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为什么有的富人很抠门

 云胡不喜2019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摘自《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自传》

“在经历了几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后,我积累了可观的财富,事实上,远比我的华尔街雇主更有钱。时间的流逝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富人的金钱心理学。这是一个少有人写过的主题。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对金钱的态度取决于人生早期阶段的先天性情、经济条件和某些关键经历。

一个出生于喜欢挥霍的家庭的人,有可能会一直保持这种习惯,只有各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才能让他的开销有所节制。如果这种人从穷人变成了富人,他会很容易摆脱先前的束”“束缚,成为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他会完全随性地支配自己的财富。

然而,大多数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对于金钱并没有强烈的倾向性。他们的态度和未来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生活环境。

即便他们的家境很好,他们也可能通过榜样、教诲和纪律而养成节约甚至吝啬的花钱习惯。年轻时,他们通常通过使用每周的小额零花钱来养成这些习惯。

当后来继承了巨额财富,他们的金钱观就变得失衡了。他们倾向于对小钱斤斤计较,对大钱则不当回事,慷慨大方,甚至挥霍无度。当然,那些出生在富人家庭并在自由环境中长大的人,做出与他们的身份相匹配的优雅举止并非难事。

将真正的守财奴、喜欢买便宜货的人以及习惯性节约的人进行区分是很有用的。

真正的守财奴总是很贪婪,他们渴望获取大量超出生活必需的财富,但是不愿意花哪怕一分钱。

第二种人包括很多成功商人,他们疯”“狂地持续努力工作,通过积少成多的储蓄习惯积累了额外的财富。他们倾向于将自己在商业领域寻求“最佳交易”和喜欢拼命砍价的做法带入私人开销领域。这类人不是守财奴,因为他们喜欢过高品质的生活,能从拥有一辆劳斯莱斯、一艘大型游艇或者品相极好的珠宝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但不管买小东西还是劳斯莱斯这样的大物件,他们都会在意价格。

最有意思的是第三种人,因为它代表了最大的复杂性和令人困惑的矛盾。这类人要么出生在贫困家庭,要么就像我一样,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贫穷意味着什么。家境迫使他们在意每一分钱。

我至今仍记得,我曾有一个圆筒,是梵豪登巧克力棒的包装盒。我的美分硬币刚好能放进筒口里,我会经常数硬币,看看我已经积累了多少“财富”。在后来的人生中,这些带着鲜明印记的习惯成了我下意识的行为,它们以诸多非理性和十分羞耻的方式影响着我的言行举止。

过我总是在花小钱的时候才会有这种行为,涉及大额开销或者送别人礼物时我不会这样。

童年时期的经济条件会让这类人在意不足1美元,或者最多几美元的东西的价格,同时,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购买价值上千或者上百美元的物品的经验,所以没能培养出处理大笔资金的习惯。

因此,像我这种典型的穷苦出身的富人在开销方面就变得特别矛盾。我们会在所有大额开销上随性,甚至挥霍浪费,与此同时又会在很多本来就很便宜的小东西上锱铢必较。

就我的情况而言,有两个因素抵消掉了我吝啬的驱动力。一是我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我的问题,并决心用我的智慧和意志尽可能地克服它。二是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此。我不知道从总体上讲这是不是一个糟糕的品格,但就它带给我的细微改变而言,结果是好的。

如果我觉得有人在盯着看我,我就会因为担心别人嘲笑我而尽力克服我吝啬的本能。我只有在独自一人时才会偶尔放飞自我,在童年习惯的推动下干出一些愚蠢而吝啬的事情。

当然我做这些事情也是有理由的。比如在纽约,当我与别人在一起时,我总是会打出租车;而我独自一人时,我通常会乘坐地铁。

对于这种做法,我为自己找到了两个辩护理由。首先,街道太拥堵,乘地铁比坐出租车快得多。其次,我可以在地铁上阅读,在出租车上却做不到。不管你相信与否,我甚至不会在大街上买报纸,因为带着它太麻烦了。也许正是因为不愿花小钱,我才从不抽烟喝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