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拉腾奥勒成名作《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3-05-17 发布于北京

1957年,年仅15岁的阿拉腾奥勒用蒙古语写的“处女作”歌曲《送肥歌》发表了,引起广泛关注。1960年秋,离开家乡,他进入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同马头琴演奏家色拉西学习拉马头琴,向民间歌手铁钢学习蒙古族民间音乐,并师从著名作曲家辛沪光学习音乐创作理论。1962年,他被保送到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64年,他又被保送到天津音乐学院本科学习。1967年,阿拉腾奥勒受命为内蒙古自治区一台大型献礼歌舞晚会创作曲子。“当时导演拿给我一张报纸,上面刊登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歌词。导演说,这首歌要作为晚会终曲,希望将它写成能歌能舞、激动人心的曲子。”阿拉腾奥勒说,后来,晚会虽然没有公演,但这首歌曲却流传下来。

著名作曲家莫尔吉胡评价《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说:“音调的浓郁民族特色,作曲手法上的创新,音乐语言和旋律的深沉与别致,显示了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作曲家的艺术才华。”在那个特殊年代,《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每天都要播出一两遍,很快就在大江南北唱开了。”阿拉腾奥勒说。

这歌采用三段体的结构形式,引子与间奏为音乐情绪的变化起到了转化作用。中速、深情具有蒙古族风格的音乐旋律,较好地表现出歌曲颂扬、崇敬的主题,在声乐作品高、快、硬居多的时段,这支歌曲舒展、流畅的外观和优美动听的曲调很有亮点。这支歌在中国境内传唱得很广,1973年朝鲜艺术家访华演出时也排练了这支合唱曲。很多人熟悉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也多次出现了这歌的旋律,用来烘托小姐妹战胜困难时的信念支撑。

三款录音欣赏

七十年代、本世纪初

中国唱片社1972年发行的《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应为此歌的首款出版物录音,中国广播文工团表演。

本世纪初,阿拉腾奥勒作品集CD中,由出现了这支歌。依然是合唱,由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合唱队表演。配器去除了民族乐器,铜管乐器的色彩很浓,我认为乐队的声场对声乐有些干扰。在男女声汇合处的“千万颗红心....”那里的情感氛围反倒不如老版暖融融的。当然,合唱队员的声音规格今非昔比。

此歌的蒙古语版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