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万功:营生

 作家荟 2023-05-18 发布于四川

文/杨万功

工地收工时,天已擦黑。牛成才从房架上下来,拖着疲惫的身躯晃悠到宿舍。

天空挂起一弯新月。他摘下头顶上的安全帽,拍打拍打满身的灰尘,把手伸到脸盆里涮了一下,脸也没洗,拿起碗筷就奔灶房去了。

他打了一份大锅烩菜,用筷子串着两个大馒头从食堂出来,圪蹴在厨房外的墙角,刚要动口,手机铃声响了。

电话是儿子打来的。爸,今天是周末,明后两天不上课,我想请同学吃顿饭,去郊外玩玩,钱不够用,再给我打点钱来。

中,中。这就给你转。接完电话,牛成才顾不上吃饭,把脸贴近手机屏幕,划拉着上面的图片找到微信钱包,看里面还有1050元,马上又翻到儿子的头像,把1000元给儿子转过去了。转完钱,把手机放进兜里,碗里的饭菜已经凉了。

暮色四合,天空弥漫着薄雾。受寒气影响,牛成才眼里也起了雾。吃着凉菜、冷馍,他心里不由涌起一阵酸楚——儿子收到钱连个信也不回,肯定是嫌少生气了。怪谁,都怪他这个农民工爹无能。

出来打工十几年了。刚娶媳妇时,牛成才也很恋家,不想出远门,一心想过男耕女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生活。生儿育女,当上爹后,他才知道过日子的艰难。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虽能勉强糊口,却养活不起媳妇和孩子,顾不了年迈的爹娘。居家过日子,除了吃喝,还要穿衣服、买油盐酱醋、看病、供孩子上学……啥都需要花钱,不单是种几亩地,收点粮食填饱肚子就能解决的。

看到村里多数青年男女都出去打工挣钱,牛成才也身不由己地加入到了这支离乡背井,出外谋生的人群之中。

他没有文化,不懂专业技术,初次出门,人生地不熟的,只能跟在别人后面,随着本村包工头到城里的建筑工地上打小工,干体力活。搬砖、和泥、推车运泥浆、扛材料,这些活不仅脏、苦、累,工资还少。从早晨到日落,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收工回来,浑身跟散了架似的。

建筑活是露天作业。夏天在太阳地里暴晒,顶着烈日干活,酷热难耐;冬天攀爬在高空作业,寒风刺骨,一年四季风吹日晒。这就是他的职业、工作。

牛成才年轻力壮,肯吃苦,在家里学过几天木匠,有点底子,敢爬高上低。在工地上打拼的时间久了,自学成材,掌握了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瓦工……等不同工种的操作技能。

刚到工地时,工资还不到200元,干的时间长了,转成大工,当上了工长,工资也有所增长。

然而,花钱的地方却也多了起来。除了家里的正常开销之外,主要是儿子考上了大学,不花不中。

生活虽然艰辛,牛成才却看到了希望。老牛家3代单传,祖辈务农,父亲给他取名成才,寓意明了,是想让他将来有出息,学业有成。无奈,事与愿违,他仅仅上到初中,未能了却父亲的夙愿,还是子承父业,继续回家务农。

眼下,只有儿子才是牛家未来唯一的希望。

无奈,时代不同了,供养一名大学生成本太高。四年的学费、生活费……儿子毕业后找对象,买车、在城里买房等。他一个农民工,拼上老命也承受不住。

即便如此,牛成才也还是想要赌上一把。

他最羡慕工地上那些戴红色、蓝色安全帽的业主、监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那才是有文化、有气质的大学毕业生,衣着整齐,不用出苦力,君子动口不动手,转转看看,钱不少挣。

儿子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若能到一起,父子见面,自己指着穿戴整齐,戴着蓝色或红色安全帽的他,向工友们介绍,这是我儿子,那该是多么自豪、荣幸!

期待了4年之久,终于把这一天盼来了。

那天,父子俩同时到一家建筑企业应聘。牛成才凭借几本特殊工种证和工作简历,被以每天400元当即聘用;儿子带着学历表和毕业证应聘的结果却是,实习期3个月,每天60元生活费。

牛成才不免惊讶,怎么会是这样?

晚上,父子俩在一起喝酒,儿子两眼发红,眶含泪光,举起一杯酒,双膝跪地,孩儿无能,今后和您一样吃苦!

牛成才接过酒杯,端起来一饮而尽,哽咽着说,儿子起来,这不能怪你。

这是父子俩第一次喝酒、交心。喝到尽兴,儿子说,给俺娘和妹妹打个电话吧。

牛成才大着舌头回应,打,这就打!

父子俩相互搀扶着来到门外。外面的信号极好,天上的明月,又圆又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