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儿媳妇视漂亮花瓶为宝,婆婆不大高兴,劝她少出门惹事

 尔文悦读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前  言

古代,年迈的父母为30岁的老实儿子娶不上媳妇着急上火,就在媒婆的极力撮合下,给儿子娶了一个名声不太好的大龄女子。没想到,虽然这女子的脾气不好,并不是个坏女子。幸好二位老人平时善良,在一个奇女子的相助下,躲过灾难,还教育了儿媳妇。

东汉建武年间,河北衡水有户姓汪的人家,儿子汪麦成已经30多岁了,因人过于实诚,还没有娶上媳妇。江麦成的父母已经60多岁了,因为常为儿子娶妻的事犯愁,他们还得下地干活,也得为儿子的终身大事操心。

一天,村里的黄媒婆来汪家,对汪大娘说,邻村有个年龄大点的姑娘,因为名声不太好,一直没有出嫁,问汪大娘要是不介意,她可以引见这个姑娘。汪大娘乍一听这姑娘名声不好,年龄又有点大了,就有点不大愿意。可是黄媒婆又说,姑娘年龄大是相对而言的,只不过28岁,名声不好并不是因为生活不检点,而是脾气不太好。

汪大娘听了,去和汪老伯一合计,觉得28岁的姑娘年龄并不大,脾气不好没关系,自己的儿子老实脾气好,这样也许能和姑娘处在一块儿。

于是汪大娘就托黄媒婆见了邻村这位名叫陈小曼的姑娘。汪大娘没见小曼姑娘时,心里还有点顾虑,可是等她见到小曼后,马上转变了态度。汪大娘对着长得美貌,举止又很大方得体的小曼眉开眼笑。很快,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汪大娘就忘记了小曼姑娘的名声不太好,脾气也不好的事,还主动与姑娘的家人谈妥了接下来的下聘礼和娶亲等事项。

三个月后,30岁的老实人汪麦成就和28岁的大姑娘陈小曼成亲了。洞房花烛夜,麦成看着娇羞无比的小曼,心满意足地笑开了花。麦成觉得自己到30岁了,能娶到小曼这么年轻美貌的妻子,真是父母给他修来的福气。新夜之夜,陈小曼娇羞无比,令汪麦成很是欣喜,这样的小曼哪里像是人们传言中的脾气大,名声不好的姑娘呀?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陈小曼的娇羞温柔并没持续多久,结婚半个月后,陈小曼的坏脾气就开始暴露出来了。

这天早晨,陈小曼比往日早起了一会儿,进厨房准备生火做饭时,见公公婆婆屋里的灯都没亮,心里就有气了。陈小曼想发脾气喊叫,可一想自己嫁到汪家还不到一个月,就忍住了。不过陈小曼的心里仍是气不过,觉得这汪家人也太懒了,自己起这么早,他们竟然一个都没有起来。

陈小曼心里有气,就回屋去把丈夫麦成给喊了起来。天还没亮,也没法下地干活,麦成在家里也不知道干什么,就进了厨房帮小曼生火烧水。夫妻俩妇唱夫随,一起开心地做起了早饭。

天快亮的时候,汪老伯夫妇起来了。汪大娘见儿子和儿媳在厨房做好了饭,高兴地直夸小曼真能干,就赶紧喊汪老伯过来吃饭,好早点下地干活。

一家人本可以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吃早饭了,可辛苦了一早上的陈小曼心里有气,吃饭的时候就故意弄得锅碗瓢盆磕磕碰碰,声音比平时响了很多。汪家人并不知道小曼心里有气,就让她动作轻点,小心弄坏了瓷盆瓷碗。小曼一听这话,火就上来了,但她还能忍住,脸却拉长了许多。

早饭过后,汪麦成和父母都下地去了,陈小曼一个人在家闲得无聊,就在家里转来转去。无意间,陈小曼发现后院的老屋里有一个旧花瓶,样子很精致,瓶身虽然有灰尘,但上面的花色却很鲜艳。

小曼觉得这个花瓶放在这里浪费了,就把它擦洗干净,拿回了自己的房间,摆在了窗户边的桌子上。此后,陈小曼只要没事可做,就坐在桌子前摆弄这个花瓶,还时不时地折点叫不上名来的花枝,插到花瓶里,欣赏这一尺美景。

然而, 让汪家人和陈小曼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这个花瓶,差点让汪老伯和汪老娘送命,也差点让汪麦成休了陈小曼,还差点让小曼失去肚中的胎儿。

二个多月后,小曼就有了身孕。汪麦成和父母很是欣慰,家里家外的活儿都不让小曼干了,还劝小曼不要出门,需要什么就告诉他们,他们都会替她办好。小曼因为有身孕被汪家人善待,本该是很高兴的,可正是因为有了身孕,她的坏脾气却因妊娠反应而更坏了。

