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对我说:高血压归根结底还是脾虚,根本不需要服用降压药!

 国老好友 2023-05-19 发布于辽宁


我们家从清朝时就开始做中医,传到父亲这里,也算是第五代了。

爷爷还在的时候,我们三个经常会因为谁的医术更高而争得面红耳赤。

虽然嘴上不服输,但是我和爷爷都知道,但论医术,我们俩都比不上我父亲,为什么呢?

因为爷爷学医那时候,正是动荡时期,所以学的更多是一些赤脚中医的偏方,再加上当时的环境,爷爷没有办法去四处游医,没积累太多的经验。

而父亲则不同,父亲从小跟着爷爷先把赤脚中医的偏方绝技弄得门清,长大了之后,又考上了中医大学,后来还拜了一位内科教授为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医整个流程,掌握了各项技能。

所以很多在别的医生眼里看起来很棘手的病,在父亲眼里不过是苔藓之疾,根本不值一提。

从小我听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医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治病最忌讳的,就是执死方治活人。

8月份的一天,门诊来了一位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眩晕,劳累后明显,休息后可减轻,不伴头痛、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胸闷心慌、肢体麻木乏力等。

刚开始患者以为是工作劳累所致,所以就没有太在意,但是在就诊前两个月,忽然感觉头昏加重了,还伴随这胸闷恶心,阵感心悸,就去医院检查,确诊为高血压。

患者当时听说降压药一吃就没有办法断,患者就还是想着先看看有没有除了降压药之外的办法。

刻诊发现患者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厚腻,脉弦滑。

了解完患者的情况后,给患者拟出方子: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患者服药1周后随访,诉头昏、头重、胸闷、恶心明显缓解,未再心悸,血压基本波动在130~140/80~90mmHg。

前后服药2个月左右,患者血压稳定,随访半年,患者诉血压保持平稳正常,没有特殊不适。

在很早的时候,我就跟父亲一起讨论过高血压这个病,父亲当时说:治疗高血压,首先要对高血压病进行分型,再去说治疗的问题。

而医案中这个患者,就属于是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这类患者发病通常以风痰上扰为标,脾虚为本,痰以无形之痰为主,治疗要标本兼顾,故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

正如朱丹溪所言“无痰则不作眩”“治头眩以治痰为主”。

而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失和,水液不运,痰饮内停,阻滞气机,气血阴阳紊乱而使血压升高;同时痰湿郁久化热,可出现湿热夹杂上蒙清窍而致病。

所以方子中,半夏,性温燥,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甘平属土,土能胜湿,且为肝经气分之药,平肝息风止头眩。

白术为祛湿健脾要药,与茯苓配伍,茯苓渗湿,走而不守,白术补中,守而不走,共奏健脾燥湿、淡渗利水之效。

陈皮行脾胃之气,脾胃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则水道通利。

甘草祛痰、调和诸药之功,同时还可制半夏之燥烈药性。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辈子都活在降压药的阴影里,不服,血压得不到压制,服了,就彻底摆脱不掉。

作为一个中医,我感到心痛,能治病的方子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能赚钱的方子,却是被大力推崇,究其根本,还是太多的人惦记着患者兜里的那几个钢镚。

后来我终于明白:只要慢性病不恢复,那么医者的利益就可以源源不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