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德振:情满老屋湾

 京都闻道阁 2023-05-17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我在三年前曾写过十四篇关于饮酒的文章,在我的公众号“阳光照亮心灵”上推出后,反响不小;广州有好几位陌生的读者看完文章后,想方设法地打探我,最后还找上门来与我畅谈读后感;有一个读者甚至还当着我的面表示忏悔,说看这一系列饮酒文章看迟了,要是早点浏览到,家里就不会接二连三出现那么多饮酒悲剧。
事情过去两三年了,本以为这一系列文章早已淹没在各种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销声匿迹,或早已被各种新的文章所覆盖,但没想到,文章的效应还在持续地“发酵”,还有陌生人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要与我交朋友和探讨饮酒乐趣,这个人就是我的麻城乡友、麻城市木子店“老屋湾”品牌老米酒的老板胡保兰先生。

胡保兰老板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我后,便首先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朋友链接,我加了之后,他口口声声叫我“杨老师”,我有点愧不敢当,又有点云里雾里,不知他是“何方神圣”、“哪路诸侯”,便疑虑地问他:“怎么认识我?”,他说:“您的十四篇关于饮酒的文章,我都细细拜读了,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共情;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要直接与您通电话”,我一看此信息,好奇又欣喜,兴奋又期待,没想到我的文章几年过去了,在烟波浩淼的文字海洋中居然还拥有忠实的“拥趸”和“粉丝”,持续地润泽着一些读者的心田,这颇让人喜出望外、意想不到。
那天刚好是周日,我在家休息,便按照胡保兰老板提供的电话打了过去;没想到,我们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手机都发热了;他把反复阅读的十几篇写饮酒的文章逐一“倒嚼”出来,与我畅谈读后感和体会,并补充了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我惊诧于他的超人记忆力,他钦佩我的引经据典、把饮酒文化提升到了新的“国粹高度”;我们二人可谓彼此惺惺相惜;末了,他还告诉我说:“杨老师,下次回老家麻城来,一定要到我的酒厂来参观一下,我要与您进一步畅谈酿酒、饮酒方面的话题”;我欣然应允。

2023年的春节初四,我趁回老家探望父母的机会,去了一趟胡总的家乡——麻城市木子店镇老屋湾。胡总和他的太太热情地接待了我。
他们带我参观了酒厂;我先后参观了发酵车间、蒸馏车间、灌装车间、质检车间、成品仓库等地方;让我惊讶的是,在大别山腹地的群山里还有这样颇具规模的大型酿酒企业;尤其是看见储酒车间一个个特大的不锈钢大罐、里面储藏着十来年的上十万斤醇绵浓郁的白酒时,我有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我此时的惊叹,只能瞠目结舌的发愣;原先我也曾参观走访过一些制酒坊和产酒企业,但从没有看得如此认真和细致,也没有见到过储藏的这么多白酒;我在想,这么多酒得灌装多少瓶成品酒呀,得卖多少钱呀?!这可是胡总一斤粮食一斤粮食慢慢酿制出来的,得花多少时间、精力和心血呀!那么多道工序,一道一道地完成,多么地考验人的耐性啊!酒是时间的“囚徒”,人又成为了酒的“工匠”,每一个繁琐程序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我们饮酒人,往往酒杯一端,一口倒进肚里,简单又痛快,开心又舒服,殊不知,每一杯酒都是酿酒人的艰辛付出和繁琐劳动。虽然我们是以金钱的形式换取这种让自己痛快的饮品,但所付出的金钱价值绝不能让我们忽视制酒人的种种艰辛劳动,饮酒人而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不要浪费和糟蹋每一滴酒,更不能“暴殄天物”。

