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长的季节与白瓷瓶

 雨萌小站 2023-05-18 发布于辽宁

May.

18.2023

青白瓷的釉面,反射度与表面的弧线有关,尽管光线停留的地方会出现与现实不符的斜角,但总体还是还原的。不过,如果将瓷器打碎,在破败的瞬间却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角,而在每个画面里,反射的自己都不一样。

最近这段时间接触到的破碎感太多了,不仅受热播剧的影响,就连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呈现逐渐没落的走势。

和妈妈谈论起《漫长的季节》的大结局,她说结尾王响走出玉米地时,身后不远处的田垄里躺着一个人,穿着红毛衣,映射着主角早已离世,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是南柯一梦。这让我感到不寒而栗,可实际上发生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期间遭遇的坎坷与多舛已是真实的,这就足够悲凉了。

虽然很多人都在看完这部剧之后感叹沈默的心狠手辣,觉得她不顾弟弟的感受,利用身边的朋友。可是我却替她悲伤,谁不想做好人呢?她也想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重新活一遍的,只是世界太小了,走到哪里她都是沈默,无法成为别人,也无法被别人冒名顶替。

这让我想起镜面的世界,所有人都活在与自己对立的镜中,尽管我们在镜中所见的一切都与现实一模一样,但那里终究不是现实。真实的东西不在表面,肉眼可见的真实往往都掺杂着虚假的表演。当沈默做好人的时候,所有坏人都欺辱她,当她决定做坏人后,所有的好人又都审判她。或许她的孤独来自于命运本身,她的形单影只永远是世界无法忽视的一抹阴影。

此刻,我想沈默就像我桌上摆着的白瓷瓶,当她完整的时候,身边人都在想方设法地毁掉她。可是当她破碎成满地的残渣时,身边人又在唏嘘中想将她救赎。或许在白瓷瓶眼中,这个世界早就分崩离析了吧。只是直到最后一刻,散碎的瓷片倒影着各种角度的世界,才让它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和世界的联系如此薄弱又深刻——薄弱在于生命的易碎,深刻在于世界与她一样,都不曾圆满地存在过。

或许,我们都是造成雪崩发生的雪花,面对毁灭,拥有不可推卸的重责。因为我们一生都在寻觅刚刚好的剧情,不早也不晚,不大也不小,不好也不坏。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刚刚好的人生,一切都不会如逾期般前来,生命本就跌宕在起伏不定的轨道上,没有人能够干预,更没有人能够在淤泥般的境遇里毫发无损地出逃。

逃离,也许是所有身陷囹圄中的人能想到的最佳方案。可是更多的逃离是从一个牢笼,逃到另一个更大的牢笼,无论遥远有多么触不可及,世界都是有边界的,这样的遥远本身也成了梦境般的定义。

小孩子成排站在栅栏边上想逃离幼儿园;年轻人站在家乡的火车站台上想逃离小城生活;中年人坐在医院的长廊上想逃离现实的责难;老年人在幼儿园的栅栏外等着孩子放学,他们逃离了一生,此刻只单纯地怀念着属于故乡小镇的童年。

目光再一次停留在桌面的青白瓷上,所有人的缩影都在乳白色的光线里重叠闪烁。有些人的身影是偏向于独立的,而有些人的身影则完全被人盖住,没有一丝清澈的痕迹。这个世界也许就是这样,既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那么不妨让所有人都不满意吧。如果有人想在庸碌迷茫的人生中做一回自己,就一定得有人倾注一生心血来为其遮风挡雨。那些口口声声说着要不计代价实现一次梦想的人,其实又辜负了多少人炙热的牺牲呢?

不管怎样,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易碎彩云散。在最后的破灭来临之前,挖掘自己最舒适的坑洞,才是漫长的季节里最有深意的独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