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051》古希腊古朴风格的瓶画艺术(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5-17 发布于上海

古希腊古朴风格的瓶画艺术(上)

瓶画在古朴风格艺术的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首先是由于此时的希腊绘画只有瓶画能保存至今,其他如壁画、单幅绘画等全都无迹可寻,所以瓶画成为我们了解当时绘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资料。其次则是就瓶画艺术本身说,古朴时代也是它最发达的时代,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到古典时期才达于顶峰,在古典时期,瓶画反而因过于仿效壁画而失去自己的特点,走向衰微,所以古朴时期的瓶画在希腊艺术史上更见重要。最后则是因为瓶画在古朴时期的突出发展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有领先开拓之功,它的进步对于其他绘画艺术乃至整个希腊艺术都是有影响的。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绘有瓶画的陶片一直是考古发掘与收藏中数量最丰富的文物,所以瓶画或彩绘陶器研究成为希腊美术考古中最发达的一个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已知希腊彩绘陶瓶达十万件以上,能确定其个人风格的瓶画艺术家数以百计(有人甚至说可以上千),某些多产的大师能归于其名下的作品可达两、三百件,这些情况都是希腊艺术中的其他部门难以望其项背的。顺便提一下,希腊瓶画大师的取名是比较复杂的,希腊已有艺术家在陶器上签名的习惯(这在古代也是独有之例),但签名不甚规范。在最确切的情况下,陶器上既有制陶师之名,也有画家之名,或者只有画家之名,其归属当然就没有任何疑问;但有时陶器上只有制陶师之名而无画家之名,且从风格上判断同样情况往往出现在较多陶器上,因此可以断定与这位制陶师合作的是某位佚名画家,这时我们就称它为某某(制陶师或其作坊)的画家,把""字放在画家之前,如"安多启迪斯的画家""布里戈斯的画家";此外,还有许多陶器既无制陶师之名亦无画家之名,但从其风格我们可断定它们中的某些都属同一画家之作,这位画家的名字就往往由现代研究者按各种惯例给他取定了,如有的以其代表作的收藏地命名("柏林画家"等等),有的以其代表作的人物故事命名("阿奚里斯画家""尼奥泊画家"等等);更有的是以其画中形象的特点命名("奔跑人画家""野山羊画家"等等)题名的多种多样反映了材料的丰富和情况的复杂,因此学术界对它们的激烈争论至今不绝。

希腊瓶画的陶器虽统称之为陶瓶,实际上并非花瓶之类摆设物,而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瓶瓶罐罐,主要形制有双耳瓶(亦称双耳高颈罐)、阔口杯(亦称调酒缸)、浅酒杯(双耳高足杯)、大酒杯(平底杯)、墓葬用油瓶(单耳长颈瓶)、婚礼瓶(双耳长颈瓶)和三柄大罐等等,瓶画皆作于器腹面积最大的部位,惟浅酒杯的内壁亦可作成大小不等的圆形画。古朴时期的瓶画主要有两种风格:黑像式与红像式,其中黑像式更具基本意义,它盛行于整个古朴时期,红像式则只从古朴后期才出现,主要流行于雅典地区。因此,美术考古中以各地之名称其古朴瓶画风格者,如科林斯式、亚狄加式,东爱奥尼亚式等等,皆指黑像式瓶画而言。黑像式是从传统的剪影式画法转变而来,我们在谈到几何形风格和东方化风格时都提到人物形象喜用剪影画法,可见其一脉相承。但古朴风格的黑像画法和以前的剪影画法也有很大区别:首先,黑像式是以黑釉居压倒一切的地位,其他釉色根本不用或少用(只以白、紫施于局部),因此是以清一色的黑像突现于浅红的器物底色上;其次是黑色形象上用刀以很细的浅条划出细部(肢体肌肤、衣衫器物等等),和剪影的平涂而无细部截然不同,意味画艺的日趋精湛。当时陶器上的黑像釉色尚未用真正的玻璃质釉料,只是以普通的含氧化铁的陶釉浓淡搭配和巧妙控制火候而成,通常是在高度稀释的釉水涂满全器以作底色的基础上,再用更浓更细的釉泥画形象本身。利用氧化铁还原即成黑色、氧化又成红色的原理,加以不同火候多次烧制,便可形成画像变黑且有光泽而底色保持浅红的情况。烧制的过程大致是用干性燃料并保持窑内充分通风把温度加高到800℃左右,这时全器烧红,上釉的画像部份为深红,底色则为浅红;然后使窑内密闭(并可能用湿性燃料)再把温度升到950℃左右,氧化铁因还原而变黑,其中画像部份呈深黑,若质地优良细密且可进入烧结状,底色则由红变灰;第三次加温又恢复窑内通风,到900℃左右底色就复现红色或由灰变红,但画像部份若已经烧结便永远保持深黑并有光泽,若未烧结也因其质地细密较底色部份氧化得慢,这时若适当掌握火候,在900℃与800℃之间便会出现画像仍为黑色而底色已由灰变红的情况,黑像仍可取得。由此可见,黑像式的完美与釉质和陶质的优劣关系很大,在这方面雅典比科林斯的条件好得多,再加上雅典在梭伦改革后民主政治的发展,雅典的黑像式瓶画就能大大超过科林斯而在整个希腊世界占统治地位了。

