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人类的朋友,也是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精灵”。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对象。国家电网不仅致力于提供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而且助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爱鸟护线,让鸟类与电网和谐共生,守护美好家园。 在过去的近20年间,国家电网以坚定的责任感和目标,探索出一条电网与鸟类和谐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依托“候鸟生命线”“生命鸟巢”等公益品牌项目,将“专业护线”与“科学护鸟”全面融合,系统性推进“鸟—线”双护工作,协同提升“护鸟”与“护线”成效,形成了“鸟—线”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候鸟生命线”——国家电网织起一张候鸟迁徙保护网 “候鸟生命线”是由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家电网省级电力公司和直属单位,与多家环保领域公益组织合作,以输电线路沿线东方白鹳、朱鹮等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围绕“多方联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政策推动、巡护救助、公众宣教”六个维度,通过积极构建爱鸟护线联盟,科学推进“鸟—线”双护公益事业,促进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的重点品牌项目,也是“国网绿色工程·护线爱鸟行动”的公益项目之一。 如今,国家电网已在黑龙江扎龙湿地、天津七里海、河北沧州、河北唐山、山东东营、安徽池州、江苏高邮、江苏盐城、江西鄱阳湖、河南嵩县、湖北返湾湖、陕西洋县、宁夏沙湖湿地、甘肃张掖、四川阿坝州、新疆巴音布鲁克和西藏林周17个项目点落地实施“候鸟生命线”品牌公益项目,织起一张候鸟迁徙保护网。 这些年,国家电网组织人员累计调研候鸟迁徙路径超过3000千米;组织或支持各地森林公安、公益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联合巡护活动800余次,救助国家各级保护鸟类超过13000只;设立实体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1个、东方白鹳保护地2个,推动并参与当地政府制定出台东方白鹳保护地管理办法1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家电网输电线路铁塔上孕育东方白鹳幼鸟350余只。 “生命鸟巢”——鸟儿在电塔上“安居乐业” 电网跨越高山大川、戈壁滩涂,有些鸟钟爱在高大的输电杆塔上“建房”。如何既保障电网安全又让鸟儿“安居乐业”? “生命鸟巢”公益品牌项目给出了答案。 该项目是由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联合国网四川、蒙东、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电力,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科研团体合作,聚焦我国高原草原地区输电线路周围金雕、隼、大鵟等珍稀猛禽保护,助力边疆生态和谐、促进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的重点品牌项目,也是“国网绿色工程·护线爱鸟行动”的公益项目之一。 该项目在充分研究掌握高原草原地区输电线路周围金雕、隼、大鵟等珍稀猛禽习性的基础上,研制适合不同区域猛禽的竹筐和藤条人工鸟巢,安装在鸟类生存栖息较集中的输电线路沿线,并为每个鸟巢标注“门牌号”,以供监测管理,引导鸟类在安全区域筑巢、繁衍生息。 “生命鸟巢”公益品牌项目于2016年起首先在青海三江源地区探索实施,如今已推广至内蒙古、甘肃、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6个省(自治区)的高原、草原地区。 今天是世界候鸟日,让我们一起去各地看看来自国家电网的爱心守护。 在天津 天津全域鸟线分布“三色图”科学划分了涉鸟故障重点防护时段和区段,可以让电网员工有针对性地制订护鸟巡护计划。国家电网组织员工全视角开展“鸟—线”双向联合保护技术研究,推动“10千伏间接带电安装全绝缘占位型护鸟装置”迭代升级、推广应用。 在河北 河北唐山位于鸟类迁徙的重要国际通道上,沧州鸟类资源丰富,共有278种鸟类。国家电网采用“人工 无人机 高清视频”远距离立体巡护模式,同时与动物保护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建立“一塔一户籍”管理制度,研发并安装生态护线爱鸟装置、鸟类分流器,引导鸟类在铁塔安全区域筑巢栖息,降低撞线发生率,提高线路可视性,给电网和鸟类双向保护。 在山东 山东省东营市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国家电网实施“候鸟生命线——东方白鹳'安居工程’”,为东方白鹳活动频繁的511基杆塔加装绝缘护套,在东方白鹳重点活动区域的4181基杆塔上加装复合绝缘防鸟罩,并在1057基杆塔试点应用新型防鸟装置。 在江苏 2020年12月,国家电网在高邮推动建立了全国第二个“东方白鹳保护地”,全力升级线路防护措施,截至2022年年底已在江苏扬州地区完成3000多基杆塔的大型防鸟挡板安装与更换工作,主动将防鸟措施融入电网管理各环节。截至2022年年底,当地东方白鹳数量由2003年的一两只增至200多只。 