这天,汪大娘从外面回来,看见小曼又在擦拭那个花瓶,还把刚折来的野花往瓶中放,汪大娘就知道小曼又一个人跑出去了。出于关心,汪大娘就以关心的口吻说了小曼几句。小曼一听,这回可没忍住,就口口声声说自己被汪家管得太严,连出个门都不让,到最后还骂起了汪大娘哪里是心疼她,不是因为肚里的汪家后代,汪大娘还不知道怎么对待她。

汪大娘本是出于关心,可是被小曼这样一说,她这位60多岁的老人家就有些伤心了。汪大娘想着小曼脾气不好,加上怀孕在身,就忍着没有接话,自己气得回屋躺着去了。而小曼也很生气地回自己房间躺着去了。

一家人的饭没有人做,汪大伯只得喊过儿子麦成来,两个大男人手忙脚乱地做了一顿饭。汪老伯去叫汪大娘,麦成去叫小曼,可这婆媳俩谁也不起来吃。没办法,爷俩只好把饭盛到各自屋里,和自己老伴媳妇一起吃了。

就这样,婆媳俩就这样各自执拗着,在家里也不打照面。汪老伯和汪麦成就相互理解着,各自劝解各自的媳妇。

这天是陈小曼的生日,汪麦成一早去买回来一条鱼和几斤猪肉,商量着一家人包饺子,给小曼过个生日,也好缓解一下紧张的婆媳关系。

汪大娘作为长者也很大度,本来身体也没有毛病,也早就下地干活了。这天,她还亲自下厨,给儿媳妇做庆生宴。

中午时分,汪老伯和麦成干活回来,汪大娘已经做好了三荤三素,二凉四热,共六个小菜。汪麦成见饭菜摆好了,就进屋去叫陈小曼出来吃饭。只是,让麦成惊奇的是,小曼竟然没有在屋里。

麦成问母亲,汪大娘说她只顾忙着做饭了,根本就不知道小曼不在家。麦成前后院找了一遍,没有找到,就赶紧出门去找。麦成以为小曼又去折花了,就顺着她以前走过的路去找,但仍是没有找到。

麦成失望地回了家,问父母小曼回来没有,可父母却是摇头叹气。然而,当麦成回了自己屋时,却发现小曼正坐在窗前,欣赏着瓶中的野花。在这之前,麦成只要见小曼一坐下来,用这样的神情看花瓶时,就会在一旁静静地看小曼。这回他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就用力揉了揉眼睛,想确认一下。可小曼就真实地坐在眼前,还回过头来冲着他笑。

麦成问小曼什么时候回来的,可小曼却说自己一直坐在这里,她还看见麦成一会儿进屋,一会儿满院子转来转去,还看到公公婆婆在院子急得转来转去,又看到麦成慌里慌张地跑出去,又慌里慌张地跑回来……麦成被小曼这么一说,吃惊地看着小曼,问她既然看到一家人都在紧张而忙碌,怎么就不出来回应一声呀?可小曼解释说,自己并不知道他们在为什么而忙,好像与自己无关,就坐着没动。

麦成老实,见小曼在家,也没有什么大事,就叫小曼过去吃生日宴,还说是母亲特意为她忙了一上午做的。小曼对婆婆本来也没有恶意,一听婆婆为自己过生日忙了一上午,心里很感动,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赶紧起身去吃饭。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了这顿饭,关系也缓和了,汪大娘比之前更加关心儿媳陈小曼了。为了照顾好有身孕的小曼,汪大娘也不跟着丈夫和儿子下地了,就在家里做家务和照顾小曼。

陈小曼有了婆婆的悉心照顾,妊娠反应也没有了,除了日渐鼓起的肚子,气色上根本看不出是个孕妇。又过了小半年后,小曼的肚子更大了,行动有点不方便了,汪大娘嫌儿子笨手笨脚的,为了照顾好小曼,她干脆就和小曼住在了一个屋子里。

这天晚上,小曼要起夜,她不想惊动辛苦了一天的婆婆,就悄悄地自己起身,出了屋子。小曼刚一出屋,一道光亮闪过,只见一个美貌少女从汪老伯和汪麦成住的屋子里,款款地走了出来。这美貌少女像是没有看见小曼,自顾自地向后院走去。小曼看着奇怪,就跟在她的身后。可是,就在那少女一转身,折身走向后院时,小曼的眼前突然一花,少女瞬间就不见了。

小曼觉得奇怪,自己嫁到汪家快一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少女,也不知道汪家有这么一个人,她怎么会在深更半夜里从自己的公公和丈夫的房间里出来呢?带着诸多疑问,陈小曼回到了自己房间,见婆婆还在安然睡眠中,小曼也没有再多想,就又睡下了。

第二天夜里,小曼又起夜去后院里,再次遇到头天夜里遇到的那个少女,和前夜一样,少女正从公公和丈夫的房间里出来,又是在走向后院时,突然就没有了踪影。小曼仍是惊奇,但回屋见婆婆仍在安然睡着,她也就躺下睡了。

