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性不好忘了吃药,补双倍还是不吃了?

 72行 2023-05-17 发布于黑龙江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中老年朋友身体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问题,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对于这些慢病问题,通常都是难以彻底治愈的,在做好生活调理控制的前提下,如果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多时候还需要辅以长期的用药来加强疾病控制。

在长期服药的过程中,有些老年朋友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本来应该每天吃或每顿饭后服用的药物,由于忙活别的事情,或者记性太差,结果忘记服药,漏服了药物。那么,发现的时候要不要赶紧补服呢?还是下次吃药的时候吃上两倍量呢?其实对于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情况,所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也是各不相同的。

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吃降压药,用药的目标是控制血压的平稳、达标。如果服用的是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发现当天漏服可以立即补服,如果发现漏服已经是第二天了,那么第二天正常按规律用药就好,注意不要因为漏服了一次就加倍剂量。

如果服用的是一天2~3次的中短效药物,发现漏服药物时,如果距离下次用药的时间还远,比如超过4到6小时,则可以考虑补服一次,下次服药时间正常服药即可;如果发现漏服时,已经离下次服药时间很短了,在下次用药的时候正常服药即可。

他汀类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药物的常用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他汀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长效他汀,以及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短效他汀类药物。为了发挥他汀药物的最强降脂效果,一般短效他汀推荐是晚间服用,比如睡前服用,才能够使药物在夜间肝脏合成胆固醇最活跃的时段起到更好的降脂效果。而对于长效的他汀,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则不要求一定要晚间服用,每天选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

如果服用的是短效的他汀类药物,发现头天晚上睡前忘记服用了,没必要在晨起后补服,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合成,偶尔漏服一次,并不会使胆固醇突然升高带来风险,只要注意第二天的睡前记得服药就好。如果是长效的他汀药物,当天发现漏服了药物,不妨在发现的时候就补服一次,后面的用药时间,可以与补服药物的时间一致,仍然坚持每天固定时间用药即可。

降糖药

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漏服,要根据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作用时间等来进行评估判断。

例如瑞格列奈等用于控制餐后血糖的超短效药物,需要餐前服用才能够达到抑制餐后血糖的作用,如果漏服的话,餐后就没有必要补服,等到下次正餐前服用药物即可,这类药物属于有饭才吃药,无饭不吃药的情况,如果不吃饭,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也就没有必要吃,更不需要在餐后补服,以免引起低血糖风险。除了瑞格列奈,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等餐前服用的药物也是类似,如果餐后发现忘记吃药,就不要补服了。

对于一些长效的每天吃一次的降糖药物,例如二甲双胍缓释片、利格列汀、格列美脲等药物,如果当天发现漏服了,可以在当天补上,而第二天发现的话,也不要加倍剂量服用。而对于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如果是白天忘记服用,睡前不建议补服,以免引起起夜增多影响睡眠,第二天固定时间继续服用就好。

心血管系统用药

有不少老年朋友长期服药,都是为了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而服用药物,常见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缓解心绞痛、控制心率的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发现漏服,一定要评估药物的作用时效和下次用药的时间间隔,避免补服药物后,时间间隔过短,导致药物叠加而引发心动过缓风险。例如比索洛尔这个长效药物,如果发现漏服药物与下次服药的间隔时间超过16小时,可以补服,但如果时间不足16小时,则下个时间点服药即可,不用补服。

硝酸酯类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是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硝酸酯受体结合而发挥扩张血管、改善血流、缓解心绞痛等症状的药物,如果两次服药时间的间隔过短,就会因为前一次服药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硝酸酯受体过度消耗而影响第二次用药的药效。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朋友,如果发现漏服药物与下一次服药的时间间隔6小时以上时,可以考虑补服,但如果间隔6小时以内,一般就不要补服了。

对于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来说,同样也应该注意补充服用的时机,一般来说如果当日发现漏服,可以按剂量补服,而如果第二天发现漏服,则不需要加倍剂量补服了。

这4类常用药物也仅仅是举例,还有很多老年人的常用药物,在这里无法一一涵盖。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家中的晚辈能够多给老年人一些关爱,减少老年人漏服药物的几率,比如尽量为老年人选择每天服用一次的长效药物,或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手段,比如设置手机定时提醒,或者是使用每周按日服药的药盒,把药物提前分装好等方法,都是有效避免老年人漏服药物、忘记服药的好方法。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