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是怎么被那个大帝“玩”出来的

 青龙强 2023-05-18 发布于陕西

足不出户,便逛遍博物馆?

今天(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我想聊聊关于博物馆的事儿。

我是一个博物馆谜,也是个游戏迷,我特别喜欢玩的一款游戏是育碧公司出品的《刺客信条》,这款游戏素有“旅游模拟器”“博物馆模拟器”之称,育碧也一向重视历史细节与背景知识。早在《刺客信条2》,游戏内就出现了专门的“百科”菜单,为玩家遇到的知名建筑、历史人物提供详细介绍。到了《起源》、《奥德赛》、《英灵殿》这个“新三代”,育碧干脆推出了俗称“博物馆模式”的“发现之旅”。在这个模式里,玩家可以像逛博物馆一样,沿着一条导览线,迅游游戏所发生的那个年代的那座著名城市(比如《起源》中的亚历山大港、《奥德赛》中的雅典城),这个过程既有普通游戏所有的那种“打怪”的乐趣,又可以顺着历史学家精心设计的主题导览,一路自由游览观看鲜活的历史遗迹、收听讲解,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细节。

图片
刺客信条:起源

想象一下,在游戏中,当你化身埃及艳后走进托勒密家族创立的亚历山大博物馆,听着讲解从一个个古代学者身边走过时内心的激动和欣喜与“身临其境”,甚至是你亲自去一趟现实中的亚历山大港也无法领略的。

图片
刺客信条中的导览线

这就难怪这个“博物馆模式”一经推出之后,就受到了玩家们的一致好评,甚至好多人会开玩笑说育碧这是“买虚拟博物馆赠送个游戏”了。

其实,博物馆这种今天看来很高大上的存在,最初创立却是源于人类的“玩心”。比如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它的名字来源于亚历山大大帝。这位大帝是个“玩心”特别重的人——他小的时候,其老爹给他找了当时全希腊最有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做老师,听着老师博古通今的一通海聊,亚历山大就有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冲动。

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他的国王老爸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登基,随后他带领马其顿方阵和王伴骑兵开始了一场“真·特种兵旅游”——用十年的时间发动了一场东征,从希腊打穿整个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这场东征极大地拓宽了希腊文明的视野。

图片
亚历山大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战斗

亚历山大还搞了一个人类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打卡”,他沿途建起了至少二十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在大帝的设想当中,这些已知世界的所有城市未来都是功绩的见证以及行宫,征服的功绩完成之后,他可以在这个广袤的帝国中巡游。

可惜亚历山大没有来得及实现这个雄心,33岁就英年早逝了。他死后其帝国被他的战友们瓜分,其将领托勒密一世成为了埃及的统治者。这个托勒密和亚历山大不仅是君臣关系,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学习知识,一起南征北战。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托勒密为了彰显自己是大帝最铁的哥们兼继承人,把亚历山大安葬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中,并将自己的托勒密王朝也定都在这里,于是这座城市就成了全球最有名的“亚历山大城”,直到今天仍享誉全球。

图片
托勒密一世

而身为亚历山大的发小(很可能也兼陪读),托勒密一世和大帝一样对科学、艺术、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作为守成之主,他的思路不是大帝那样的“我去看这个世界”,而是“让这个世界来看我”。于是他决定在亚历山大城搜寻整个地中海世界最大达的哲学家、艺术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医学家和诗人以及他们的作品,他要用科学和艺术来影响埃及的文化,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和希腊科学艺术的中心”。亚历山大博物馆应运而生。

图片
刺客信条中的亚历山大博物馆

既然要建造这样一个集收藏和研究于一体的地方,那应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托密勒国王想了半天,最后听从一位学者的建议,给这座知识的圣殿起名叫“Mouseion”,希腊语的意思是“献给缪斯女神的地方”。缪斯女神是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与科学的几位女神的统称。在托勒密的眼中,这座圣殿就是献给他和他的大帝最神往的那几位艺术女神的。

是的,你今天去博物馆,会发现博物馆的英语至今依然叫“museum”,这个词就是从“Mouseion”演变过来的,所以在西方语境下,博物馆这玩意儿可能依然有点神庙的意思。

而托勒密一世是到了晚年才开始建造这座他心中的圣殿的,一直到他的儿子成为国王,才完全建好。传说中,这座神殿参考了亚里士多德的雅典学院,但气势更加恢弘、古朴、而又庄严。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历史学家斯特拉波曾经到这里游学,盛赞这里简直就是人间的乐园,因为这里不仅有各种奇珍异宝、古籍文献,只要你是个学者,博物馆还会给你提供免费的美食、住宿、仆人等“福利”。博物馆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能容纳上百人的聚会厅,学者们每天吃饱喝足之后就会在这里谈天说地,交流思想。

