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长安常为都城,为何五代十国之后却鲜有朝代在此立都?|安史之乱|唐朝

 liuhuirong 2023-05-18 发布于湖北

>长安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西周时期,周文王就将此处定为天下的中心。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的地方,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地方,并且长安也被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古代都城,是中国四大古代都城之首。

古时候的长安是辉煌的,这种辉煌起源于奴隶制社会,贯穿于封建社会,在这一期间,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顶峰。但令人好奇的是,仿佛在五代十国之前,长安都是十分强盛的,在五代十国之后,长安就变得逐渐落寞,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周文王

长安之盛

据历史记载,古代,周朝,秦朝,汉朝,隋朝和唐朝都先后在长安或长安附近建立都城,这些朝代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朝代,这些朝代在长安建都,极大的刺激了长安的发展。长安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古都,更是一个承载了中国无数盛世的历史古都。

1、“宝地”长安

周朝时,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全部在北方,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想要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着黄河,并且在当时黄河并没有过多的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泛滥,在这样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黄河孕育了中国的早期文明。

对奴隶制社会来说,经济的主要来源就是农作物生产,周朝统治者将都城定在长安,称镐京,此地依靠着黄河的哺育,早在数千年之前就有着千里沃野。周朝建立之后,凭借着沃野的田地,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国库充盈,而这一切都是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带来的。


▲长安复原图

由于靠近黄河,并且土地肥沃,周朝之后,许多统治者都将都城建在长安。统治者是智慧的,他们对国家和百姓看得十分透彻,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他们的生活就能够美满,对于国家来说,只要有安分耕种的人民和肥沃的土地,国家的国库就能够充盈,国家就能够走向强盛。

这正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喜欢将都城定在长安的原因,长安优越的地理条件,源源不断的为各个朝代的发展提供着强大的经济动力,这种强大的经济优势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统治者将都城定在此处。

2、关中之地

长安地处关中平原,这是一块非常难得的地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军事具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历朝历代统治者在选择都城时,除了要考虑到经济价值和统治意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军事价值。长安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这里四处环山,并且中部为平原,外界想要对长安发起军事进攻,就必须要翻越崇山峻岭,才能够进入这块坦荡的平原。


▲长安百姓

长安的东侧是函谷关,函谷关之后是潼关,这些都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要想入侵长安,必经函谷关与潼关,函谷关自不必多讲,当年秦国曾凭借这一关隘,阻挡六国大军多次入侵。潼关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潼关是连接关中平原和中原的主要通道,这里地势险要,比邻黄河,无论是从水路还是从陆路进攻长安,都必经潼关。

由此可见,长安确实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对统治者来说,定都长安意味着只需要守住函谷关与潼关,则都城就可以安稳,天下就可以安稳。

在古代那个交通运输极其复杂的年代,每一次军队出征都要携带大量的辎重,这些辎重往往需要人力来托运,长安险要的地势,给许多外来入侵者入侵长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屡次将长安定为都城。对于统治者来说,天下没有比长安更具有吸引力的地方了。


▲命运的转折,安史之乱

但可惜的是,长安地势虽然险要,虽然有函谷关之险,但最终,无数在此建立朝代的政权都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这是因为,任何一个都城的长期存在,凭借的并不是险要的关隘和坚固的城墙,而是民心。

长安之衰

在五代十国之前,大多数统治者在建立政权时,都会首先将长安定为都城,这仿佛是统治者们之间的约定。但奇怪的是,这种约定从五代十国时开始瓦解,五代十国之后,长安几乎很少成为统治政权的都城,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


▲长安的战乱

1、战乱下的长安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长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朝发展到中期时,国力已经开始衰弱,安史之乱的爆发更是给唐朝的统治雪上加霜,在安史之乱之后,长安曾多次被外敌入侵,这些外敌中有安史之乱时的叛军,也有吐蕃人。

经历了数次战乱之后,原本繁华的都城长安变得破烂不堪,许多长安城内的百姓也遭到屠杀,此时的长安百姓逃的逃跑的跑,留在长安城内的,大多是老弱病残。


▲战乱场景

一个城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年轻劳动力始终是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古代的长安也是。长安经过几次战乱之后,许多青壮年开始逃离这座昔日的繁华都市,长安城内留下的百姓大多是老弱病残,他们生产能力低下,再也无法维持长安庞大的城市机器。

而且,早在隋炀帝时,隋朝就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极大的沟通了中国南北方的经济交流,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自古以来,长安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但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加速了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早在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就有着南移的趋势了。

对于当时的青壮年,与其留在破败不堪的长安城,不如南下,去更繁华更稳定的地区谋求生存,这或许正是当时长安城内无数青壮年的心声。

2、边境之敌

早在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就与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多次军事冲突,这种军事冲突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长达2000年之久。但是,在这2000余年间,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唐朝末年之前,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主要表现在西北地区,而在唐朝之后,随着契丹族和蒙古族的崛起,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了北部和东北部。


▲关中平原

对于任何一个统治者来说,都城具有着极高的军事意义,唐朝之前的统治者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将都城建立在长安,是因为此时,华夏大地普遍存在着西北政局不稳的状态,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稳定,唐朝之前的许多统治者都喜欢将都城建在长安。

但是唐朝之后,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北地区的边境威胁逐渐减弱,蒙古人开始频繁的入侵,为了防范外敌,唐朝之后的许多统治者都喜欢将都城建在中原地区。

3、帝王之气

在封建社会,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都普遍存在着封建迷信的思想。在统治者选择都城时,他们往往会考虑到所谓的帝王之气,长安在西周时期就是天下的中心,这使得后代的许多统治者在建都时都首选长安。


▲长安城繁华街道

对于统治者来说,长安具有着极高的政治意义,将都城建立在长安,冥冥之中有一种受命于天的意思,统治者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来佐证自己皇权的合法性,这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那个封建的年代,能够让普通百姓信服自己手中皇权的,只有那无法证明的上天。

但是在唐朝末年之后,由于连年的战乱,民间普遍存在着一种说法,那就是长安的帝王之气已经消耗殆尽,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此后历代统治者在建都时的考虑。虽然统治者的内心十分明白,那些所谓的受命于天,只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但面对百姓们的迷信,统治者们也别无他法,他们只能另选都城,以此来“顺应民意”。


▲长安市井

总结:

在中国几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华夏大地上崛起了许多繁华的城市,长安城就是其中一个。但,正如历史一样,正如每个朝代一样,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巅峰期,也都有自己的衰落期。

长安城,这座在中国历史上辉煌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十三朝古都,它承载了中国太多的历史和文化,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一本书,一本正史,它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古往今来,记载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

参考文献:
1、《葬经翼》
2、《资治通鉴》
3、《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