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 | 住宅卫生间

 快乐英平 2023-05-17 发布于江苏

住宅卫生间-定义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1、功能组成

卫生间是当代集合住宅必不可少的功能空间,一般由如厕空间、洗浴空间、洗脸化妆空间、收纳空间、家务空间等部分组成。卫生间内常见的设备包括便器、洗面器、洗浴器等卫生设备,以及洗衣机、浴霸、热水器等电器设备,不同设备可以结合使用功能灵活组合。

2、常见分类

住宅卫生间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区分。

按照使用对象,卫生间有专用和公用之分。专用卫生间通常和卧室成套布置,只供特定居住者使用,其中和主卧室嵌套的卫生间常被称之为“主卫”。公用卫生间通常布置在起居空间附近,由家庭成员和客人公用,常被称之为“客卫”。

按照布置形式,卫生间有集中布置和分离布置之分。比如,常见的干湿分离卫生间是将洗浴区(湿区)与其它功能区(干区)进行分隔,以维持洗浴区之外场地的干燥和卫生。在干湿分离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卫生间将洗面器布置在如厕区和洗浴区之外,便于多人分区使用,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图片

图1  住宅卫生间的干湿分离

按照设备数量,卫生间还可以被分为半卫,二件套、三件套和四件套卫生间等。其中,半卫一般指的是仅设置便器的卫生间(部分卫生间会在便器旁边设置小洗手池,也算作半卫)(见表)。

图片
图片

按照建造方式,在传统卫生间之外,市场上还存在着以工厂化生产的方式提供的装配式卫生间。这类卫生间有独立的外框架结构,集成各类卫浴设备,即装即用,具有建设速度快、低碳环保等特性,也常被称之为整体卫生间或集成卫生间。

3、发展历程和趋势

住宅卫生间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改善、住房条件和卫浴设备的进步息息相关。

过去,我国绝大部分住宅没有独立卫生间。新中国成立后,住房条件日益改善,独立卫生间逐渐在集合住宅中普及。但是,由于给排水技术、卫浴设备等较为落后,这一阶段的卫生间往往面积狭小、阴暗潮湿、存在异味,给人“脏乱臭”的印象,仅能够满足居住者便溺、盥洗等基本生理需求。

住宅商品化之后,住宅设计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卫生间的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一方面,干湿分离、洁污分离等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卫生间功能更全面、环境更整洁;另一方面,在面积允许的情况下,住宅通常会增加卫生间数量,尽可能区分使用对象,既减少使用等待时长,也更好地保证了不同家庭成员的隐私。卫生间环境的改善,使其在住宅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之外,成为居住者身心放松的重要场所。

从最新趋势看,卫浴设备正朝向电气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卫生间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例如,体重秤、智能坐便器等设备可以辅助居住者监测身体状况;电子镜柜不仅拥有传统镜柜的功能,还可以让居住者在洗浴、如厕的过程中观看视频、欣赏音乐。可以看到,健康管理、休闲娱乐等正成为卫生间的新功能。

图片

图2  新型卫浴设备

4、设计要点

住宅卫生间的设计需要兼顾考虑安全、便利、舒适、易清洁、便于检修等原则,充分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等群体的特殊需求,照顾不同家庭成员使用的隐私,为卫浴设备的更新和升级留出余地。

一般而言,卫生间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 卫浴设备和材料的选型应确保使用安全。例如,地面应选择防滑的材料,以避免使用者因地面湿滑而摔倒;卫生间应设置窗扇或安装换气设备,以避免使用者在淋浴过程中因空间密闭而呼吸不畅。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宜选择推拉门或者内外均可开启的门,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向外打开门及时救助,避免对倒地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 卫生间平面布置应保证使用的便利舒适。例如,洁具布置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相关要求,周边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方便使用者顺利完成起立、弯腰、转身等动作。有老年人和儿童使用的卫生间,还应留出照护者协助操作的空间,以便在如厕、洗浴过程中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图片

图3  安装浴帘可使操作空间更灵活,有利于大人帮助幼儿洗浴

  • 管线布置应为卫浴设备升级留有余地。例如,坐便器附近宜预留水电点位,以便居住者安装智能坐便器盖板;洗面器附近宜预留电源,既方便吹风机、电动牙刷等小电器的使用,也为后期智能镜柜、魔镜等设备的安装留出条件。

  • 有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需为其独立生活提供环境支持。例如,卫生间宜靠近老年人卧室布置,以方便老年人夜间使用,减少走动距离;卫生间内部预留扶手的安装位置;门留有足够宽度以方便轮椅进出等。

5、展望

洗浴、如厕、盥洗等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居住者就会更加注重个性化的使用体验以及精神层面的追求。可以看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居住者既可以在卫生间中放松身心,在独处中进行自我疗愈;也可以与家人共同享受洗浴、盥洗的过程。卫生间不单单只是一个功能场所,还是住宅中非常重要的活动空间。在这种趋势下,住宅卫生间数量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完备,使用体验越来越个性化,相信将来住宅卫生间会发展的更便捷、更舒适、更智慧和更时尚。

参考文献

胡仁禄.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版):第2分册 居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