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ement Concrete Comp. :粉煤灰矿渣基高强碱激发泡沫混凝土的研制

 智慧土木 2023-05-18 发布于广东

文献速读

Cement Concrete Comp. :粉煤灰矿渣基高强碱激发泡沫混凝土的研制

题目

Development of fly ash and slag based high-strength alkali-activated foam concrete

粉煤灰矿渣基高强碱激发泡沫混凝土的研制

关键词

碱激发;泡沫混凝土;气泡动力学;高强;纤维增强

来源

出版年份:2022年

来源: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课题组: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郝逸飞课题组

研究背景

泡沫混凝土(FC)是一种由泡沫与胶凝材料形成的多孔轻质保温材料,具有密度低、隔热和隔声能力强、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特性。传统FC的胶凝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OPC)。但OPC生产需高温煅烧,成本较高,且大量排放CO2、SO2、NOx等,不利于环境保护。碱激发材料是一种以硅铝质废弃物(粉煤灰、矿渣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等)为原料的低碳胶凝材料,具有快速硬化、早强及耐腐蚀性强等特性,同时可降低70%-90%碳排放,从而成为一种潜在的OPC替代材料。基于上述特性,碱激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FC生产,即碱激发FC(AAFC)。FC采用物理发泡或化学发泡方式制备。其中,物理发泡所制备泡沫不受原料或环境影响,且其水孔系统状态较为稳定,从而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FC制备方法。控制好气泡在浇注过程中分布和稳定性,是保证FC质量的关键。基于气泡动力学可从理论上分析气泡稳定存在于浆体中的受力条件。

研究出发点

现有研究中发泡剂的选取并未考虑气泡和浆体混合的稳定性,气泡在浆体中可能发生聚并和破灭,故有必要提出一个适用于FC的气泡稳定性公式。同时,现阶段所制备的AAFC存在易碎、易开裂等问题,需开发价格便宜、易于生产的改性增强材料解决上述问题。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物理发泡法制备出粉煤灰矿渣基高强AAFC,通过对浆体中的气泡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气泡稳定性公式;然后结合不同发泡剂性能选取发泡剂,系统性研究了不同密度AAFC的流动性、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确定了最佳耐碱玻璃纤维掺量,解决了低密度(200–500 kg/m³)AAFC易碎、易开裂等问题。

图1 压力差引起的气泡聚并过程

图2 气泡在浆体中的受力分析

图3 气泡稳定性公式

图4 不同发泡剂所制备气泡的最大直径

图5 泡沫稳定性S和直径d的关系

图6 不同密度FC的流动性

图7 不同密度FC的吸水率

图8 FC孔结构

图9 不同密度FC力学性能:(a)抗压强度;(b)抗折强度

图10 不同纤维掺量对FC力学性能影响:(a)抗压强度;(b)抗折强度

主要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粉煤灰矿渣基高强碱激发泡沫混凝土(AAFC),并通过添加耐碱玻璃纤维提高低密度AAFC各项性能,并比较了不同AAFC流动性、吸水率、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性能。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气泡稳定性对FC质量至关重要;为减少气泡聚并,气泡大小应尽可能均匀;提出了避免FC中气泡离析的稳定性指标;

(2)与传统OPC基FC相比,本研究所制备AAFC流动性更高、强度更大;

(3)添加耐碱玻璃纤维会影响低密度AAFC性能;当玻璃纤维添加量为0.5%时,AAFC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水平。

与传统OPC基FC相比,在相同密度下,本研究所开发的AAFC强度更高。考虑到传统OPC基FC很难达到低于300 kg/m3密度或高于10 MPa强度,开发高强AAFC为FC更广泛应用提供了突破口。低密度AAFC(200–500 kg/m3)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非结构应用材料(例如轻质砖、建筑围护结构等),有利于建筑节能;中等密度AAFC(500–1000 kg/m3)具有足够强度,可用于生产轻质保温墙,有望在现场预制和安装,提高施工效率;较高密度AAFC(1000–1200 kg/m3)具有用于生产承重结构/构件的潜力。后续需对AAFC作为结构材料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复杂应力状态下力学性能、材料耐久性、钢筋掺入以及结构分析和设计等。

本期编者简介

翻译:

杨光照         硕   士          天津大学

本期学术指导

罗  宁         教    授           中国矿业大学

文献链接:

https:///10.1016/j.cemconcomp.2022.10444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