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和国的“八大革命老区”

 昵称21405352 2023-05-18 发布于湖南

来源:网文集合

革命老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按照1979年民政部和财政部出台的有关文件规定,革命老区的划分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二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了一年以上时间的。

图片

上海老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在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后,上海仍是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文化运动和各民主阶层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堡垒,不断地为革命根据地提供人力、物力支援。上海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10个郊区县区的34个老区乡镇分别属于苏南抗日根据地和浙东抗日根据地。苏南抗日根据地西起宁(南京)芜(芜湖),东抵淞沪(上海),上海郊县与江苏南部和安徽、浙江各一部组成了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的根据地。上海浦东地区是浙东抗日根据地4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38年,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重建,一面直接组织抗日武装,一面积极争取杂色游击队参加抗日,从而陆续开辟了一些游击点。在上海,青浦的观音堂是淞沪民众抗敌自卫团三支队的游击基点;嘉定是淞沪民众抗敌自卫团一支队的外围游击基点;南汇的泥城是南汇县抗日保卫团二、四中队的游击基点。这些游击基点为日后发展京沪路沿线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1941年,浦东工委的武装力量在上级指示下,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向浙东挺进,奠定了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陕西老区: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
陕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辛亥革命中,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一。陕西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地方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较早的省份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举行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邑起义。三十年代前期,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创建了渭北游击队,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建立了渭北、陕甘边、陕北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陕甘宁边区是全国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摇篮。陕西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延安和陕西的名字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陕西省的革命根据地,分布在陕北全地区,陕南大部地区和关中少数县乡。全省革命老区县(市)50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46.7%,老区乡(镇)972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7.9%,面积达1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5.1%。 建国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和关心陕西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后,国务院每年以5000万元款项支援老区,并将陕北21个老区县(市)列入国定贫困县,9个列入省级贫困县,予以支持。 陕西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主任的“陕北老区建设委员会”,以省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老区建设的领导。革命圣地延安,在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60周年前夕,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三通”目标。现在,西部大开发和《新世纪十年扶贫纲要》为陕西老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江西老区:中国革命的摇篮
江西省简称赣。全省土地面积16万多平方公里,有汉、回、苗、畲、瑶等民族。现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个县级市,73个县,15个市辖区,1833个乡镇。江西省革命老区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中央、闽浙赣、湘鄂赣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现属江西行政辖区部分,全省分布有老区乡镇的县(市)共81个,所辖乡镇共1684个,其中老区乡镇为1374个,占75%。老区人口217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5.5%。老区土地面积为130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8.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大革命失败后,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领导湘赣边区军民创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央革命根据地属江西辖区的有赣南的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寻乌、龙南、定南、全南、宁都、瑞金、石城、大余、南康、上犹、崇义县;赣西的吉安、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遂川、万安、永新、宁冈、莲花县;此外,赣东的南城、南丰、广昌、乐安、崇仁、宜黄、黎川、资溪、金溪县,赣中的峡江、新丰县,赣西的新余、分宜、宜春、萍乡也是中央苏区范围所及的县份或周围的主要游击区。闽浙赣根据地属江西辖区的有弋阳、横峰、德兴、贵溪、余江、东乡、婺源、资兴、金溪、万年、上饶、铅山、玉山、广丰、都昌等地。湘鄂赣根据地位于江西的有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及瑞昌、宜春、奉新、高安、萍乡、靖安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江西全省经济腾飞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川老区:人才辈出的地方

四川革命老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四川境内先后建立了9个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1929年4月,王维舟在万源县领导1千多名农民自卫军发动固军坝起义,建立“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1929年6月,旷继勋在遂宁、蓬溪起义,建立“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并首建蓬溪县苏维埃政权。1932年6月,王维舟在达县、梁平创建了游击革命根据地。1932年底,徐向前等率领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边后,在巴中、广元、达州、南充等地创建了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入川,转战四川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创建35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四川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四川老区在中国革命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在红军主力由南向北战略大转移中发挥了中转基地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老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达12万人,其中9万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老区人民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红军极大的支援。参加红军的巴蜀儿女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将军的有91人,省部级干部的有86人;在十大元帅中四川就有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4人;著名的“三总”,即总司令朱德、总书记邓小平、总参谋长罗瑞卿都是四川人。老区人民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光耀史册,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巴蜀儿女不断争取新胜利的最宝贵财富。到2000年底,四川革命老区分布在全省11个市州,占全省21个市州级行政建制的52.38%,全省有56个县有老区,占全省181个县级行政建制单位的30.94%,全省有1345个老区乡镇,占全省5039个乡镇的26.69%。四川省革命老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四川跨越发展的实现。四川老区人民正以更加豪迈的姿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中,争取在二十一世纪新的长征中铸造新的辉煌。

