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奎高 | 李渔与如皋(七)

 锦绣文萃 2023-05-18 发布于江苏

刊头题字:聆百

李渔与如皋

文/张奎高

上接 李渔与如皋(六)

11
  李渔与现代

1
李渔与现代,没有突兀、没有距离、没有穿越之感

有人说,是历史让李渔超前出生了三百年。其实,不如说,是满清政府让历史停滞甚至倒退了三百年。

相反,我们读李渔的书,特别是对如皋对江淮地的人来说,就像跟在聆听一位 410 多岁的老乡寿翁在做讲座那样亲切、温馨。

如:他说的:“《闲情偶寄》关健在于一个'闲’。

当看到他的“人寿己亦寿”,“与斯民同臻寿域”时,如看到李渔捧着一颗善良之心站在云端间高呼:“仁者方能为医”、愿天下人都像如皋人那样长寿幸福,愿天下城镇乡村都像如皋那样成为长寿之域。

看到“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疏。亦以其渐自然也。草木之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疏蕨而甘己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 也。”会令你想起“乡愁”、想起“食尖上的中国”想起风靡城镇乡村大街小巷,那香味四散、令人垂涎的风味小吃等等。⑬

李渔说:“善行乐者,必先知足。”不要整天与人攀比,要知足常乐。多想想世上还有比自己境遇更差的人,烦恼忧愁就少一些。“以不如己者视己,则日见可乐;以胜于己者视己,则时觉可忧。”

财富是生活必需,多了也会成为思想累赘。李渔说:“财为行乐之资,然势不宜多,多则反为累人之具。”所以要“分财”,也即多资助别人,从中自己也获得一份快乐。

李渔好友、“西泠十子”之首陆圻 (丽京) 说:“生活休闲之论乃倡导休闲,鼓励消费,以人为本。顺天地之自然,享和谐之福分。笠翁文字背后闪现出'追求平等,反对特殊,倡导清明,鞭挞污浊’的思想光辉,五百年后,会光耀中华,润泽天地间。”⑭

李渔的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新颖、超前。

2
他的“创新美学”思想仍光耀当代

李渔说:“美者,新者也。”以新为美的美学理论,是李渔对中国美学的独特贡献。以新为美的创新美学贯串在李渔所有作品和生活中。他在园林构建中倡导“因地制宜,取景在借”,在服饰上“衣以章身,与人相称,相体裁衣,贵在实用”,在饮食上“重蔬食、崇俭约,务洁净主清淡、尚真味、忌油腻。求食益。”在起居上:“以人为本,重在实用。妙肖自然,创异标新。”在养生上:“行乐第一, 止忧第二、调饮啜第三、节色欲第四、却病第五、疗病第六。”他说:“家不和,被邻欺”“和”是“却病心诀”。他不喜欢盆中之花、笼中之鸟、缸中之鱼。他认为有被囚禁、不得舒展的感觉。应顺其自然、不违天性。

尤其是其戏剧美学至今仍熠熠生辉,在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
李渔的许多作品,如:《闲情偶寄》《笠翁对韵》《芥子园 画谱》《风筝误》《三娘教子》(又叫《双官诰》《王春娥》)《芙蕖》 等都成为传统文化经典,广为流传,润泽着人们心灵,教会着人们知识,提升人的品位。
4
李渔对如皋城市建设有巨大影响

李渔是从如皋走出去的文化巨匠。李渔的文化成就乃如皋历史文化的集成之作。他的养生、饮食美学是研究如皋长寿秘诀的源泉;他的种植美学思想是如皋花木之乡研究的理论基础;他的园林美学是如皋古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极好指南;他的戏剧美学是如皋文学之乡创建的示范圭臬。

李渔是如皋最闪亮的名片;李渔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如皋正在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能深入研究李渔、开发李渔文化,将会锦上添花、画龙点睛!

【注释】 

①李时人“李渔小说创作论” [ J ]  · 文艺评论

②《笠翁诗集》卷一《予改〈琵琶〉〈明珠〉〈南西厢〉诸旧剧,变陈为新,兼正其失。……》

③《笠翁别集》之《弁言》。

④《笠翁诗集》卷一《予改〈琵琶〉〈明珠〉〈南西厢〉诸旧剧,变陈为新,兼正其失。……》

⑤又同卷《丙戌除夜》

⑥《笠翁诗集》卷二《六秩自寿四首》其四。

⑦同卷《元献赠诗,怪予久不属和,仍次前韵解嘲》

⑧《闲情偶寄》颐养部 · 节色欲第四

⑨万晴川《风流道学:李渔传》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07

⑩《笠翁诗集 · 耐歌词》

⑪李渔《忆王孙 · 山居漫兴》

⑫李渔小说《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

⑬以上所引分别出于李渔《笠翁一家言 · 文集》《闲情偶寄》

⑭张奎高《李渔大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10

作|者|简|介
张奎高

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文奎(原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转业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

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济南军区1976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筹)会员。

//

未完待续

特邀顾问 | 张奎高

顾      问 | 曹桂明

策      划 | 汤红波

总      编 | 王   慧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