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尘诗话 17 ‖ 李耀斌:珍藏在枫叶里的相思——读赵丹丹的诗《枫叶情》

 甘宁界 2023-05-17 发布于宁夏

甘宁界

你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林间的黄毯

早已把思绪做了铺垫

此叶

漂洋过海 守住思念


李耀斌:珍藏在枫叶里的相思  ——读赵丹丹的诗《枫叶情》

珍藏在枫叶里的相思

——读赵丹丹的诗《枫叶情》

李耀斌

枫叶情

/赵丹丹(辽宁)

穿越

一片片叶的眷恋

红黄蓝绿青

故乡把色彩贴在屏间

一张一张 一遍一遍

还好

河水还是那么的清

枫叶躺在指尖

流水似年

林间的黄毯

早已把思绪做了铺垫

此叶

漂洋过海 守住思念

珍藏在枫叶里的相思

——读赵丹丹的诗《枫叶情》

◆李耀斌


“以叶寄情”在中国传统文学里面也是比较普遍的,不论是喜悦之情还是悲伤之情,还是“压缩”在一枚小树叶里的浓浓的思念之情。有的属于环境渲染、以景衬情,有的则是典型的“咏物抒情”诗。远的比如唐代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借柳叶抒发一种对春天的热爱,抒发一种喜悦之情。写枫叶的比如唐代白居易《琵芭行》开首的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属于典型的环境衬托,通过对“浔阳江头”“夜送客”时的环境渲染,刻画出一种“送客”时的悲凉的氛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也为后面的叙述和人物出场以及人物命运的描述做好铺垫。现代诗人“以叶寄情”的典范之作当属台湾诗人纪弦的《一片槐树叶》了:“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北,江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许的损坏。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粘着些故国的泥土啊。”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各种因素逼迫诗人远离故土,唯一带着故乡气息的东西便是“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的“一片槐树叶”,随着岁月的辗转和沉淀而酝酿的浓浓的故国之思全部积压在这一片随身携带的小小的干了的树叶上。

说了这么多,意思是辽宁诗人赵丹丹的《枫叶情》也是一首典型的“以叶寄情”的“咏物抒情”诗。诗的体量虽小,但是,融入诗里的或者融入那片“枫叶”里的相思却是巨大、浓烈而又丰盈充沛的。



穿越/一片片叶的眷恋/红黄蓝绿青/故乡把色彩贴在屏间/一张一张 一遍一遍/还好/河水还是那么的清”。这是一层意思。“穿越”了,隔着一方屏幕,“我”穿越到“故乡”了,“眷恋”“一片片叶”,隔着屏幕,“我”看到了故乡的色彩,“红黄蓝绿青”,也是“一片片叶”的轮回,我“一张一张”地看,“一遍一遍”地看,“故乡”的河水“还是那么清”,那应该是老早留在“我”记忆里的“故乡”的“河水”的“清”。

为什么要“看”呢?下面的诗句揭示了情感基由:“枫叶躺在指尖/流水似年/林间的黄毯/早已把思绪做了铺垫。原来,“我”的指尖上正“躺”着“一枚枫叶”,这枚枫叶,应该是“我”久久珍藏着的一枚枫叶,想家的时候,“我”就把它掏出来端详。这枚枫叶也应该是“我”离开故乡时,随身带在身上的一枚“故乡”的枫叶,可以说,这么多年,它是“我”唯一能见到的“故乡”,是“我”唯一的最为珍贵的思念故乡的信物。端详着这枚枫叶,回味过往,“流水似年”,这种语无伦次的表述,正是作者由一枚枫叶所触发的强烈的思乡之情达到极限的时刻所出现的一种剧烈得有点扭曲的激动状态,“我”这时候就特别想急着回去,“我”没法回去,思绪早已“回去”了,与枫叶有关的“林间的黄毯”,早已做了“思绪的铺垫”。

“我”回不去,情感依然聚集在这枚“枫叶”上:“此叶/漂洋过海 守住思念”。这枚枫叶,它坚守着“我”对故乡的思念。“漂洋过海”,极言距离之长,从空间上再一次撑大思念的饱和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