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的热度,被美的厨房空调降下来了

 品牌韬略 2023-05-18 发布于广东

母亲节作为各大品牌节日营销的必争之地,“妈妈”的热度是一定要蹭一蹭的。但纵观众多营销战下来,大多都是浮于表面简单蹭热度。当吸睛的节日遇上五花八门的营销,品牌还能怎么玩?

美的厨房空调反其道而行之,给出了一个特别的思路:母亲节,降降妈妈的热度。

夏天的厨房到底有多热?这个问题大概只有久居在厨房做饭的妈妈们才能精准地描述出这种体会。在生活中总是会看到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事实上厨房是整个家里最热的地方,也是妈妈们在厨房待得最久的地方之一,在炎热的夏天,每一顿饭的背后都是妈妈们在忍受着高温的煎熬。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美的空调紧抓这一洞察点,借由《妈妈的热度》一支TVC与组合式的传播,为妈妈们降降温,平凡的讲述中不仅贴近生活,也有着对生活真实的洞察。

蹭母亲节热度的品牌有很多,但是把“蹭热度”直截了当打在公屏上的品牌恐怕只有美的空调了。视频从“厨房的温度”切入,用热成像模拟红外线测温的视角将看不见的温度可视化,真实还原了妈妈们在厨房忙碌做饭的场景,以最直观的色彩区分告诉我们:每一顿热腾腾的饭菜背后,都有一个热腾腾的她们。


这支两分多钟的TVC,带我们看到了在厨房内外,在炎热的夏天奋不顾身冲进厨房做饭的妈妈,她们也并不是不怕热的超人。短片的前半部分,运用了红外热成像技术让我们用肉眼感知厨房的温度与家里其他地方的温度差,镜头一转,后半部分来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同年龄群体的妈妈们在小小的厨房里忍受着高温的煎熬。在每个挥汗如雨的背影里,在每顿美味佳肴里,这些平凡而又真实细节,藏着的都是妈妈对孩子、对家人细腻的关怀和爱。

同时,真实细腻的文案旁白也刻画出了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很多妈妈人生的十二分之一是在厨房度过,热腾腾的饭菜背后却少有人关注她们到底热不热。在厨房的高温环境下,妈妈默默承担但却不忍心让孩子忍受,最后只能用冷水驱赶炎热;在家里,妈妈是做饭最辛苦,也是最先闻到饭香的,但是上餐桌吃饭的永远是最后一个……在这些场景下,我们才知道原来一道门之隔有10℃的温差,原来家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妈妈真的会发光发热。

真实的故事+有力的旁白,视频用“妈妈的热度”紧抓用户痛点,折射出母亲为家庭的付出与爱,从而缩短品牌与消费者沟通距离,让更多人感同身受,同时巧妙地展现出美的厨清凉厨房空调的卖点赋予产品更多的情感价值。

同步推出的还有一组情感海报,结合妈妈在厨房炎热的场景和强有力的文案,将平凡生活中不经意间的痛点展现得淋淋尽致,引发广大消费群体的共鸣。

整体传播用妈妈的爱一语双关,从深刻的洞察出发用直观的角度告诉我们一墙之隔的温差以及妈妈的不易,并融合真挚的情感让故事场景与产品场景相关联,同时也为产品“厨清凉”的属性做了一次生动形象的注解,传递品牌想要把这份清凉送进厨房,让更多妈妈感受到“同一屋檐下并无温差”的爱与决心。

为了将母亲节的“热度”进一步拓展传播边界,品牌用多维度的传播方式触达到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从而完成新一波的话题热度讨论。

《妈妈的热度》TVC视频发全网发出后,#母亲节降降妈妈的热度##妈妈不怕热是统一的吗#微博话题热度迅速升温,同时这一话题还引来了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三联生活周刊、数码头条、北孟视频、百科事务所等官方权威媒体以及KOL达人集体发声与转发点赞。同时,官方微博的视频底下也唤起广大消费群体的共鸣,话题传播使得热度在社交平台进一步发酵,在短时间内引发了用户自发传播与讨论。

通过多渠道的传播,也让品牌从情感层面再到产品实用层面不断升温,感知平凡生活中妈妈的不易与伟大,进一步缩短了品牌与消费者间的距离,塑造温暖的品牌形象。美的空调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直白又有共鸣的传播,让大众看到妈妈们的不易,同时也让好产品被更多人知道,让同一屋檐下的爱,再无温差。

 结 语 

纵观此次的母亲节营销,视频没有刻意追求“新”,只是朴实到把大家都懂的,重新说了一遍。但内容里的一字一句,一帧一画都来自真实的妈妈,以及大部分中国儿女共同的生活记忆。

TVC通过直接的洞察和直观的创意,采用热成像的拍摄和群像妈妈的形式,结合家庭里面的各种温差场景,让用户直接感受到,每一个在厨房里“发光发热”的妈妈与其他人的对比。

这一次,美的空调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及呼吁,给妈妈们带来高度的情感和价值认同,同时给予更多的产品支持与价值赋能,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母亲节营销答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