如此反复了三个晚上,小曼沉不气了,就在第四天的中午时,悄悄叫住了丈夫汪麦成,拉他到房间里问了是怎么回事。汪麦成好像早就知道这个事,没有一点惊奇的表情,而是安慰小曼不要胡思乱想,先好好养胎,等孩子生下来,再说这事。

可小曼忍不住好奇之心,又去问婆婆,而婆婆所说的话和麦成所说的一样,也是劝她好好养胎,不要多想。再找个机会问公公时,令小曼稀奇的是,公公所说的和婆婆,以及丈夫汪麦成所说的一模一样,甚至一字都不差。这样一来,没有问出结果的小曼更是稀奇,倔强而脾气又不好的她,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否则自己连觉都睡不安稳。

几天后的一天夜里,小曼装作要起夜,就悄悄起身出了屋门。然而这回她并没有马上去后院,而是躲在自己房间的屋檐下,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就在这时,小曼惊讶地发现,从自己的屋里走出来了那个少女。这个少女在明亮的月色下,头也没回地进了公公和丈夫的房间。

小曼惊奇,悄悄地跟过去想看个究竟。可还没等她走近,少女转身又出来了。少女仍像是没有看见小曼一样,直接向后院走去,然后就消失了,月色下只留下了发呆的小曼。看着少女又不见了,小曼突然想起那少女是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的,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就转身急急地往自己房间走。

就在小曼抬脚走上自己房间的台阶时,突然脚下一滑,整个人身子就朝前扑倒下去。眼看着整个人就要摔趴到地上时,小曼突然觉得被一个人给托住了,然后被吓住的小曼就晕了过去。等她醒过来时,见自己躺在床上,婆婆汪大娘正焦急地看着她,还拿着温热的毛巾给她擦着额头的汗水。

小曼瞬间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婆婆心领神会地抚摸着小曼的额头,满脸都是疼爱的神情。

不久之后,陈小曼产下了一个男婴,婆婆仍是和她同屋居住,悉心照料着她的月子。儿子满月的这天,汪大娘给孙子取了个小名叫平儿,汪老伯给孙子起名叫汪平阳。细心的读者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汪大娘作为一名老妇人怎么就可以给孙子取名呢?而汪老伯给孙子起的名怎么也带着一个“平”字呢,而且还有一个“阳”字。

其实,在孙子出生前,汪老伯已经和汪大娘商量好了孙子的名字就叫平阳了。之所以叫平阳,是因为汪老伯祖上是陕西关中的阳平镇人。为了牢牢记住自己的家乡,他们就给孙子起名叫平阳,意思就是平平常常,平平安安的阳平关永远是他们的家乡。

至于小曼在夜里遇到的那个年轻少女,那是年轻的汪老伯和汪大娘,还在阳平老家时救助的一个女孩。这少女是个孤儿,父母早亡,流浪在外,汪老伯和汪大娘的新婚大吉之日,这个比汪老伯小近10岁的少女意外来到汪家,被人好心善的汪老伯和汪大娘认下了妹妹,一直抚养着到18岁。

少女18岁这年,外出去给好不容易怀孕的汪大娘采买坐月子的用品时,不幸落水淹亡。汪大娘对此非常后悔,常常自责,说自己不该让少女独自出门,要不然也不至于将她害死。后来,汪大娘产下了儿子汪麦成,就随着祖上迁徙到了河北衡水。

后  记

也许是少女感恩汪家人的厚待,想要报答他们一家人,她就会在汪家有大事的时候,出现在汪家,帮助汪家处理一些意外之事。

汪麦成之所以能娶到脾气不好,名声也不好的陈小曼为妻,也是少女在暗中相助,要不然,老实巴交的汪麦成怎么可遇到美貌如花的陈小曼。

而当陈小曼把那个漂亮的花瓶擦拭干净,搬到自己的房间,又像是对待宝贝一样,时不时守在花瓶旁边时,那个在暗中的少女就像是遇到了知己一般,关照上了陈小曼。缘由是,这个花瓶本就是那个少女的心爱之物。那个花瓶是她的家人在离开她时,给她留下的唯一件有形的物件,而这个花瓶被陈小曼视为宝贝。

至于后来发生的陈小曼起夜时遇到的少女,和那夜陈小曼意外摔倒被一个人扶住,就是这个少女在暗相助的所为了。

汪家人祖祖辈辈善良,汪老伯夫妇不计较陈小曼的名声不好,也不在乎她的脾气不好,接纳了她,也是一种难得的善良。可以说,汪老伯夫妇的善良和汪麦成的老实忠厚,既成就了自己一家人,也救助了陈小曼。看来善良自有好报,并不只是一句鼓励人行善的空话。


【声明】: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目的是为丰富文化生活,纯属本人文学创作,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虚构成分,请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谢谢阅读,关注我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