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老先生为爱女选女婿,遇到头疼难题,次日却暗定了女婿

 尔文悦读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西晋永安年间,宜州有个叫史有维的老先生,年近六旬了,膝下有一个名叫史梅姨的独生女,20多岁了还未出嫁。史有维老年丧妻,因对女儿梅姨很是疼爱,所以在给女儿选择女婿时就非常仔细用心。
史梅姨知道老爹对她的疼爱,她也对老爹很是孝敬,平日里的衣食住行照顾得周到体贴,凡事都顺着老爹的心意来。不过,对于选择夫君,史梅姨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她想的是,不管老爹给自己选什么夫君都行,但自己不能离开老爹,不能丢下老爹,去过自己的日子。
对此,史老先生心里也明白这是女儿对自己的孝顺,但在他的心里,仍是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女儿的幸福生活。可梅姨却坚持要这样做,父女二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定下了找一个愿意入赘女婿的主意。
说来也巧,史有维是个读书人,也是个教书先生,他的学生中也有几个与女儿适龄的,而且人品和才学都很不错。其中有四个弟子深得史老先生的喜欢,而梅姨平日里也与这些弟子们相处得很不错,只是男女有别,尤其是女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不再轻易接触其中的任何一人。
为了令父女二人都很满意,史老先生就问女儿四个得意弟子中有没有她中意的。梅姨羞红了脸,可经过老爹的追问,就承认有二个师兄还不错。史老先生听了,捋着胡子笑了。
几天后,有了主意的史老先生把四个弟子叫到一起,说有个考题自己一时想不出来,要和四个得意弟子一起探讨一下。四个弟子听了,正处于凡事都不肯服输的年龄的他们就跃跃欲试。
史老先生不慌不忙地把四个弟子带出了学堂,来到了旷野,站定后,指着眼前的一大片空地说:“大家看见眼前的这片空地了吗?”
四个弟子齐声回答说“看见了!”于是史老先生就放开声音说道:“这片空地上杂草丛生,我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是:要除去这些杂草,用什么办法最好。”
四个弟子一听史老先生要探讨如此简单的问题,立即就眉开眼笑了,他们相互看了看,接着就发表起自己的见解了。
叫汪子耿的大弟子率先说:“先生,除掉杂草的这个事好办,虽然是旷野的一大片杂草,但只要有恒心,只需要一把铲子就足够了,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江子耿说完后,觉得自己是第一个做出回答的,就有些得意地看了看三个师弟。不料,史老先生只是点了点头,脸上却没有喜悦之色。
“先生,我觉得直接用火烧就是了,又快又干净。不过要等到深秋才行,那时候草都枯干了,更容易烧尽它们。”叫胡叶开的弟子察觉到先生对大师哥的回答似乎并不满意,所以他在说完后,没有得意。不料,史老先生仍是点了点头,脸上毫无其他表情。
“先生,这么大的旷野,一下子把杂草除完是很难的,弟子一时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也不知道先生要在这片土地上做什么,如果先生一定要让弟子除掉这些杂草,那我只好雇人来干,来个“斩草除根”,让这些杂草从这片地彻底消失。”第三个弟子叫陶显辉,是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家里人丁也很旺盛,兄弟姐妹六个,他是老五。
史老先生听了陶显辉的回答,也是点了点头,不过老先生的眉头舒展开了,还露出了不易察觉的浅笑,但老先生仍是没有说话。
还有第四个弟子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史老先生和其他三个弟子都转头看着四弟子,等着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这个名叫余实民的四弟子一脸通红,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原来,刚才三个师哥在回答先生的提问时,余实民一边认真听着,也一边琢磨着几个师哥的回答,同时也在观察和思考着。见先生对几个师哥的回答都不满意,本想着说出自己想法的余实民就犯愁了。
可是见先生和几个师哥都看着自己,余实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只好如实道:“先生,弟子一时想不到太好的办法,恳请先生容许弟子再做思考。有了答案,马上回复先生。”
史老先生见四弟子的脸都憋得通红了,就只好就此作罢,他总结说:“既然实民弟子一时没有答案,你们几个也都说了自己想法,那我们就先回去,等实民有了答案,咱们再做进一步探讨吧!”

