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是偏爱苏东坡

 暮云深 2023-05-17 发布于广东

论历史最美兄弟情,首推苏轼与苏辙,这二人绝对是兄友弟恭的完美典范。东坡写的一首诗里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也在兄长的墓志铭上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宋史·苏辙传》记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苏东坡比弟弟子由大两岁,两人一起读书一起长大。虽然二人有关的政治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但二人的性格却是大相径庭。苏东坡为人外向,天性豪放洒脱,不拘礼法,而弟弟子由则冷静机敏,稳健实际,忠厚朴实。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持,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互赠以通音信,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和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毕生歌咏的题材。

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朝廷任命下来,苏东坡去陕西凤翔做官,而弟弟子由则留京侍父。这是兄弟二人平生第一次分别,子由一直送哥哥到离开封四十里外郑州西门。东坡在郑州西门外,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瘦马而返,头在低陷的古道上隐现起伏,直到后来再不能望见,才赶程前进。于是东坡写下《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由京都到凤翔的信件,要十天才到,兄弟二人每月互寄诗一首,养成了写唱和诗的习惯。东坡赴任陕西路过渑池,子由难遣手足之情,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东坡和诗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此后二人写唱和诗更加频繁,事无巨细地讲述自己的近况,去哪里玩了,下雪了,生病了,想弟弟了,想哥哥了,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微信的年代,两人就这样聊着天,真的好温馨。随意选取几首,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亲密无间的兄弟情吧。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苏轼《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花开酒美盍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 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明年纵健人应老,昨日追欢意正违。 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苏轼《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

今游虽不与,后会岂无由。昼出同穿履,宵眠共覆裘。弟兄真欲尔,朋好定谁俦。试写长篇调,何人肯见酬。——苏辙《次韵子瞻减降诸县囚徒事毕登览(节选)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2年)七月,苏东坡前往杭州上任。弟弟子由这时在陈州(淮阳)充任教授,陈州位于国都东南七八十里,正在苏东坡治下的视察行程之中,他之后几年都常常利用机会到弟弟家小住。那几个月,兄弟二人常去柳湖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谈论政治、家事、前途。这次中秋值得记忆,是之后六年里两兄弟唯一在一起过的一次中秋。临别时,两人难舍难分,在颍州河的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证,彻夜未眠。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三年任期届满,苏东坡请调至密州(今山东诸城),因为当时子由正在济南任职,两地相距不远。途中,他写下了《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林语堂先生说,往往为了子由,苏东坡会写出最好的诗词。一点错都没有,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东坡思念弟弟子由,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熙宁十年(1077年)二月,子由与哥哥相见,四月陪他去徐州上任,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两兄弟暌别七年来首次共度中秋,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苏东坡写下这首《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被逮捕后,生死未卜,便和每天送饭的长子苏迈约定,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结果有一天苏迈因银钱用尽外出借钱,便将为送饭一事委托远亲代劳,却忘记告知暗中约定之事,偏巧远亲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极度悲伤之余,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二)

两首诀别诗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子由看到哥哥的诗后,大为悲恸,嚎啕大哭,为了救哥哥,他冒死向神宗皇帝上奏,《为兄轼下狱上书》:“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字字含泪,句句含情,宁可不做官,也要救兄长一命。当时不少正直人士都出面为苏轼求情,在众多人的周旋下,苏轼得以免死,被谪贬黄州,苏辙也受牵连被贬到筠州。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东坡去看弟弟子由,兄弟俩已经四年没见了。子由胖了些,看起来不太健康,因为他夜里费好多时间练瑜伽术。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苏东坡在颍州任上,即将调任扬州。宦海浮沉,半生漂泊,想到当年与弟弟约定“同归山林,夜雨对床”,如今却连见一面都是奢望,于是写下这首《满江红·怀子由作》抒发了对弟弟深切的思念之情: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晚年东坡为新旧党所不容,屡屡遭贬,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至惠州。虽然子由自己也经济困难,但还是义不容辞地为哥哥分忧解难,助哥哥到惠州就任。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又被贬至儋州。子由得讯,就在藤州折向梧州的路上等哥哥。自上次一别,兄弟俩距今又是四年未见,东坡看子由身体健康,气色很好,心里十分高兴。兄弟俩恋恋不舍,一路同行。六月初五,兄弟俩同至雷州。这夜,东坡痔疾发作,子由也彻夜不眠,就在床上背诵陶渊明《止酒》诗,劝哥哥务必戒酒。六月十一日,东坡与弟弟海滨诀别,不料这一别,竟真的成了永诀,兄弟俩此后再无机会见面。

在海南儋州的三年,是苏东坡生活最艰苦的三年。但他听闻弟弟日渐消瘦,便写了一首很风趣的诗给弟弟,讲述自己在海南的生活,并安慰弟弟消瘦未必不是好事,有朝一日我们兄弟相见,看见对方都成了清瘦之人,骑上黄鹄就可以回故乡了。这首诗就是《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
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
従来此腹负将军,今者固宜安脱粟。

人言天下无正味,蝍蛆未遽贤麋鹿。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僮仆。
相看会作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弟弟也同样豁达,说你比我苦多了,我这一身皮囊,所在即所安了,你别回来的时候瘦得跟我一样,那咱俩都跟骑的那黄鹄似的了。

海南老兄行尤苦,樵爨长须同一仆。此身所至即所安,莫同归期两黄鹄。——苏辙《子瞻闻瘦以诗见寄次韵(节选)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月,苏东坡打算举家迁往河南许昌,与弟弟同住,实现四十年前“对床夜雨听萧瑟”的约定,不料,汴京朝局大变,动荡不安,兄弟俩仅有的一点团圆梦想又被砸得粉碎。

同年六月,苏轼病重,他预感自己时日无多,便书嘱弟弟苏辙:“即死,葬我于嵩山下,子为我铭。”苏辙接此函,哭道:“小子忍铭吾兄!”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于常州,没能和弟弟见上最后一面,是他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

次年,苏辙按照兄长遗言将其葬于嵩山之下,并卖掉自己部分田产,将三个侄子接到身边共同生活。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病逝,葬于郏县小峨眉山苏轼墓旁,追随哥哥而去,终于实现了“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约定,彼此再也不分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