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漫谈│蠕动就是不动之动的微动

 江流千古水映月 2023-05-17 发布于陕西
意中人演练三体撑抱桩

近日,觉意堂教学群里有来自陕西咸阳的王同学问我:

「老师,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看了篇文章说不动指的是蠕动,如果不动就成了死桩,那怎样才能做到蠕动呢?」

我不知道王同学这里说的是哪一个人写的哪一篇文章,当然,我也没有细问,所谓「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后面还有一句话最为要紧,「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有的人看到「不动」二字,就认为站桩不动就成了死桩,这是断章取义;更有的人因此认为这里的不动指的就是蠕动,这是不求甚解。

不动者,不动之动,指的是站桩;

动之者,动犹不动,指的是试力。

所谓不动之动速于动,极速之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根为用。

什么是不动之动?

王芗斋祖师是这样解释的:

「不动之动,外形不动,内部就动得越快,外形动得很多,内部反而动得慢了,其原因是不会动。所谓会动,也就是一动一静时能掌握住动即是静、静即是动的原则。不会动的人,初练功时更不应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一动就破坏了真动。如果会动的人,内部是否就会更快了呢?这须看怎样来动,假如能假借的动,头、手、足、身、肩、肘、膝、胯,都能假借,神动、意动、力量动,但形式上不做出来,那力量就最大,不应从形式上看,这也是动静互根之意,动静两字,研究起来没完,因而做起来就更复杂了。」

「蠕动」一词,在意拳现有文献里面出现的次数并不多,恕我孤陋寡闻,关于「蠕动」这个提法,最早应该是出现在《王芗斋谈拳学要义(答记者问)》,如文所述:「学拳第一步就是锻炼神经为基础练法,体认四肢百骸蠕动的工作。

什么是「蠕动」呢?

王芗斋祖师在《大成拳谱》里有比较详细的解释:

「在大成拳试力的动作讲究,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蠕动即是姑荣,鼓蠕)。鼓蠕的动作,虽微不可见,却是全身皆动。大成拳的要求,就是要一鼓蠕,就能把力发出来。此种蠕动,正是功夫到了体成一块的整劲之动。蠕:是一种爬行的软体肉虫,它的动作很微小,但一动全身皆动,这是它特有的本能。我原意本是说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蠕动。可能是由于理解或理解的不深,有人却把我的话说成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请问:不动怎么能打人呢?这也可能是因爲不理解,也可能因爲蠕动二字,与不动的读音易混吧!」

此外,在《大成拳谱》里还有「蠕动本无形」「运行动作,大不如小,小不如蠕,蠕动最恰」的说法。

《大成拳谱》又称《意拳拳谱》,《大成拳谱》究竟是不是王芗斋祖师的遗著,我个人存疑,这里暂且不谈。 

蠕,微动也。

这是《康熙字典》里的一种解释,与王芗斋祖师前面「微不可见」「它的动作很微小」「蠕动本无形」等说法都是完全相同的意思。

所以,王芗斋祖师所说的「蠕动」,实际上就是微动,确切地讲,指的是不动之动的微动。

姚宗勋师爷给站桩下过这样一个定义:「站桩是外形不动而求内动的一种锻炼方法。」

外形不动而求内动,此即所谓不动之动,不动的是外形,动的是意念,这里的内动就是意动,落实到具体就是意感,意念活动的感觉。

意动是我们站桩时意念活动假设真想出来的动作,虽是假设,但要真想,最好是意动不出形,就是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动作,还能用身体体会到这个动作的感觉,所谓借假修真,离不开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和神经支配的作用,表现出来的都是微不可见的内在运动,故称微动。

我们站桩时在保持身体位置相对静止不动的状态下,用我们的身体去体会内在意念活动的感觉,这就是不动之动的微动。

所谓的蠕动,就是这种不动之动的微动,是我们在身体位置相对静止不动的状态下培养和强化出来的感觉,但是,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把外形动作稍微做得大一点,这种内在的感觉就会减弱或是消失,其原因就是王芗斋祖师所说的「不会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是试力,学习如何由静到动,解决「不会动」的问题,正如王芗斋祖师所说:

「由不动中去体会,再由微动中去认识,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站桩与试力是一件事,站桩是试力的缩小,试力是站桩的放大,二者互为因果。」

由不动中去体会,这是站桩;

由微动中去认识,这是试力。

此即王芗斋祖师蠕动是「大成拳试力的动作讲究」的道理所在。

关于如何体会和控制身体微动(蠕动)的问题,早年间,香港的霍震寰先生曾通过书信向姚宗勋师爷请教:「站桩时周身都有微小跳动,这是着意还是自然有的反应?

姚宗勋师爷是这样答复的:「站桩时,周身都有微动(蠕动)是由自然而到人为的。站桩时(尤其是站平步桩,两足分开,两脚跟在一直线上)感觉到小腿发生轻轻地颤动,继而颤动到大腿、腰、腹、胸等部,任其发展,将会颤动越来越大,以致全身大抖动,甚至脚跟时起时落地打击着地面,虽然抖动几十分钟,但不感疲劳,反而感到轻松。这种现象出现十余日后,当用健身桩中扶按法,设想直立水中,双手下面扶着一块木板,用手去按木板,如感到身体有上浮之意,就不去按了,这时身体会有下沉感,就再去按。练到浮沉的感觉完全受意念支配后,就可将较大有抖动控制起来,直到外形看不出动,而体内肌肉却是连续不断的动,动得越小,频率越快,这就是前辈拳家所说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注意练时要默察周身肌肉有没有不动之处,或是动得缓慢部位,若有可以用意念诱导,时间稍久就会动起来。

我们在站桩的时候,因为里面有意念活动起着具体而细微的作用,周身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微动,也就是所谓的蠕动,这是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是我们身体能够切实体会到的,但很多时候并不受我们意念的控制。

姚宗勋师爷讲「由自然而到人为的」,这里的「人为」,用的是扶按桩的心法,意思就是当我们体会到了这种微动,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意念活动加以控制,这是从自然产生而到人为控制、最后复归自然的过程,使周身原来并不受控制的微动完全接受我们意念的支配,所谓一意之支配,这样周身的微动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直到外形看不出动,正如王芗斋祖师所说「外形不动,内部就动得越快」。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不管是谁,只要我们往那儿一站,因为要维持身体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也可以说是瞬间的平衡,我们的外形姿势就不可能一动不动,动与不动都是相对而言,所以说身体都是相对静止的状态,由此可见,控制平衡就是平衡,定身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在觉意堂视频号表过一些自己的站桩视频,一般人之所以肉眼看不出来我站桩的时候身体一直都在动,就是因为我动得很小,只要你动得比我大,你就很难看在动,道理就是这样简单,一点复杂,一点也不神秘,正如姚宗勋师爷所说「得越小,频率越快」。

按照王芗斋祖师的说法,蠕动是意拳(大成拳)试力的讲究,如果我们非要在站桩里面讲这个蠕动的问题,我个人的体会:

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蠕动),微动(蠕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

意中人注:我师父的意拳学术著作《螺旋宝塔——意拳·崔瑞彬五十年体认如是说》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全书一套四册,95万字,定价450元人民币,想要系统学习意拳的同学可以直接与我联系,微信号同手机号:13910057823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