm × 163cm 2014年 何庆林 ![]() 「杜松儒」 Dusongru 1975年生于天津。2002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精华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二级美术师。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绘画是呈现世界真实的工具,而不是知识的图像化。因此,看山水画的关键并不在于山水中,而在“意”,没有“意”的山水画,便不是真山水。中国山水画尤其是文人山水画之特点,就在于它的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于通过山水来表现抽象的“道”。“道”是永恒的真实,它是具象和抽象形式的统一。内在的整一性越强,离真实和真理就越近。 ……我所追求的画面是另外一种美感,正如石涛所说的: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中放出光明。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老庄思想对我影响也很大,浑全素朴之道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强调通过纯粹的体验,由知识的分别归于浑一不分的境界。我的艺术,或者再简单点说,我的画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追求一种“浑”的境界,一种无分别的境界。 ![]() 写生 杜松儒 ![]() 方向 248cm × 122cm 2018年 杜松儒 ![]() 记忆 100cm × 66cm × 3 2020年 杜松儒 ![]() 青铜时代 122cm×248cm 2020年 杜松儒 ![]() 「欧阳波(石宽)」 Ouyangbo(Shikuan) 1982年生于湖南湘乡。广州美术学院学士、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博士。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青年艺术中心画家,湖南省画院创作研究部(青年画院)画家,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助理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山水画高研班、课题班助教。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一手传统一手当代,左图右书。贴近笔墨文脉,贯通古今中外。在历史的多维度中找寻自己的坐标。 ![]() 山西晋城中寺古镇 29cm × 40cm 2022年 欧阳波 ![]() 磐陀·戍边陬 200cm × 200cm 2019年 欧阳波 ![]() 美丽新疆 180cm × 230cm 2021年 欧阳波 ![]() 「沈宇翀」 Shenyuchong 1983年生于浙江瑞安。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杭州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峰计划—浙江省造型艺术青年人才、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市青年文艺人才、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入古出新。古不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继承和发扬;新不是刻意的创新,而是基于不同的艺术家个体,表达各自对传统的理解,对审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态度,对生活的情感。 ![]() 雁荡灵峰 35cm × 50cm 沈宇翀 ![]() 西湖梦寻 200cm × 200cm 2019年 沈宇翀 ![]() 不要人夸颜色好 198cm × 198cm 2019年 沈宇翀 ![]() 「邱佳铭」 Qiujiaming 1983年生于江西玉山。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 对于中国画,我主张 以传统笔墨精神和技法作为沃土,寻找一种长出“新芽”的可能性。因此,“新芽”身上必然有传统的基因,但因为还有其他营养成分的滋养,所以她与传统又保持着一种特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中有我们进行探索实践的无限可能。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对自己作品的要求是:对笔墨品质的追求和践行要源于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在形式语言和画面意境上的探索既有传统绘画的影响,也有作为当代人所能接触到的其他营养的滋养,基本要符合当代人审美习惯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传统是活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瑶寨速写之一 25cm×35cm 2022年 邱佳铭 ![]() 七彩山乡之一 192cm × 190cm 2022年 邱佳铭 ![]() 众山小 192cm × 190cm 2022年 邱佳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