贵州老区:遵义会议 光辉永存

贵州省革命老区包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川根据地现属贵州行政区划部分和红军长征时在黔北和黔西北建立过的根据地。集中分布在黔北的遵义地区,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黔东的铜仁地区。使贵州老区声名显赫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1935年1月,屡遭挫折的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作短暂的停留,期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历史对遵义会议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贵州省老区县(市)有19个,所辖乡镇449个,其中老区镇149个,占总数的33.2%,老区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理,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15%。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深深植根于贵州老区人民心中,成为贵州老区人民不屈不挠、排难奋进的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中国革命转折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黔北粮仓”,“国酒之乡”,“杂技新都”等众多荣誉足以使遵义老区人民感到自豪。在黔西北的毕节老区,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率领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深入毕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毕节岩溶贫困山区实际,提出并经省委、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通过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和革命老区精神,各项改革和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试验区建设十多年来,有200多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毕节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部大开发正向纵深发展,贵州老区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湖北老区:中原抗战的中流砥柱

湖北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0多个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中,涉及到湖北的就占三分之一,即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鄂豫陕5个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分布在湖北全省,与豫皖湘赣川黔陕7省边界紧密相连,形成星罗棋布之势。抗日战争时期,荆楚大地燃遍了抗日烽火,以湖北为中心,地跨鄂豫皖湘赣5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并最终形成鄂豫边区,是中原地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中,在大江南北、汉水两岸、大别山和大洪山等地区,又开辟了大片解放区。革命老区遍及湖北全省65个县(市)、1379个乡镇,占全省县(市)总数的87%,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2%。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湖北革命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红安的紫云成为“死人区”,七里成为“无人区”。湘鄂赣根据地的平江县,从1927年“马日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70万人口锐减一半,土地荒芜23万亩,十有七八的房屋被敌人纵火烧毁。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老区人民的优秀儿女在战火中磨练成长,大多成为人民军队的栋梁,仅湖北红安就成长起223位高级将领。湘鄂赣这块血染的土地,孕育了红5军、红8军、红16军、红18军、红15军,人民参加红军的就有24万。老区人民用炽热的鲜血染红了滔滔洪湖水,染红了荆楚大地的千里沃土。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山东老区:以一个省区为主体的抗日根据地

山东省简称鲁。全省土地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有汉、回、满等民族。现有17个省辖地市,135个县(市、区),2370个8.9万个行政村。有老区的县(市、区)共辖乡镇2075个,其中老区乡镇为1373个,占总数的 65.2%。山东老区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现属山东行政区划部分 。根据1994年有关资料统计,山东老区总人口为456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52.6%;老区总面积为9.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9.2%。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各一部,是以八路军第129师为主,从1937年10月至1941年秋逐步建立的。抗战胜利后,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已联成一片,控制着完整县111个、不完整县63个的广大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处于西北、东北、山东和苏北各解放区的中心地带,成为联结各地的枢纽,支援各地的基础。是人民解放军阻止国民党军沿津浦、平汉、同蒲、平绥诸铁路北犯和东进的主要控制区,与国民党作战的主要战场,也是尔后各解放军驰骋中原、挺进大西北、解放大西南的后方基地。  以一个省区为主体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第115师主力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等武装力量和广大民众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东临黄海、南接陇海路、西部和北部位于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是联结华北其他抗日根据地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经过殊死斗争建立起来的山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都是光耀史册的。陈毅曾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搞活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老区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重庆老区:红二方面军的摇篮