在安徽 截至2022年年底,安徽省已建立23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白鹤、东方白鹳、黑鹳等珍稀鸟类数量大幅增加。国家电网通过开展“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建设、科普知识宣传、伤病鸟类救护、候鸟联合巡护等,显著降低电网涉鸟故障发生率。 在湖北 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年均栖息着4万多只鸟,大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或“三有”保护动物。国家电网联合湖北返湾湖湿地管理处举办“护线爱鸟”主题研学课堂,宣传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知识,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知识读本编制工作。 在河南 国家电网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研讨、爱鸟人士宣讲和外部专家讲座等活动,并组织野生动物专家、鸟类研究员及相关爱鸟志愿者开展观鸟行动。自实施“候鸟生命线”公益品牌项目以来,河南电网供区内10千伏配电线路涉鸟故障次数从2020年的百余次下降至2022年的0次。在项目重点实施区域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2022年鸟类数量已增至207种。 在江西 国家电网首创电网涉鸟故障差异化生态防护标准体系,完成鸟类数据库的构建和“图音识鸟”App的开发,形成了“云平台 App”的大数据中心,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通过鸟类图像和声音,实现鸟种的智能识别,识别准确率超84%,为鸟类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居住服务”。 在四川 国家电网在四川开展全面“疏堵结合”技术研究,由视频装置及智能驱鸟装置完成“驱堵”,由栖鸟设备完成“疏散安置”,以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数据存储终端和计算大本营,建立了鸟类和环境的知识图谱,为鸟类提供“共享铁塔”,应用“人工鸟巢 视频监控”,全天候监测鸟的种类、数量、栖息方式,实现电网与鸟类的和谐共生。 在黑龙江 自2020年以来,国家电网已在黑龙江多条重点线路安装伞形防鸟罩5195个,线路涉鸟故障发生率显著下降,鸟类触电事故报告数明显减少。截至2022年年底,已有113窝东方白鹳登记在册。 在内蒙古 国家电网员工在鸟类迁徙、筑巢时期,加强线路巡查,用望远镜、无人机观测,掌握候鸟迁徙动态,有针对性地为鸟类制作了92个生态型人工鸟巢,安装在通辽市孟家段国家湿地公园附近,让鸟儿“安家落户”。 在陕西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陕西汉中洋县是野生朱鹮的“原乡”。国家电网与当地各方联合制订护鸟方案,分析朱鹮筑巢习性、栖息分布、铁塔巢址,绘制分布保护图,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装护鸟器、护鸟板、鸟类观测在线监控装置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实现了多方共赢。 在甘肃 国家电网员工在技术上“翻山越岭”,应用前沿创新成果“银线侦察兵”,通过AI智能识别、夜间智能投影、红外智能感知等技术,感知鸟类在杆塔上的落点位置,根据点位风险等级,分级巡护和管理。国家电网与黑河湿地管理中心合作,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安装100余个“爱心鸟巢”,为候鸟提供栖息落脚的安全“驿站”。 在青海 国家电网累计投入资金431.76万元,在三江源安装人工鸟窝5018个、招鹰架16个,成功引鸟筑巢2814余窝。大鵟、金雕、猎隼等猛禽数量明显增长,草原鼠兔数量减少,草原植被和土壤得到保护。玉树地区10千伏线路因鸟类活动引起的跳闸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宁夏 通过在沙湖景区及周边、黄河沿线调研,国家电网员工梳理电网线路周围活跃鸟类、线路周边生态环境对鸟类活动的影响、常见事故原因等,与专业鸟类保护团队合作,在鸟类丰富的湿地设置试验区,对杆塔鸟巢开展分级分类处理。同时,公司面向员工开展鸟类救护知识培训,建立相关方信息沟通机制,发动居民收集鸟类筑巢等信息,探索护线爱鸟之路。 在新疆 巴音布鲁克天鹅保护区是亚洲最大、我国唯一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国家电网员工为当地保护站的天鹅监测系统专门架设了一条1.6千米的10千伏电缆,安装了一台箱式变压器,还帮助保护站在天鹅湖1330平方千米的沼泽草地和湖泊内安装了49个视频监控装置,实现了保护区24小时在线监控和微机科学化管理。 在西藏 国家电网于2022年8月在当地以样线法开展夏季鸟类调查,涉及林周县卡孜乡周边的2条样线,总长37.63千米,记录25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高山兀鹫、大鵟、黑鸢、红隼等。同时,完成近700份员工“护线爱鸟”专题问卷调查和培训。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在一次次责任接力、一场场爱心奔赴中携手守护“候鸟生命线”,暖心共筑“生命鸟巢”,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国家电网人将接续奋斗、步履不停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内容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