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国际理解教育新高地!

 孙行悟空 2023-05-18 发布于贵州
5月18日上午,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国际理解教育项目专题培训”开班仪式在成都市蒙彼利埃小学举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实验区国际理解项目指导组专家代表和来自成都、重庆、青岛、深圳南山实验区(特色区)等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国际理解教育项目学校的老师们,以及广州、武汉、贵州等地的代表约200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在开班仪式上,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结合人文交流发展历程及国际理解教育育人价值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人文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三大支柱之一。近年来,我国人文交流事业不断发挥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时代责任。教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领域和基础领域,肩负着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使命。国际理解教育是基础教育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在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本次国际理解教育项目是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七大类项目之一。此次项目专题培训活动将持续三天,聚焦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分享,汇集了众多国内国际理解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培训将围绕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评价导向、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等内容开展一系列包括专家讲座、课堂教研、案例分享、主题探究等研修活动。来自成都、重庆、青岛、深圳南山区等地学校将结合本校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进行交流分享,实验区的老师将分别围绕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呈现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国际理解教育是什么?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中小学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文件,参考国际相关文件和经验做法,为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的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成都做了哪些尝试?
成都市自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以来,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立足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城市发展战略,打造出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以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位一体全方位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涌现了一批特色学校和实践案例,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做出了贡献。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编辑|佳佳 校对|木子、石头 责编|洛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