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为什么难逃厄运?

 王力德个人馆 2023-05-18 发布于新疆

             

    刘伯温(刘基)是朱元璋手下最主要的军师,史书一向有刘邦之子房。刘备之孔明的比喻,但最终命运却远不如张良和诸葛,何也?

  

    网上也各种不同的观点,多把原因推到刘伯温自己身上。但我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这类从底层起家的皇帝比如刘邦、朱元璋往往心胸狭隘,杀功臣是早晚的事。因为他们跟手下的大知识分子相比,有自卑心理。张良早就看出这一点,所以早早就退隐了,免去杀身之祸。

    刘备好歹有个皇叔身份,所以心理不那么自卑,对待诸葛亮要宽容得多,临终把后事完全托付给诸葛亮,甚至提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因为刘备早已看透诸葛亮是个重名节,视忠义为生命的腐儒书生,不可能取代他儿子的皇位。

    朱皇帝比刘邦更底层,所以也更自卑,心胸更狭隘。刘伯温不是没看出这一点,再加上李善长、胡惟庸跟刘伯温有矛盾,所以刘伯温早早便辞官回家,以为凭靠自己的聪明能躲过去,谁知朱元璋因为需要刘伯温,又把刘伯温召了回来,却只利用而不重用,甚至给予的地位非常底,只给了小小的伯爵,大大低于李善长、胡惟庸,明显羞辱刘伯温。

    刘伯温不得不再次辞官回家,但因为被小人诬陷,刘伯温不得不这里次回到京城,主动处在朱的眼皮下面,任朱百般挑刺整治。最终因病被胡惟庸下慢性毒药,两个月后死在家中。

  

    为什么朱元璋如此放不过刘伯温?为什么刘伯温躲不过去?我想除了朱元璋心眼小之外,还与刘伯温处事方式有关。刘伯温辅佐朱元璋,采用的是观天象发预言的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有些不好说的直言也能利用天命说出来。在过去的迷信时代,朱元璋肯定也相信天象,相信刘伯温真有观天预言的本事,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在残酷战争面前,即使忠言逆耳,也不得不听从刘的建议,如果不听,弄不好战败,连性命都丢了。

    但打下了天下,到了治理的时代,刘伯温的建议仍然忠言逆耳,比如朱元璋想把自己的老家凤阳建成天下中都,即首都,刘伯温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反复陈述利害关系,最终迫使朱元璋不得不勉强打消了建中都的计划,朱元璋早已忍无可忍。朱觉得到了治天下时代,自己也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治理经验和能力,即使刘以天象来吓唬朱,朱觉得就算不听他的,估计也不会出什么大事。所以最终对刘伯温的直言忍不住了,开始打压刘伯温。

    聪明的刘伯温当然能看出朱的态度的改变意味着什么,立刻学习张良,多次辞官回家,但仍难以避免被残杀。历史上功臣只要完全放弃官职,彻底归隐养老,皇帝们一般也就认为没有威胁了,不会再继续迫害。比如汉代的张良,清代的曾国藩都是这样得以保全的。为什么这些办法到了刘伯温这儿不灵了呢?这正是因为刘伯温会观天象,知未来。朱知道刘对他有怨气,如果刘隐于乡野,万一辅佐另一位造反领袖,岂不是可以轻松推翻朱家王朝?

    刘伯温在老家遭人诬陷,说他把祖坟建在风水宝地之处,这一诬陷非常要命,因为按古人的看法,祖坟能保佑刘伯温成就帝王之业。朱元璋如何能不害怕?

    以刘伯温之聪明,有没有办法完全躲避朱的迫害呢?我觉得没有可能。就算他完全低调,辞去一切权力,表达出一副没有野心,恭顺听命的姿态,朱仍然不放心,他知道他自己对不起刘伯温,知道刘肯定在恨自己,刘只有彻底死去才能使朱放心。

    如果刘伯温隐性埋名,藏于深山行不行呢?不行,以朱元璋的行事风格,肯定会严令所有官员遍搜全国每一个角落,包括深山老林,必须把刘找出来除掉才行。朱皇帝当年治理国家以严酷高效著称,刘能躲到哪里呢?

    为什么张良可以隐于民间?因为张良并没有宣称自己有观天象预言天命的本事,他在民间搞不了什么大事。而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只要还有一条命,还有一张嘴,就能搞成大事。

    当年刘伯温借助观天象知天命的方式,确实达到了指导皇帝,实现个人理想的目的,没想到功成名就之后,恰恰因为能掐会算,最终导致朱皇帝对自己极度不放心,命丧黄泉,这也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吧,想起来也是个悲剧。

                 2023年5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