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十国最强军事集团出了四位开国皇帝为何最后被大宋取而代之|石敬瑭|节度使|后唐|郭威|李嗣源

 liuhuirong 2023-05-18 发布于湖北

唐宋之间的五代,短短五十多年里走马灯一般地改朝换代,完全给人以理不清的感觉,但实际上,除了后梁之外,其余的中原四个王朝都是由同一个军事集团建立的。

这个沙陀三部为骨干组成的军事集团,在代北地区也就是今日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内蒙古一代发展壮大,所以有研究者也称其为“代北集团”。

纵观五代,后唐和后汉的开国皇帝都是沙陀人,后晋石敬瑭则是粟特人,后周的郭威是汉人,而这四位都是同一个军事集团出来的将领,就连建立大宋的赵匡胤也曾是其军中一小卒,而后借势黄袍加身。

这个在五代横行一时的军事集团,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究其被赵匡胤却而代之的原因是,这个军事集团的优点很鲜明,就是能打,而缺点更鲜明,就是太能打了。对外能打,对内也能打,外敌虎视眈眈之下,却在内斗与分裂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大唐末世最忠诚的军团

沙陀本是突厥遗种,最早生活在漠北,唐朝时设立沙陀都督府羁縻之。

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新唐书》

808年,沙陀族三万人举族内迁,后来被安置在代北,也就是今日山西北部内蒙河北一带。


沙陀人画像

到达代北之后,沙陀就与同样被迁徙到当地的粟特人等慢慢联合在了一起,最后形成了沙陀三部落。不过沙陀之外的安庆部和索葛(萨葛)部却是西域昭武九姓也就是粟特人的部落。

而后唐朝组建了“沙陀军”,沙陀三部开始为大唐四处厮杀。

最后因功,沙陀族长被赐姓李,而且成为了唐王朝皇室成员。

中间虽有反复,但是被唐王朝击败的沙陀人终于明白,没有大唐的支持,仅靠自己的英勇善战是没用的,于是从李克用开始,就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

无论是剿灭黄巢起义,还是征讨造反的节度使,沙陀军事集团可谓不遗余力。

就在朱温灭了大唐之后,沙陀人竟然没有自立仍然高举大唐旗帜,坚持了十七年,最后复兴大唐,史称“后唐”,建国后不久就灭掉了后梁。

从以沙陀人、粟特人等胡人为主,到无数代北、河东和中原地区的汉人加入,沙陀军事集团也在一场场血战中成长起来。但也许是血战中成长起来的缘故,沙陀军事集团对内也从不手软,兵变成了家常便饭。

唐庄宗的禁军最先反了他


后唐地图

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后,当了皇帝不过三年,就死于叛乱,不过他死时无愧于马上皇帝,是在冲杀中中箭而后死去的。

后世对于李存勖的下场有诸多解释,但无非是说他奢侈堕落,任用奸人。

“庄宗失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帝在京师,颇为谣言所属,洎朱友谦、郭崇韬无名被戮,中外大臣皆怀忧慑。”——《旧五代史》

不过一个拥有极大权威的开国皇帝在三年之内就众叛亲离,只是凭着他这些无道昏君的过失似乎难以解释。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沙陀军事集团的军权问题。

沙陀军中的精锐是牙兵,就是私兵,比如李克用的“鸦儿军”“义儿军”,李存勖则有“从马直”。而与李存勖同为李克用义子的,李嗣源有“横冲都”,其他各大将有铁林军、突阵军、飞骑军、捧日军等等。这些精锐只听命与自家主人。

虽然牙兵在战场上能够悍不畏死,但同样留下了割据的祸根。而后唐的制度也沿袭唐朝,就是各方都由节度使掌控,以至于天下兵马,皇帝能掌握的只有自家的部队,就连禁军,虽然将各节度使牙兵都编入了,但是基本上不归皇帝管,由各大将领统帅。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可不只是前锋大将,更是各自握有重兵的一方节度使,对于干兄弟当皇帝本就无所谓满意。

李存勖自己也是犯糊涂,坐了天下之后,就大杀功臣,郭崇韬、朱友谦、康延孝等开国大将都被处死,这就引起了其他节度使的警惕。

因为朝廷兵马都在各节度使手上,所以眼见李克用仅存的干儿子李嗣源一造反,各节度使要么观望,要么就干脆跟着反了。其结果就是李嗣源的兵马基本没受到什么阻拦,仅仅二个月就推翻了李存瑁的统治。