当晚,胡总和夫人燃起“蔸子火”,我们围坐在火炉边,吃着家乡特有的吊锅,边喝着老屋湾的酒,边说着各种饮酒的趣事,真是诗情画意、淋漓痛快!酒至微醺,胡总敞开心扉,向我谈起了他的创业历程和襄助贫困学生读书的事迹,这又让我感到很意外和惊喜,最后竟情不自禁产生了无限钦佩和大加赞赏的情愫。
胡保兰先生三十来岁时便当上了木子店镇的副镇长,如果沿仕途发展,他肯定有着不可限量的前途;但他没有留恋官位和权力;他在目睹家乡的一穷二白落后面貌后,毅然卸下官职,自告奋勇地创办企业,继而又扩大产业规模,投资兴建了一个酒厂;他的最初想法是要带领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中间他还有一个朴素而又美好的动机,那便是“自己有了钱后,可以资助更多的贫穷、苦寒的农家子弟上学”;因为在政府部门里工作,他有限的收入想资助更多的大别山农家子弟上学,那是做不到的;只有通过兴办企业,广开财路,才有兴教助学的资本,这也是他转念之下义无返顾“下海”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他也是言出必诺、言而有行的;这二十几年间,他们家先后资助了数十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有的还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他的这个人生转型的“花絮”和“插曲”已在当地成为美谈,成为年轻人“励志”的“教材”,其民间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甚至盖过了他的美酒品牌“老屋湾”。

既然他开办了酒厂,我就不得不谈一下他酿造的酒了。当晚吃饭,我大概喝了四、五杯他酒厂酿造的老米酒,感觉非常舒服,似醺非醺,似醉非醉,一切过往的美好都浮现在眼前,很是享受;人的情绪突然调动起来了,巴不得马上要吟诗诵月,吞吐大荒;过往记不清的人、记不清的事此时像放电影一样呈现在眼前,清清晰晰,明明白白;这是喝酒后的最高境界呈现和美好享受之一;我写过十四篇饮酒的文章,多次引用过几千年文人、诗人关于饮酒的诗句,此时真想信手拈来几首,朗诵一番,但最后还是“控制”住了,不要卖弄为好,免得让人误会“喝醉”了,与饮酒的美妙体验背道而驰。
生活中,一些人喝起酒来,可不是这么内敛、自控,不是猛喝猛灌、一醉不起,要么就是又哭又笑、又说又唱,甚至耍酒疯、到处惹事生非、使性子、搞人身攻击,争狠斗胜,一些人为此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些都是饮酒人应当极力避免的悲情悲剧。
胡总酿造的酒有两种,一是醇厚香甜的老米酒,二是用老米酒为原料蒸馏的米香型白酒,喝过后不上头、醒酒快;当然前提是别喝过量。任何好酒,喝过量了,即使是茅台、五粮液,亦会伤害到身体健康的。其实,饮酒饮的就是一个情趣与氛围;过量了,情趣与氛围便变成了害人的“场景”,许多人不能自律和醒悟,便成为“灾祸”的引线,这是造酒人不愿意看到的尴尬一幕。

胡总把自己酿造的美酒取了一个很“土气”的名字——“老屋湾”,仔细想一想,又不“土气”,无论城市人还是农村人,谁的心里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屋湾”呢?这是根脉的摇篮、乡愁的寄寓之所,生命的根脉大都来自“老屋湾”的生生不息与传承,谁能够离得开“老屋湾”的庇护与滋养呢?!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胡总取这么一个“土名字”,实质上把城市与乡村人们的悠悠乡愁和故乡情结巧妙地拢在了一起,绺在了一块,让人时时刻刻难以忘怀那一份融在血脉里的情愫。
为了这个美酒,胡总十几年来可谓矻矻以孜,殚精竭虑,耗尽心思;在此我就不赘述了;我们通过“酒为媒”,又通过“酒为介”,把乡情与友情拉得更近了;我们以文会友,以酒助兴,谈笑风生,纵横四海,天下畅快事莫不过如此矣!风月无边,诗酒尽觞;祝愿胡总的酒厂越做越红火,祝愿他的美酒走出大别山,酒香氤氲在中华大地上。

二〇二三年五月七日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九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