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 篇工作笔记11字真言:“专业主义”是态度,不是技能

 a_123 2023-05-17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美国前总统:卡尔文·库利奇

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取代坚持。

才华不能,怀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

天赋不能,失落的天才也寻常可见。

教育不能,世上充斥着受过教育的废物。

只有坚持和决心才能无往不胜。

——美国前总统:卡尔文·库利奇

01 “晦涩”的专业 VS “快餐”式爽文

2017年,北京789某会议室,神策数据副总裁推荐了一本书《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他因为这本书,将这家互联网公司打造成了一家专业化的服务公司,业务每年保持200%的速率增长。

哇,这么神奇吗?

当时我的业务也是TO B,只不过服务的对象是教育局和公立中小学校,毫不犹豫地买来阅读,第一次看有点失望:“管理咨询人的书,没劲”,翻了翻扔到了一边。

2021年,又重新捡起了大卫·梅斯特的则这本《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竟然有点小小的激动,这书真不赖,读的很认真,做了很多的笔记,连书里的附录都没有放过。又把他的《专业主义》和《值得信赖的顾问:成为客户心中无可替代的人》读了一遍,这些二三十年前出版发行的书籍,放到今天来看一点都不COOL,我却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不知是经历过事情后的恍然醒悟?

文章图片2

图1:大卫·梅斯特三本经典之作

文章图片3

图2:《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阅读时的写写画画

我阅读过不少的书,2012-2017这6年时间,每年至少保持100本书的阅读量,平均三天读完一本书,2018年起才每年降到50本左右。那个时候读的最多的是建筑、设计和文学类书籍,读的同时也写写文章,顺便成为几家文学平台的签约作者。

诚然,阅读后的内容99%都忘了,记不住也不想记住,怪累的。只是要一个感觉,一个又一个的体验,当你下笔那一刻,总是会有莫名其妙的文字流露出来,这是唯一能感觉到大量阅读带来的感受。

2017年,北京地铁一号线,这条平行长安街50余年的时代之列,21个站点中的玉泉路站和五棵松站是中国两所最独特的大学校区所在地,一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所是国家开放大学。一所是我曾经上学的地方,一所是我曾作为“老师”给老师上课的地方。

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全国各地开放大学的老师讲《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我的第一任老板杨明先生某次偶然间吐槽:这书实在是看不下去,太难了。他曾作为当地高考状元考入北大,妥妥的学霸,很少听过他有对某某问题或者某本书有困难的时候。

文章图片4

图3: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讲课录制画面

我不是因为受国开大的邀请讲解《如何阅读一本书》,才不愿意看这种专业性极强的书,没办法只能是硬着头皮啃了下来,看了5遍才基本搞清楚里面的逻辑,然后再通过我的理解把该书的内容拆解,并以自己的角度进行可理解的输出转化,所以前前后后读了不下10遍。

文章图片5

图4:《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应该说,这是我第一次敬畏“专业”,第一次体会什么是抵抗时间的力量,第一次审视自己的阅读习惯

自此,我不太爱选择那些排行榜的书单,有意选择各领域最顶尖学者或者高手的作品,如果阅读起来很晦涩,或者读不懂,那是你向“专业”靠近的开始。

02 为改变,纵身一跃

2021年2月14日,正月初三。

因为疫情,那个春节的北京异常热闹,自东向西的北三环略显拥堵,当车驶过和平桥时,不由自主地想起李海鹏《车陷紫禁城》的开头:

京B-85007在10月10日下午5时20分停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西桥北侧50米处,在它的前后是看不到尽头的阻塞车龙和连绵不断的秋雨。

——李海鹏《车陷紫禁城》

闲得无聊,刷起了朋友圈, 突然看到星辰教育CEO的一条朋友圈,是关于豪车毒老纪《我的十年PLUS》,我一直对这种“十年体”不太感冒,但这条视频却莫名其妙地连着看了3遍,不是被他的经历打动,也不是被他“9个人一年卖了15亿豪车”的创富打动,有一种被某个情绪所激醒:

“你有多久没有为某件事情纵身一跃不管不顾地往前冲一把。”

大学生一年级,期末专业成绩考了倒数第三,“我怎么可以考倒数呢”,有迷惑也有不解。有没有我可以弯道超车证明下自己的,既然专业上暂时搞不定,那就从同学都犯难的数学开始,自学数学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天天泡图书馆,各种数学书学得乐此不疲,甚至连《数学哲学》这种莫名其妙的书也不放过,最后的结果是我一个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连续两年带领数学专业的伙伴获得全国数模大赛一等奖,成为我们学院的第一人。

这是第一次,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力,自己给自己较劲的纵身一跃

研究生第一学期,寒假没有回家,第一次留学校过年,因为去某家公司实习,上班要上到大年三十。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种巨大的社交恐惧感和对未来的迷茫,再加上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再这么下去,以后肯定找不到工作了”,而且有一段时间沉浸在退学论坛里,琢磨着怎么个退学。

怎么改变,那就找兼职实习吧。寒假实习之前,连着两个礼拜拿着茶叶样品在玉泉路、保福寺桥附近所有茶馆推销了一遍,最后一个合作也没搞成,被老板辞退了。简单想了想,说话都说不清楚,能推销出去才怪,只能先把演讲练好了再说。

文章图片6

图5:与北大清华的同学决赛竞演(左起第五为本人)

我一个学卫星遥感的,天天开始捣鼓起演讲的事情,参加学校、企业、协会的各种比赛,不管不顾地报名,从不想后果的那种。比较欣慰的是,最后竟然拿了四五个全国性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这是第二次,为了改变自己演讲弱项,自我救赎的纵身一跃

