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1毕业5年存款5000”:我们接受平凡,却也不甘于平庸

 吉小羊 2023-05-18 发布于四川

(~全文共3170字,~阅读需要约9分钟~)
近日,一则名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 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5年期间,一个曾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现在存款只有五千多。另一位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研究生,梦想是成为一名编剧,结果一路碰壁,她上一份工作是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
弯弯说她毕业五年换了十几份工作,再加上去年有一个特别大的打击,就是她的感情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挫折,觉得工作做不下去,然后感情也没有弄好,觉得自己好像突然跌入一个谷底吧;超超则表示,她就是从那个第一份工作离开之后,想继续走编剧这条路的时候,之后又进行了一些尝试,反正就是那个时候发现,你给自己规划的人生道路,就是好像又走不通了。
在视频的最后,弯弯分享了她的最大收获:收获了一个身心都更加健康的自己;超超: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害怕自己的失败了,大海是很广阔的,人生也是这样。
小羊想,这个视频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主要是这两个女生的经历打破了大众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刻板印象。在媒体宣传的剧本里,一个成功孩子的人生剧本应该是“刻苦学习—考上名校—有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走上人生巅峰”,这个剧本,也是很多深陷鸡娃焦虑的父母们的人生信仰,为了孩子的未来,简直什么苦都可以承受,哪怕鸡娃激得孩子神经衰弱,哪怕激得亲子间矛盾重重,也要忍辱负重鸡下去。
他们没有想过的是,一旦这个剧本在现实中被证实行不通,而必须要重新改写的话,他们该如何来面对这个心理落差。
名校毕业既是光环,也是标签,父母们似乎故意忽略标签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真实多彩的人生。真实的人生可比固定的剧本要宽广得多,也艰难得多。