谁知次日午后,史老先生正要开课时,四弟子余实民却悄悄对先生说,昨天关于除掉杂草的问题他有了自己的答案。史老先生听了,眉头一挑,放下手中的书,让余实民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随后,史老先生让众弟子们先习字,就叫了昨天的其他三个弟子,从学堂里出来,站到了院子中。
“实民啊,才过了半天时间,你就有了答案了,看来你这半天没有少动脑子,那你就说说吧,让我们来听听你的想法!”史老先生和其他三个弟子围在一起,静听余实民的答案。
“先生,三位师哥,师弟我觉得你们三位昨天说的答案也都是个办法,可是我觉得要彻底清除掉那些杂草,不让他们再滋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那片草地上种上庄稼。”余实民信心满满地说完了自己的看法,谦虚地等着史老先生的评论。
只见史老先生微微颔首,又不慌不忙地捻了捻胡须,这才满脸笑意地说道:“实民这个办法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了。你们大家都说完了自己答案,为师一直都没有做点评,其实就是在等着最好的答案。如果你们四个弟子都没有最好的答案,为师也就不做点评了。现在余实民说出了这个答案,正是为师前几日一直思考到的。”
随即,史老先生让四个弟子都回到了学堂,也叫学堂里习字的所有弟子停了下来。史老先生轻轻咳嗽一声,对探讨的“根除杂草”这个问题进行了点评。
“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做学问,心一定要'净’。也就是心灵不要被其他杂事所打扰。如何做到不被杂事打扰呢?那就如同除掉旷野里的杂草一样,在心灵里种下'净心’'静心’这些美好的修行。”
半年后,史老先生的女儿史梅姨嫁给了史老先生的四弟子余实民,而家境贫寒的余实民也是心甘情愿地入赘到了史家,和妻子梅姨一起孝敬史老先生,要给他养老送终。
不过,让史老先生一直弄不明白的是,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会喜欢向来老实本分的余实民,而且余实民怎么就能把“根除杂草”的这个问题回答得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呢?
这一年的端午节当天,史老先生一家老小五口在月下乘凉时,还是女儿梅姨“主动交代”了老爹的疑问。
原来那年师徒五人从旷野回来后,余实民因没有答上先生的提问,一直闷闷不乐,上课时也是心不在焉。史梅姨看见了余实民的表现,就问了他是怎么回事。结果,史梅姨就和余实民在暗地里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史梅姨想到了“在旷野上种上庄稼,来取代杂草”的办法。
这个答案虽然不是余实民自己想出来,但也算是他和梅姨一起探讨出来,加上梅姨鼓励余实民去找史老先生说出来,并且她还一再嘱咐,只要史老先生不追问从哪里得出的答案,就不要主动说。
结果,余实民说出了令史老先生满意的答案,而史老先生当时很高兴,也就没有追根问底,所以余实民就听了梅姨的话,也没有往下再说什么。
后来,当史老先生和女儿商量她的终身大事时,史老先生才把自己用出“根除杂草”一题,来考察谁做自家的女婿合适的事告诉了女儿梅姨。让史老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心里竟然喜欢的是自己的四弟子余实民。
既然女儿喜欢,而且余实民也通过了考察,虽然他的家境不太好,但他却聪明好学,人又老实本分,史老先生自然也十分欢喜,就和女儿商定了她的终身大事。
这里要说明的一个道理是:正所谓“无事生非”,当一个人心中没有明确的道德信念守护和支撑时,便很容易为邪恶所侵袭,被烦恼所困扰。所以,请及时并彻底为心灵除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