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是如何诞生的?一幅画带你走进八角楼,追寻那盏不灭的明灯

 四海为家* 2023-05-18 发布于广东
内容图片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艰难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并在井冈山点燃了胜利燎原的星星之火。井冈山是如何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的?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是如何诞生的?党是如何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的?瑞金为何被誉为“共和国摇篮”?问题的答案就藏在那一幅幅经典的革命历史画作中。

本篇介绍一幅描绘毛泽东在寒夜里身披单衣忘我写作的场景的中国画作品,为您解读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是如何诞生的,邀您走进那个熠熠闪光的革命旧址——井冈山八角楼,追忆那段艰苦奋斗的流金岁月!

《不灭的明灯》

内容图片

杨之光、鸥洋 《不灭的明灯》 中国画 1977年 96cm×131cm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湘赣边斗争的经验,在八角楼的一盏油灯下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从理论上初步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

1928年10月,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他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从而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11月25日,在《井冈山的斗争》报告中,他更加系统地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提出了“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的战略思想。

内容图片

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内景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的理论思考和总结,逐步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高潮,从挫折走向胜利。

《不灭的明灯》这幅人物肖像作品,精心地塑造了毛泽东在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夜晚挑灯写作时的情景。

内容图片

作品《不灭的明灯》

毛泽东曾在条件艰苦的八角楼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重要著作,指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杨之光、鸥洋两位艺术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这幅永恒的经典之作。

内容图片

作品《不灭的明灯》局部

全画以毛泽东为视觉中心。夜幕降临,毛泽东坐在竹椅上,穿着单衣,披着薄毯,右手握着笔,左手挑起灯芯。凝视着眼前的星星之火,他不禁陷入了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未觉察到。

整幅作品没有过多的叙事性情节,只通过简陋的环境、灯光的营造和独特的挑灯芯动作的设计,再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创业初期,在危机重重的困难环境之中,点燃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发展壮大了革命事业的历史情境。

内容图片

作品《不灭的明灯》局部

画面中,挑灯芯的动作非常有寓意,此举瞬间照亮室内,象征着即将冲破黑暗、扭转乾坤的革命形势。正是这一细节,成就了这幅描绘毛泽东形象的经典之作。

内容图片

作品《不灭的明灯》局部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

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

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

——《八角楼的灯光》

内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