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淳林|人潮涌动精神传(散文)

 夏德明 2023-05-19 发布于山东

今年4月下旬利用在桂林培训学习,给大家一个上午自由活动的时机,我有幸得去兴安县界首镇实地体验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江遗址精神氛围,探寻那些被时光或遮掩或遗忘的红军渡江故事。

开车沿着G72泉南高速路到达界首路口下高速进入二级公路,行车20分钟到达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江遗址公园。
公园免费开放,到达时已已是上午10点钟,这时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内,人潮涌动,但是大家小声说话,步行缓慢,神情专注。与平时人们在热闹市场特有的买卖交易声形成的人声鼎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大门口旁边的停车场内,排列有序地停放着大客车、私家车,看车号有来自区内,特别是私家车来自区外比较多,最远的车是来自辽宁省铁岭市。
从大客车上下来的旅客是组团旅游,他们有专职的导游,在这个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内游览的时间比较短,被导游引导着往前行,就像一群鸭子被主人赶着快速通过,不时还听到导游催促的声音:大家要跟上,人员集中一点,方便互相照应。

私家车是自驾游,几个人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江遗址公园内慢慢行走,他们不受任何人打扰,也不去打扰他人,从停车广场向红军堂有一段用碳酸钙方石铺成的石板路,路两边分别砌着用石头相嵌一块木板,木板上写着中央红军过界首大事记及中央局、军委总政关于1934年12月1日3时半作战的指令。他们认真看着,不时还用手机进行拍摄进行轻声细语交谈。

其中指令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林、聂、彭、杨: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败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1号1时半作战命令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的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破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带着革命必胜的信心和理想信仰,全体作战人员克服种种今天常人想不到的困难,终于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突破湘江之后向湖南西部和贵州方向进军转移。

慢步在红军堂大门口,我正碰上一个旅游团队面临湘江,正在朗诵诗歌:

情系湘江 励志前行

你一定还活着,我总能从这涛声中听到你的倾诉,八十七年了, 你活在这寂静的山岗上, 活在这血色的湘江里,活在湘江两岸人民的心中。
那天晚上江水真冷啊!手挽手,顶着狂风的烈焰,熔化;肩并肩,顺着浪涛的鸣咽,淹没;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莫食湘江鱼。
原谅我吧!师长。 原谅我没能挡住那颗邪恶的子弹,原谅我吧!老乡,原谅我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原谅我吧 !爹娘。原谅我的骨头没能回故乡,那天晚上枪声真乱呀!
一颗颗子弹 穿透了红军的胸膛。天上的雄鹰折断了翅膀,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莫食湘江鱼。穿透胸膛,点燃心中火红的理想,折断翅膀,依然还有自信的力量 ,谁能阻挡。
正义的万丈光芒,湘江,遗恨之江, 三万忠魂思故乡。遗恨之江我们来了,缅怀先烈告慰上苍。湘江,英雄之江,为誓言寸断肝肠;英雄 之江我们来了, 红色基因世代不忘; 湘江胜利之江,誓死保卫党中央。胜利之江 我们来了;励志前行,精神弘扬。


深受其感染,我加了其中一个同志的微信,让他把这首诗转发给我,他愉快地发给了我,并说他是一名农民党员,要把这首诗带回家去让亲人们分享,让红军精神代代传。我深受其染,感动和传承的红军精神让我泪水盈眶,“革命理想大于天”的精神激励着我风雨无阻地前行为民服务。

【作者简介】
董淳林,汉族,广西凌云县人,本科学历。长期从事财政、宣传、扶贫等业务工作。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已有近百篇散文在市级或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在当代广西、百色文艺、水源洞杂志发表多篇小说和散文。附作者近照一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