图片

是的,斯特拉波这段记载在《地理学》中的描述,一千多年以后,启迪了拉斐尔,画出了那幅世界名画——《雅典学堂》。其实这个“学堂”中的大部分人,比如“撬起地球”的阿基米德、地心说的提出者天文学家托勒密、还有《几何原本》的作者欧几里得,他们都是“泛希腊化时代”的学者,这意味着他们其实都没有去过真正的“雅典学堂”,而只是在亚历山大博物馆里长年“挂单”的知识祭司……

图片

嗯,你看这就是人类第一座博物馆和那幅名画背后的故事,一个起于一位学者激起两位学生的玩心,又终于另一群学者的故事。人类艺术与科学的火种就是在这样一次次传递中星火燎原的,而串起这个爱智求真的故事主线的,居然是大帝与他的继承者们对这个世界好奇感与玩乐心。

说白了,博物馆的出现,其实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大规模的学习方式。

但是,与最原初的那个亚历山大博物馆相比,你是否发现,今天博物馆的展览路线,要么是时间维度的,要么是空间维度的。在这种展览馆中,人们会缺少一种“交互式”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恰恰是“博物馆”这个概念在诞生之初最可贵的,因为如前所述,亚历山大博物馆所复制和扩大的,其实是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园,而学园当中应该是有学者,能与学生互动的。

图片

这种互动方式其实有点像《刺客信条·奥德赛》中部分还原的那种——你在一个学者面前停下来,问他点什么问题,他回答你几句。你能够在这种交互中进一步学习。

说回我们自己,中国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独立发展的文明之一,也有着全世界最活跃的游戏市场和处于第一梯队的游戏研发能力。近几年来,我们在游戏和传统文化结合上的探索,也已经颇有成效,无论是腾讯的《王者荣耀》、游戏科学的《黑神话:悟空》等等都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很多很不错的反馈。

图片

其实长久以来,我们文化中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总喜欢把“学习”和“玩乐”对立起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业精于勤,毁于嬉”,好像学习科学、文化、艺术就必须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但当你回溯人类文明的初萌时代,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建立博物馆、收集文物、聚拢学者、探求知识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最初就是“玩儿”起来的。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寓教于乐,而是玩乐就是学习本身,在玩乐中自由探索学习的方向。只不过,古代社会待在低技术的囚笼里,真正能够在玩乐中学习的人,也就只有亚历山大、托勒密这样的大帝、大贵族。普通人为了迅速获得知识,不得不像吃压缩饼干一样,接受被浓缩的干瘪的知识的灌输。于是我们才有了“学习是吃苦”的感觉。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一场让学习回归本源的革命也许正在到来。

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育碧那个“买虚拟博物馆送游戏”的《刺客信条》系列,再比如美国从奥巴马时代就开始推动的将中小学部分课程“游戏化”的进程。可以看到,恰恰是借助迅猛发展的游戏技术所营造的身临其境感,我们可以让知识重新“有趣化”,让知识从被浓缩的味同嚼蜡的压缩饼干,重新变成新鲜的美味珍馐。

这种努力,国外正在发力,一旦突破某个节点,它的影响很可能是革命性的。那么这种努力我们有么?

其实也是有的,比如我看到,在最近的腾讯游戏发布会上,腾讯花了不少笔墨介绍“云游长城”“数字中轴·小宇宙”“数字藏经洞”三个非游戏产品,但又跟游戏强相关的项目,说强相关是因为它们都是游戏团队用游戏技术做出来的。简单体验了下,“数字藏经洞”有点“虚拟博物馆”的意思。

图片

有点惊喜的是,我还在里面看到了消逝于历史长河中的三界寺。三界寺是唐朝敦煌地区著名的寺庙,但没能留下任何图像资料。在“数字藏经洞”中,我流连于这个由敦煌研究院专家指导下还原的寺庙,与开窟僧人洪辩等NPC对话,细品塔刹、马厩、僧房、悬山顶等建筑细节。与“博物馆模式”类似,在游戏中我还能操控角色完成绘制壁画的“任务”,遵循粗泥层、细泥层、白灰层的顺序制作地仗;在开凿洞窟时,则必须从上到下打凿,不可有一点错乱。

图片

还有正在制作中的“数字中轴·小宇宙”,据了解,是打算通过游戏引擎实现高度交互,在故事叙事中还原元明清以来的北京中轴线。

凡此种种,都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未来图景——中国的游戏人们正在努力用游戏技术追赶一场世界的潮流,让知识、让文化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就像亚历山大大帝的“武功”最终一定要通过托勒密寄托于博物馆的“文治”才能最终固化为一种文明魅力一样。未来的世界,各个文明所要比拼的文化软实力,一定也是谁最能展现自己文明鲜活、生动、“好玩”的那一面,谁就将占据无可比拟的优势。

文物是文明的载体,然而,遗憾的是,物理世界,随着时间消逝,文物的消失是必然的。因此,如何记录、延续、传承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民族情感,是关乎每个人的时代命题。如果有一天,文物能够在数字世界中鲜活起来,将古老的信息与当今时代内核进行互动、勾连,让我们能在与其的虚拟互动中“玩”着就把文明给传承了,那么我们文化的魅力将是无往而不利的。

这也许就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含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