(1)接受平凡,并不意味着躺平摆烂
在东亚文化圈,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东亚人民是非常勤奋刻苦的,卷起来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古代,读书入仕,参与国家治理,实现理想抱负一直是普通民众的最高追求,也几乎是改变阶层的唯一道路。
所以大家对于读书人一直有一种迷之赞誉,觉得能够通过读书走出来的人一定是稳定高收入的社会精英。
但随着大学扩招,学历通胀水平也越来越高,再加上就业端的收紧,高学历—美好就业前景—高收入的逻辑链条被打破。
经常有如硕士生当快递员,大学生竞争保安岗位的新闻见诸报端,引得众人一片叹息:父母花了那么大的成本培养的孩子,到头来还去做一个初中生都能胜任的岗位,那读大学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也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无奈和最普遍的质疑。
就像信奉“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一样,很多人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极速推进的短程赛跑,而且终点一定会有期待中的奖品。
而不知一个人的成长道路犹如蜿蜒曲折的马拉松。
青年时期不如意,可能中年崛起,大器晚成;年少得意的,也可能是昙花一现,迅速凋零。
且成功,尤其是大的成功,除却自身努力,家庭背景之外,还要看你是否踩中时代发展的红利,自媒体大V半佛老师就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他在文章《你不是废物,你只是还没有激活天赋》一文中说到:“比尔·盖茨当然是有天赋的,但有计算机天赋的绝不只是一个比尔·盖茨”。
“如果他不是出生在1955年的西雅图,而是出生在同一时间的非洲莫桑比克,那他大概率会把时间都用在和葡萄牙殖民政府打游击上,而不是创办微软”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里写过比尔·盖茨的成功需要哪些条件,仅在1968年,他就有几件其他人难以遇到的幸运”
“第一,1965年计算机领域刚提出分时理论,1968年比尔·盖茨就能在中学里使用带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编程,那个时候全美国都没有几所中学有这么豪华的设备。”
“第二,这套计算机的运行非常钱钱,而那所中学的家长们愿意捐钱维持学校计算机的运行。”
“而所有的偶然因素,又可以归结于一个确定的因素:因为他曾祖父曾当过美国国家银行的行长,他爸爸是知名律师,他老妈和IBM的董事长是闺蜜,更重要的是,那还是一个计算机的启蒙时代,没有公司占据生态位,开一家小公司,并且活下去,就是未来的大公司…”
听起来让人有些沮丧,从来都是“时代中的XXX,而不是XXX的时代”,如果某些天选之子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那么普通人不过就是大海里一朵毫不起眼的浪花,那么精英理论就不适合所有人。
普通人急需一个理论,让他们可以在这个沸腾焦躁的时代里达到身份的“软着陆”。
接受自己的平凡,就是其中亮眼的一条。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精英理论被营销了这么多年的情况下,很多中国人一辈子的追求就是名利双收,光宗耀祖,让大众接受平凡理论,难度可不小。
但现实有办法让你接受,这几年,全球经济衰退,疫情反复,很多人被生活反复蹂躏,以前觉得丢面子的工作,现在不得已也去做了;以前觉得名校毕业,就应该怎样怎样,现在想法也务实多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活下来再说。
视频中的弯弯和超超二人,就是在不断碰壁中接纳了自己的平凡,放过自己,接上地气的两人反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笑。
但接受平凡,并不意味着躺平摆烂。很多人质疑读那么多书,最后却做着不需要多少知识就能胜任的工作。
小羊想说的是,这很可能只是她们职业旅途中的一段插曲,一旦经济回暖,能够遇到跟自己专业对口的机会,她们也会去奋力争取的。
即便是她们选定了基础岗位,也会以此为目标,不断优化工作方法,争取晋升的,而不是以此为终点,混日子摆烂。
这就是受过教育和没受过教育的本质区别。
有位学姐曾经给我举过她同门师兄的例子,她师兄大学毕业,发现对口专业不好找工作,想要好的岗位,还需要继续读研,但他家庭已经不能继续支持他读书了。
这位师兄当即决定,先找工作,他最后选择了当一名出租车司机。
跟其他出租车司机只知道蹲点守客不一样,他在正式上岗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个地区的客运枢纽,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的时段,正式上任后,在不载客的间隙,他会拿出纸笔来计算平均载客时间,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短程的客单量高,总价高,他可能会放弃一些远程的单子...总之,受过教育的人,即便是开出租车,他也跟那些随性散漫的人不一样,他会随时利用他的专业知识,找出最佳的路径和方法来提升效率。
后来,赚够了钱,他又回去读了研究生的课程。
我们早年所受的教育,会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的关键点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小羊并不否认有些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靠自己的直觉和在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能力获得成功,但那毕竟只是极少数,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获得基本的认知格局,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国经济这30年的飞速发展,跟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提升国民素质也是分不开的。

(2)如果,成功的标准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一生”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对于一个在内卷化的环境中被逼得喘不过气来的人,是非常向往国外轻松自由的生活氛围的,但对于已经过着清闲日子的作者来说,国内快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反而是他所向往的,他骨子里是更喜欢高竞争高效率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成功的标准定义为“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一生”,是不是就能维持我们内在秩序的和谐,达到逻辑自洽的程度呢?
人生的复杂之处在于,虽然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可能是低物欲、远离主流的社交圈子,有几项能够专注投入的爱好,读书、烹茶、赏花,但现实中,我还需要承担家庭责任,还需要在名利场中去厮杀,任何岁月静好,都必须有现实基础的,不是你自己顶着风雨前行就必然有其他人为你遮风挡雨。
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
比如视频中的超超,虽然她上一份工作是火锅店的服务员,但我相信,在休息时间,她一定还在继续学习戏剧理论,学习一切和编剧相关的东西。
既尊重现实,脚踏实地,同时也不忘瞭望星辰大海。
作者介绍
吉小羊,90后宝妈一枚,专注于用文字建构人生的意义。一手写深度情感文章,一手写个人精进干货。
愿望是,和更多的女性一起,“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