标志着雅典黑像式瓶画后来居上的突出发展的是约于公元前570年间制作的《法兰西斯陶瓶》,它得名于最初的收藏者;但细加研究便发现此瓶有完整的题名:厄尔戈提莫斯制陶而克雷提亚斯作画,由此可定此瓶的绘画是克雷提亚斯的杰作。它是一配有豪华的轴卷式双柄的阔口杯,通体绘以细小的人物画,以上下五列横带表现希腊神话和地方传说中的各类故事,人物多达200余,可谓琳琅满目。该器体制的豪华和装饰的富丽表明它可能是专为国内外显贵阶层制作,因此终于出口运销于意大利的伊达拉里亚,为当地王族收藏并于1845年在意大利出土(现藏佛罗伦萨考古学博物馆)。这些情况说明它的制作与绘画在当时都臻上乘,而我们看到克雷提亚斯的黑像画法确已相当成熟。由于人物细小,线条更见绵密,而画家对线条的考究也达精益求精的地步,无论天神的羽翼、妇女的衣衫、战士的甲胄他都刻划得纤毫毕露,艺术表现力较以前的剪影平涂有了极大的提高。各种动态人物虽然按古朴风格的惯例全以侧面表现,却能灵活生动、曲尽其妙,特别是一些表现神话传说中的著名英雄沙场搏斗、生离死别的情景,更能在只有两三寸大小的形象上刻划得感人至深。例如把柄上画的一幅埃阿斯扛着阿溪里斯的遗体从战场返回之图,埃阿斯尽管雄强过人,他扛着号称飞毛腿的希腊最杰出的英雄阿溪里斯时仍感到力不从心,艺术家便出色地刻划了他那曲膝挺腰奋力撑持的情景;而阿溪里斯这位绝世英豪的身躯也表现得很精采,他的腿脚异常的大,全身却像彩虹般软伏于埃阿斯肩上,长发倒垂于地,表现英雄已经死亡。他的紧闭的眼睛和埃阿斯的圆睁大眼形成鲜明的对照,艺术家更以对他的巨大腿脚的肌肉和膝盖的细微刻划突出了这位飞毛腿英雄的神奇与强力。

这幅仅两寸见方的小画虽不脱古朴的稚拙之风,却显示了艺术家写实求真的努力和其成果的惊人。

克雷提亚斯之后,黑像式瓶画的鼎盛阶级便告到来。当时的雅典彩绘陶器不仅畅销于希腊各地,而且流行于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各国,从高加索、克里米亚直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而雅典的黑像式画家也是人才辈出,真有群星璀璨之象。有一批称为"小型画家"的黑像式大师直接袭承克雷提亚斯的传统,在陶器上画方寸大小的人物和动物形象,但不再如法兰西斯瓶那样通体布满装饰带,往往只在器腹中央画一组小巧玲珑的构图,或表现神话故事,或专画鸡雏禽鸟,线条流畅,动作在夸张之余还有几分幽默,表明此时瓶画艺术的成熟。另外一些更为精进的大师则致力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景的集中表现,为此而加大了中心画幅的面积,让它占据整个器腹的正面,同时又力求人物动作和构图布局与器物体形互相配合,使写实的追求无损于甚至加强了瓶画的装饰效果。由于他们的努力符合于希腊艺术发展的总方向,这种大幅画法便成为黑像式瓶画的主流。这一派大师的阵营相当齐整,画法虽然一致,个人风格又都有所新创而自成一格,可惜限于篇幅,我们只能举几个著名代表。阿马西斯的画家(他合作的制陶师或作坊名阿马西斯,他本人则佚名)用笔潇洒,细部刻划又显得富丽非凡,无论他与名为阿马西斯(这是埃及人常用之名)的合作者关系如何,看来他们对东方艺术很有研究,画幅洋溢着典雅端庄的气氛,同时又夹杂一些古朴瓶画最喜欢的诙谐。他画的酒神游乐图(例如德国维尔茨堡马丁..华格纳博物馆藏265号瓶)常把酒神狄奥尼修斯画成一个盛装华服手持酒樽的长老,其神态的穆肃安详和伴他而行的山神林妖的狂放轻浮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无论酒神与随从,每个人物的刻划都极其认真,笔风的潇洒与细部的严密熔为一体。吕多斯(这是画家的原名,他可能是小亚的吕迪亚国人)的笔法则又显得奔放豪爽,有如鼓声如潮的集会上所见的群众狂欢场面,他的名作也是一酒神行列图(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31.11.11号瓶),表现狄奥尼修斯灌醉工艺之神赫伏斯托斯以后护送他返回奥林普斯山以解救其母赫拉女神的故事,情节较一般的酒神行乐图复杂,人物也较多,他却画来得心应手,把伴随酒神而行的各类山林之神的欣喜雀跃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线条柔曲自如,已完全摆脱了几何形遗风的僵直,多少也可能和他来自东方有关。另一位画家普西亚克斯精于写实,笔法却能以简驭繁,尤以人体的刻划最为出色。他的名作《赫拉克勒斯扼杀雄狮》(意大利布累霞市立博物馆藏瓶)描写了在当时是最为真实的侧面人体,手法却极为简练。按神话传说,赫拉克勒斯要杀死的这只奥米亚狮子有刀枪不入的神力,所以英雄只有赤手空拳把它扼窒致死,表现这种类似武松打虎般的人兽搏斗通常只能以激烈的姿势取胜,普西亚克斯却采取了英雄全力压住狮子以臂肘窒息它的静态的场面,它的成功就全靠艺术家对人体表现的功力。按希腊人的习惯,赫拉克勒斯在画中是完全裸体的,他的超凡的体质和神奇的力量仅凭寥寥几笔的轮廓曲线显露出来,不能不说有一笔千钧之概。普西亚克斯笔下人体表现的成功可说是和当时男子立式雕像人体表现取得的成果并肩而行,互为影响的。上举几位大师的成就固然惊人,但是,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位集大成的最著名的瓶画艺术家埃克塞基亚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