而李嗣源本身属于被“黄袍加身”的。他开始是去替干哥哥皇帝平叛的,手下既有自己的精兵“横冲都”,也有李存勖的精兵“从马直”,但是没想到,从马直居然先和叛军勾搭在了一起,然后大家就立他为主扛起反叛大旗。

“众议欲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道之军,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为军民之主。”

这一次的叛乱主要发起者实则是唐庄宗李存勖的禁军将领们,而后献城的也是从马直将领。可见沙陀军事集团中,各将领更重视的自家利益。他们看到李存勖越来越亲近汉人士大夫,生怕自家利益受损,于是来了个先下手为强。然后在推举一个代言人就是了。所以说,虽然沙陀人已经出了皇帝,但社会组织结构上仍是草原部落联盟的形势

唐明宗的干儿子干掉了亲儿子

后唐明宗李嗣源死后,李从厚继位,年仅19岁的他,一开始就步子迈得太大了。眼见着父亲夺了叔叔的位置,年轻的皇帝自然知道沙陀军团各节度使的存在削弱了皇权,于是继位伊始就想着收回权力。

对于这个年轻的没打过仗的皇帝,那些打下了大唐天下的沙陀老将自然是不放在眼里,一听说皇帝下令要各节度使改镇,就是李从珂改镇河东,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李从璋改镇凤翔,自觉会失去原本利益的李嗣源的干儿子李从珂马上就反了。


李从厚派出六镇兵马去攻打凤翔,结果李从珂城头上一哭,说皇帝无罪诛杀功臣,

“吾未冠从先帝百战,出入生死,金创满身,以立今日之社稷;汝曹从我,目睹其事。今朝廷信任谗臣,猜忌骨肉,我何罪而受诛乎!”

这一哭快赶上刘备了,引得沙陀集团众将兔死狐悲,围城部队竟然跟他一起反了。

李从珂起兵攻打洛阳,几乎一路平安无事,来的也都是跟他合兵一处的。

也不过二个多月,年仅二十岁的李从厚也挂了。

对于沙陀三部这些手掌兵权的人而言,皇帝是谁不重要,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才是关键。保证不了,那就换一个皇帝好了。

粟特人石敬瑭坐上了帝位

李从珂是登上了皇位,但是他也有了个最大的对手,就是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原本是作为守护沙陀人老巢的存在,一开始确实是因为害怕李从厚乱作为而模糊地响应了李从珂。

但是从他捉到李从厚却没有杀掉来看,他并不想废掉李从厚,而是想大家各自割据维持现状就好。

并且作为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和李从珂在军中属于两个山头。李从珂分镇西方凤翔,而石敬瑭镇守河东,权力本来是一样大的,甚至地盘和人口兵马上,石敬瑭的实力还在李从珂之上。

女婿比干儿子得重用,还有一个原因是,石敬瑭是沙陀三部之人,而李从珂,本姓王,河北人,很可能是汉人。

李从珂和石敬瑭的较量最后以石敬瑭当了契丹儿皇帝而告终。


辽太宗耶律德光语:“吾三千里赴难,必有成功。观汝气貌识量,真中原之主也。吾欲立汝为天子。”——《资治通鉴》

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和每年三十万匹布绢为代价,因契丹人入寇,大败李从珂的军队。

石敬瑭的大军随后又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焚而死。后晋建国。


丢了燕云十六州的后晋

看双方交战,李从珂派出的部队只有数万人,而契丹的援军就有五万。不是后唐没有兵马,而是散布各方节度使延续了观望的做法,甚至坐视洛阳陷落、后唐灭亡。

后唐亡了,可是对于那些世袭的节度使来说,自己的生活一开始并没有两样。但过了不久,这些人发现,自己的利益被契丹人夺走了不少。于是,战乱再起。

沙陀人再次登上皇位

五代乱象,节度使拥兵自重是主要原因,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不惜把皇帝给卖了,只不过石敬瑭卖给了契丹人,得了千古骂名。

