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这首诗读上3遍,许多事就不再烦恼了

 闰木 2023-05-1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01 | 人生一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追求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
生理、安全、社交需要、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
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即衣食无忧,也是人一生中最初的欲望;
安全感,源自于对社会的认知,当你认识更多人以后,就会渴望去追赶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这样会有保障,比如穷人的“买保险效应”;
社交需要是人脉的扩张,此时你已经不再局限于有点小钱了,会尽力去扩大交际范围,以保障在自己小圈子内的隐形地位。比如,你是你们家族里唯一开公司的人,所有人就都会唯你马首是瞻,明显你是这个家的意见领袖;
社会尊重这件事就有点复杂了,不是有钱有名就能得到尊重,这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能求这一点,说明你已经得到升华了。但前提是,你确实有了一番功业,或者成为一名企业家、艺术家、评论家,以及什么家……可参考经常上热搜的一些名人,或者你熟知的作家、演员、歌唱家、运动员等;
自我实现是哲学层面的问题,当你什么都有了的时候,你就会思考存在的意义,然后你会推翻之前建立起来的所有观念,此时,你有万金却可以和穷苦时吃的一样、穿的一样,你对人开始变得随和、包容,不怕被谁谁谁赶超,甚至对自己的成就有点烦躁,因为你没办法再突破自己了。于是,你就开始想“人”这个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简单来说,这就是从本我、自我到超我的过渡,是一个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山水依旧的过程。
所以人生是一个圆,绕来绕去,最终你都会回到起点。
而人的烦恼,就是因为许多人只走到了一半,回,回不来,去,去不了。
那要怎么样才能消除这种烦恼呢?
其实很简单。
如果一开始,你追求的就是实现自我,你会活得很开心。那些功名利禄,最终都是过眼云烟,换个角度想,就算你站在人生顶峰时,得到的尊重也会特别少,你的穷亲戚们不排除盼着你从神坛跌落,你的朋友们没有几个人希望你比他过得幸福,那都是场面话。
唯一能让你有存在感的,是能因你输出价值受益、让他们精神为之一振的人,比如你的影迷、视迷、书迷、画迷、歌迷等,不局限于形式。重点在于你的创造力和精神力能让谁受益,哪怕你就是个修车的,只要修得极好,你的车友们、同行们就会很敬重你。
所以无欲无求不是看通透了,那不叫实现自我,更不是超我,而是你能专注一件事,并非因为能赚很多钱、在家族里、小圈子里成为领袖。
简单点说,生而为人,你为人类做了什么,就是你的价值所在,你做得越多,内心越平静,这种修行是一生的付出。
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能专注做事惠及他人的人,往往最终都很有钱,这是命运对他付出的犒赏,也是他努力得到的回报。
就怕,一个人又穷,又无法超越自我,不是埋怨就抱怨,如是一些键盘侠。
我们今天讲一首诗,读完以后,你或许对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02 | 品读经典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
中间一百年,做得几何事。
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
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出自邵雍的《人生一世吟》
...
邵雍,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也是一个“大隐于市”的隐者。对《周易》感兴趣的人,或许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某种程度上,他也算是一个“卜士”,通“伏羲八卦”,有神算之能。
他笔下有几首很经典的诗,如: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再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深得司马光、富弼、吕公著、王拱辰等人推崇,晚年卧病时,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等人轮流照看,并曾助邵雍在洛阳天津桥附近建宅邸,邵雍取名“安乐窝”。
所以,邵雍自号“安乐先生”,且有谥号“康节”,他虽一生拒仕,却能有如此成就,这才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体现,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超越。
下面我们再详细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 深度解析
诗文大意可解为:
人生向前看,过去了亿万年,向后看,还有亿万年。我们在时间洪流里度过的百年,转瞬即逝,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更何况,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许多人都活不到百岁。既然如此,你为何还总是闷闷不乐,委委屈屈心生烦恼呢?
这首诗写得很直白,没有过多的技巧,却振聋发聩,因为这是对生命的思考,对存在价值的感悟。
闺蜜跟我开玩笑说,你别养小乌龟了,因为你可能活不过它。
这极有可能是真的,人生之短暂,飘忽而逝,转眼就是不惑之年,然后知天命、耳顺、古稀、花甲、耄耋,岁月无声,同样无情。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把生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呢?比如为金钱烦恼,为名利烦恼,为不值得的人烦恼。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说:人的一生悲观的情绪总是很多,随处可见,因为快乐太过于短暂。比如,你升职了、当官了、中奖了,包括金榜题名,都不过是几天的新鲜劲,过去了就又和平常一样。而且你的欲望会越来越高,升到了经理你就想当总经理,考中大学就渴望将来能有更大作为。
所以你的烦恼无穷无尽。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为何不像邵雍在诗中所写,早点悟透生命的本质,只是单纯地去追求有限生命里,无限的价值,从而得到更多快乐和幸福感呢!
这是很多人的盲区,因为走在路上的人还看不到终点,一定要垂垂老矣了才明白,人这一世所求有太多虚妄,但那时已经要行将就木了。
所以,珍惜光阴,找到属于自己的追求,淡泊名利,学会为人类付出,不抱怨不妄自菲薄,慢慢就能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人这一辈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 END -
「 作者:槐序姑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