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508:“走”的最初样子

 亘心为上 2023-05-17 发布于安徽

今晚说“”字。

“走”字,在今天也是高频词。但要说起来,古人说的“走”和我们今人口中的“走”却是不一样的。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言:“走,趋也。从夭止。止者,趋也。凡走之属皆从走。”

许慎在《说文》中解释“趋”的时候,言:“趋,走也”。明代一位叫李翊的文人在其《俗呼小录》中说:“趋,谓之跑。”清代说文大家朱骏声其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讲:“疾趋曰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文言里“走”、“趋”是一对同义词,“走”跑。

但是许慎讲“走”是由夭、止会意而成,这点不够准确。许慎他只是根据了小篆字形里的“走”来分析的,要想探究“走”字的最初含义,我们还得要结合“走”在甲、金文中的样子: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走”字其实一个人在快速疾趋的样子,上部画的是一个跑动中的人,在摆动双臂,而下部表示的是脚,故而用“止”。文字学家林义光先生在《文源》一书中曾言:“(走)〈古文)象人走摇两手形。从止,止象其足。”

“止”字的最初字形就是指的人的脚趾,如下图中第三个,在后续发展中,“止”才被定规范为现在的样子:

如此我们也就明白了,“走”字,本义就是跑,孟子·梁惠王上》中就有“弃甲曳兵而走”的句子,这里的“走”即表示逃跑之意。

在甲、金文中,上部的双臂摆动的“人”随着发展,到小篆里变成了“夭”字的样子(如下图);而“走”的下部原是画的脚底板,用“止”来表示,在之后的发展中一直未变。

在以后的发展中,“走”字从本义出发,衍生出了“流行”、“背离”、“经过”以及“泄露”、“通关节”等丰富的词义。

“走”字讲到这,《说文解字》第二的部首字也就全部讲完了,明天开始《说文解字》第三部首字。晚安,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