对于石敬瑭当契丹儿皇帝的做法,沙陀人军事集团中,很多人反对。

“此晋之万世耻也!”这是曾助石敬瑭击败李从珂的安重荣说的话,这句话代表很多沙陀军事集团手握重兵人的心声。

937年,后唐亡的第二年,天雄节度使范廷光起兵造反,石敬瑭派张从宾前去讨伐,张从宾却一起反了。

941年安重荣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相约起兵,最终都兵败身亡。

不过安重荣还说过一句话,估计也符合各大节度使的心声,“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石敬瑭时候,就连他的儿子也不满他对契丹跪着说话,于是亲征契丹,沙陀军事集团绽放了最后的光芒,

“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

但是获胜之后,石重贵开始过起了皇帝的荒淫生活,第二年就被契丹大军突入京城,石重贵被俘至契丹,又活了十八年。

而就在石重贵被俘之后,石敬瑭麾下大将,同样也任了河东节度使的沙陀人刘知远终于点起大军,一举收复了中原,建立了后汉。

刘知远早在石敬瑭要当儿皇帝的时候就劝过,“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不过刘知远登基后只活了一年,并没有其他作为了。

沙陀军事集团走出的汉人皇帝


后周太祖郭威画像

刘知远在死前任命了四位托孤大臣,即为史弘肇、王章、苏逢吉和郭威。而这四人竟然全都是汉人,可见五代末期,在一次次内讧中,沙陀势力已经逐渐衰退。当然,这几位都是从沙陀军伍中走出的将领,尤以郭威最有威名。

“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旧五代史》

郭威从军及早,十八岁就入了唐庄宗李存勖的“从马直”,南征北战多年后,成为了刘知远的左膀右臂。

不过刘知远一死,他的儿子刘承佑就对这些前朝老臣由顾忌到下狠手了。

先杀了史弘肇诛其族,在郭威起兵要“清君侧”后杀了郭威满门。

随即郭威杀入汴梁,刘承佑在逃亡途中死于亲信郭允明之手。

而后,大权在握的郭威比赵匡胤要早十年玩了一手“黄袍加身”,最后改朝换代,建立了大周,史称“后周”。

这个时候的沙陀军事集团,沙陀三部的名将凋零,虽然集团威力犹在,郭威也封符彦卿、高行周、安审琦等老将为王,但后周的各方大将大多都是汉人了。

而本为汉人的郭威则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表示要以儒教治天下。

剩下的沙陀、粟特等少数民族之人大多混在禁军之中,郭威为了后周政权的稳固,就开始整顿一直为沙陀三部之人占据位置的禁军。

不过郭威当了三年皇帝就去世了,因为他被灭了满门,所以帝位就由他的养子柴荣继承了。

五代的军队,节度使的兵马一般是皇帝无法调动的,唯一能用的就是禁军,不过柴荣带着禁军和北汉、契丹打了几仗后,发现禁军已经是“将不用命、士不能战。”

而且大多是原来沙陀三部之人世袭的,所以“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

于是柴荣开始另组新禁军。这支新军后来的统帅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按照身份也算是沙陀军事集团的一员,高怀德、高怀亮、折御卿、符彦卿等沙陀集团的将领仍为赵匡胤所重用。

正因为握有了军权,最后赵匡胤也来了一遍“黄袍加身”,最后建立大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物语说

纵横中原大地五十年的沙陀军事集团,到了后周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内讧次数太频繁。

沙陀军事集团在最开始虽然是以沙陀三部落的胡人为主,但是随着融入大唐,这个军事集团已经不是以民族为划分的了,就有研究者将其称为“代北集团”,算是一个地域性起家的军事集团。

也就是说这个军事集团的造血能力还是很强的,比如说后来的郭威、赵匡胤,都是在这个军事集团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内讧频频的原因主要是源自于山头林立,将领们拥兵自重只顾自家利益。一旦利益受损,就联合在一起要换个皇帝。事不关己,那就冷眼旁观,哪怕是契丹人打过来。

对外不行,对内打来打去的,人心早就散了,国号、皇帝换那么勤,再能造血也失去了凝聚力。所以到了后周,能征惯战的老将们老卒们在几十年里陆续都死光了,这个军事集团的战斗能力就废掉了。

郭威说禁军啥也不行,可就是禁军拉出去平叛,那些节度使被收拾得一个来一个来的,可见,长期的作壁上观已经把兵养废了,沙陀军事集团从根子上已经烂了。

而郭威和柴荣的军事改革虽然顺利,可惜两个人的命都短,最后的果子被新军之主赵匡胤给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