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徵明 行书《致妻札》

 家有学子 2023-05-16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徵明行书《致妻札》右25.5×12.3cm 左25.5×10.3cm 上海博物馆藏

这是文徵明写给妻子“三姐”的一封家书。文虽不长,却颇絮叨,絮叨中见得对家事的关心和担当,处处体现对妻子的关爱呵护。细碎又温厚,正是文徵明的口吻。

家中不知何人出殡,询问棺椁有没有砌好、银两够不够用,还劝告莫与大哥计较。凡此细琐小事,让人更觉其形象顿时生动。这只是一封家常书信,却也写得规矩整肃、一丝不苟,显示出文徵明的严谨态度。

文徵明在信的一开头就问了三件事,出殡的事情怎样了,棺材做好了没有,家里的钱还够不够用?银子不够用的话,现在再拿二两去。各种事宜都节省一些,再不要与三房四房里的人计较。

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文徵明是一个细心的人,当初两次出殡,都没有让大哥出一分钱,也可见他是一个有担当和胸怀的人,我们只看到文徵明的书法,却忽视了文徵明的为人。这个事情反过来看,文徵明的妻子也应该是一个贤妻良母。

【释文】

不知出殡事如何,曾砌郭不曾?前银不彀用,今再二两去。凡百省事些,再不要与三房四房计,我当初两次出殡,不曾要大哥出一钱,汝所见的。千万劝二官不要与计较,切记,切记。明付三姐。

明代宫廷里,沈度的台阁体书法是最受欢迎的,这种书法风格的特点是整齐、庄重、秀美,官员们都很喜欢。但是,台阁体书法的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和艺术性,也激发了一些有才能有追求的书法家的思考和创造。他们不满足于模仿前人的成法,而是以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对文化的追求,推崇风格自成一家、发挥个性审美的书法形式。在这些书法家中,文徵明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位。

首先,文徵明重视法度,即对书法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吸收。他不仅广泛涉猎魏晋名家、唐宋名人等传统书法资源,还对优秀摹时人书法作品进行了借鉴和参考。他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提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次,文徵明重视人品与书品的合而为一,即认为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表现。他在明代政治动荡和社会黑暗的环境下,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真善美。他在书法创作中,也体现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气节。他的书法作品既有峻厉雄健之作,同时有清新秀丽、雅致恬淡之趣,展现了他多面而丰富的人格魅力。

最后,文徵明重视个性化发展,即根据自己的审美倾向和创作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法形式和表现手法。他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运用不同的字体和笔法,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书法风貌。他既能写出端正规范、气韵生动的楷书;又能写出飘逸灵动、变化无穷的行草;还能写出奇崛跌宕、别具匠心的狂草。他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在个性与艺术之间达到融合与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