学生时代结束,面临就业。放弃某国字头科研单位OFFER,选择了北大青鸟的IT职业教育,从电话销售做起。不出所料,前三个月的结果,仅完成了目标的15.6%,差点被公司辞退。既然一上来搞销售搞不定,那能不能在别的层面证明自己的价值,开始在品牌、营销方向下手,脑子里一天到晚都是在琢磨“怎么做出教育行业的营销样板”。很庆幸,最后打造出了公司连续十年的活动品牌“青鸟文化校园行”,不仅保住了工作,还解决了北京户口。

文章图片7

图6:打造职业生涯第一个运行10年的全国活动品牌

这是第三次,为了保住一份工作,自我转身的纵身一跃

而遗憾的是,这些举动,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的自己越来越成为曾经讨厌的样子,开始变得那么地“成熟”,开始变得凡事做得“漂亮”。短时内,成为某个领域专业高手的野心越来越淡薄,啃硬骨头的专业精神去哪了,越来越被这种朋友圈、抖音和快手吞噬创造力

2021年春节,北京三环路上,被激醒了。


03 不止“说干就干”,更要“专业打磨”

2021年3月13日,天津塘沽区出差。

如常,晚上客户要隆重招待,而我心里盘算的是晚上九点第一场视频号直播,直播内容、直播形式都一概不清楚,但我给自己定了个死任务:“哪怕是天塌下来,这个直播必须干”。

我一个特别讨厌镜头的人,一到镜头面前就浑身地不自在,极少照相和录视频,创业时给我的团队要求,所有对外的发布不能出现我的名字、照片,一律不接受任何采访。

为什么这个时候,火急火燎地直播?

缘于春节看到星辰教育CEO和豪车毒老纪的朋友圈,大春节的这些人怎么在疯狂地加注直播?这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进了很多的直播间,听了不少的“指导”,都是无感。隐约中,这是一个趋势,与其观望,不如躬身入局

我这人属于说干就干的性格,把视频号注册了,把个人简介写了,就等着3月13日晚上第一场开播。

怎料想,客户太热情,没一点点时间顾及晚上直播的事情,原本定在晚上九点前结束的晚宴,还是拖到了晚上10点。

“不管它几点,定好的事情必须干完。”

回到酒店,简单洗把脸,打开桌前台灯,架上手机支架,连深呼吸一下都懒得做,直接打开直播。先把自己架上去,没招也得想招,硬着头皮往前赶,这是一种我性格里的“蛮勇”

文章图片8

图7:每日直播的直播复盘笔记(印象笔记)

开干无回头箭,每天2小时直播,连着干了56天。直播全在工作之外完成,本身带着两个公司团队,工作上的事情本来就繁杂,而直播完全是为了“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不是趋势和机会,不下水哪知深浅。

光干不行,每次直播后,即刻做复盘笔记,这么来来回回坚持了几十天。至于商业结果,不怎么样,倒是认识了不少不可能认识的优秀榜样。

“那这么个结局,有的一地鸡毛,意义何在?”

视频号的水深水浅很清楚,经验和技能赋能自己公司团队,推进自有团队名师IP直播的效率,为团队树立了一个榜样。更重要的是,直播团队的状态和汇报,谁也别想给我虚假陈述,可以专业地领导团队。

上面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专业的敬畏,深入其中打磨每个细节,是一种态度而非要练一个技能


04 “专业主义”是态度,不是技能

2021年9月,我把少儿编程和语文双师项目关闭。

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有好些项目摆在眼前,职业教育、入校业务或者完全转行去做减肥赛道。偶然间,被身边的朋友频繁问起入校业务,因为一样的话来回倒腾,嫌麻烦。时隔七年,再次重新写公众号,完全是了为了把入校业务的事情写清楚,供他们去参考。前后写了有44篇文章,其中最重要的5篇如下:

【第一篇文章】入校业务路径文章写了1.3万字,前前后后花了有10天左右时间,希望每个环节和每个数据是准确和客观。

【第二篇文章】课后服务写了9,600字,参阅了100余份各地市红头文件,将前后20年课后服务发展脉络和国外课后服务捋了一遍,又是花了快10天时间。

【第三篇文章】公立校老师需求写了1.2万字,应该是全网第一次真正地解构教师群体的三大需求,尤其是在教师薪资体系章节,查阅的统计数据亦不少。

【第四篇文章】学校项目演讲写了8,000字,这是本人最为擅长一个专项模块,将过往的经验第一次在本文进行了公布,历时5天时间完成。

【第五篇文章】教师薪资专题文章写了5,300字,这是查阅数据最多的一篇文章,算是全网最准确最系统解析公立校老师薪资体系的一篇文章,历时7天完成。

就一个入校业务的文字累计近10万字,虽然是公开发布,也不敢怠慢其客观性和准确性,要经得起行业内的高手检阅,出笑话就丢不起人。

尤其是看大卫·梅斯特在《专业主义》里写到“专业主义是一种态度,不是一项技能”,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阅读过我上述文章的读者,给我私信的第一句话是:写得真好。也因为如此,这几篇文章为自己赢得了好些付费客户,这是专业主义的经济价值。

我是一个专业主义的受益者,从GLG全球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到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演示设计顾问,再到入校业务咨询服务,到今天做实体老板个人IP服务,都是因为某项专业被对方认可而建立的付费合作。

何为专业,建议大家看看大卫·梅斯特的书吧。


补充:自2020年11月起,每天一篇400-600字工作笔记,至今以连续写了800多天,超25万字。

文章图片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