重庆早在1926年2月,中共在四川的第一个省一级机构——中共重庆地委诞生以来,先后组织发动了泸顺起义,武隆、涪陵、潼南、万县、南川、忠县、彭水、梁平等地农民起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和游击根据地,成立了彭水、石柱、城口等县地方组织,四川工农红军第一、二、三路游击队均诞生在重庆境内及相邻地区。1933年10月,红三军进入重庆境内,在以后两年多的时间里,重庆老区人民与红军密切配合,又相继建立和扩大了苏区。<BR>  1933年8月,红九师和红七师分别在酉阳南腰界的苒家祠堂和秀山的倒马坎取得两次战斗胜利,开辟了秀山酉阳大片游击区。1934年10月26日,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在红三军的配合下,抵达酉阳县南腰界,党中央为两军会师发来贺电,并同意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个军团的会师,使两支部队结成了战斗的整体,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创建和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聚集了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同年11月2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临时委员会成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到了1935年,根据地区域,包括游击区域东至洞庭湖西岸、西至酉阳、西北至湖北咸丰、南到湖南沅陵、北到湖北鹤峰,加上川黔边、鄂川边区,约有千余里,人口近200万人。湘鄂川黔根据地,是在革命处于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在长江南岸创建的一大片红色根据地,成为南方革命运动的柱石,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信心。而重庆老区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湘鄂西失败后红三军,向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发展,创建了湘鄂川黔新苏区,重庆老区人民为转战千里、损失巨大的红三军提供了休整、发展的条件;此后,又为自湘赣转移后艰苦奋战,屡遭挫折的红六军团与红三军的会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创造了条件,从而孕育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

革命成功70多年了,但大多数的革命老区为什么仍然很穷?

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出现了很多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比较著名的革命老区有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山西吕梁革命老区、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鄂豫皖大别山革命老区等。

图片

在过去的革命年代,革命老区为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很多牺牲。如今革命成功70多年了,绝大多数的革命老区为什么依然很穷呢?
1.革命老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
革命老区一般位于偏远山区或各省交界处,交通不便。正因如此,革命火种在这里才能生根发芽,老蒋和日本人都很难消灭革命根据地。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和平年代,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区发展经济无疑更加困难。
以山东为例。连接省会济南和青岛港的胶济铁路是1899年开工建设,1904年建成通车,在铁路的带动下,沿线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南边穿越沂蒙老区的兖石铁路是1985年建成通车,比胶济铁路晚了81年,可想而知对老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多大。

图片

2.当地精英人才流失,战争对当地的破坏更加严重
革命老区的大部分精英都加入了革命队伍,随着革命队伍打遍大江南北。革命老区本来就属于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人才少,现在又流失一大批,对当地的发展肯定有负面影响。
革命年代,大部分革命老区经历的战争更多,人口、基础设施都遭到严重破坏,日寇和老蒋对革命老区的破坏十分严重,石要过刀,草要过火,人要换种,使得本不富裕的革命老区雪上加霜。
3.革命老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很少
革命老区大多数为主农业为主的区域,交通不便利,不太适合发展工业。
建国后前三十年,利用工农业剪刀差来发展工业,革命老区大多是被收割的地区。中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革命老区却进步有限。
4.对革命老区的经济优惠太少。
1978年以后,国家给了东南沿海省份很多经济优惠政策,全国绝大多数的经济资源都投入到了东南沿海,东南沿海承担的发展工商业,搞活经济的任务,提倡先富带动后富,东南沿海就是先富地区。
与此同时,北方地区、内陆地区则承担着农业任务,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属于后富地区。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东南沿海的经济早就一飞冲天,但只见富豪移民国外,迟迟不见带动后富。虽然也有对革命老区的优惠政策,但远远不足以改变其经济状况。国家对发达地区的资源投入越来越大,对落后地区的投资越来越少,这样就形成了革命功劳大、牺牲大的地区反而受穷,革命功劳小牺牲少的地区反而更富的现象。革命老区享受的经济优惠跟东南沿海相比差了太远。
总结:革命老区本来就穷,在经济发展中又总是吃亏的对象,享受的经济优惠政策太少,所以一如既往地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