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这位作家是个传奇人物

 huangnan35 2023-05-19 发布于广东
我交往20年的铁哥们宫柯,在我眼里,是一个传奇人物。
第一次认识宫柯是在1997年。一天,我的领导、《岁月》杂志主编阚峰拿来一摞厚厚的书稿,说是一位老知青写的,30多万字,让我给看看。当时,我心里有点抵触情绪,这么多字,得看到啥时候?
书稿在家里“晾”了两天,某个下午,我终于开始看了。心想,得多找点毛病出来。
那天,我是下午两三点钟开始看的,一看就手不释卷,等我纵马草原一般看罢最后一段,一看表,已经凌晨4点钟了。我眯了一会儿,到杂志社就跟阚峰说:“快找作者,我得跟他见上一面。”于是我俩跑到大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所,见到了宫柯。
宫柯刚过15岁时,就穿上没有领章的黄棉袄,成为黑龙江的战士。巧的是,他下乡的地方叫“潮水”,我下乡的地方叫“龙门”,两个地方都在北(安)黑(河)公路边上,都在小兴安岭腹地。老知青宫柯在书中描写铺陈的人情、事情、心情,我都见识过、体验过。我感觉,他写出了史,写出了情,写出了泪水敲打冰层的动静。
细一问,他下乡3年后就到大庆了。我在那儿下乡8年呢。再说,写文章不是他的主业,是我的主业。然而,却是宫柯写出了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长篇纪实文学,而不是我。他的才能真叫我嫉妒加敬佩。他收集资料、实地采访、与下乡知青面对面交流,整整花了10年,把功夫下在了“诗外”。
认识宫柯后,我发现他很有传奇色彩。当时他的年龄在兵团里最小,竟然凭着苦干苦学,只干了3年就被推荐、选拔去上大庆石油钻采学校。还有,他当过哈尔滨著名的“少先号”小火车的少年司机,还被中央领导接见过。
后来,宫柯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黑白红》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哈尔滨知青联谊会特地召集老知青,为这本书举办了首发式。
之后,宫柯从采油工艺研究所调到采油五厂当副厂长。标志大庆油田诞生的松基三井就坐落在五厂辖区内。采油五厂有一个班组,专门管理松基三井。一年多时间,宫柯把松基三井吃透了,把跟松基三井有关的人与事采透了。5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奠基石》一出版,就获得黑龙江省主题征文一等奖、中华铁人文学大奖。
不久,他从采油五厂调出来,当了地下资源开发公司经理,开发地热、小油田、小气田。忙忙活活,东跑佳木斯,西踮富拉尔基。白天,他属于大庆油田二次创业巨大机器中一个运转不止的齿轮;晚间至凌晨的两三个小时,他属于文学。
突然,他又有一本书问世——20多万字的《本色》,写大庆老标兵包世忠,一名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叱咤风云的战士,一位在石油大会战中用生命诠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老石油。为写这本书,宫柯成为包老家的常客,最终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有正气、有脾气的先进典型人物。
宫柯跟我说:“黑龙江太有写头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情,嗨!”“嗨”声落地不到两年,10多万字的散文集《大野》杀青了。
《大野》的诞生,充分显示了宫柯在文学道路上的一种走法。从《黑白红》到《奠基石》,再到《本色》,他从来不零敲碎打,从不逮啥是啥,从来不满足于构筑小意境、小情绪、小篇章。他经常事先有个模糊规划,然后日积月累,如蜜蜂采蜜一样积累素材。
宫柯的日子过得贼有意思。夏天他骑自行车,骑车到过哈尔滨、齐齐哈尔、杜尔伯特。有一次,他突发奇想,用4天时间,按照大庆地图,骑自行车环绕大庆一大圈,路线图呈一条跳跃的大鲤鱼。63岁那年,他骑自行车从大庆到北京,全程1400公里,用了8天。冬天他去滑雪,跑四面八方的滑雪场。亚布力、帽儿山、乌吉密、日月峡、长寿山、金龙山、长白山、北大壶、松花湖,这些滑雪场里,都有宫柯追风逐雪、从高坡疾驰而下的矫健英姿。
更厉害的是,他手中的笔没闲着。退休5年,宫柯创作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大脚印》,人物传记《油气田地质专家杨继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里的《王德民传》,报告文学集《东方奇迹》。
一晃,日子过去数年。今年,我73岁,宫柯71岁。俺俩住得近,没啥事就喝喝小酒唠唠嗑。宫柯依旧在辛劳地笔耕。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跟宫柯说:“来吧,我的朋友,让咱俩举起酒杯,为脚下通向远方的道路而歌而饮,为大雪花一样飘飞的思绪和黑油油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活力,攀肩而歌而饮。来吧,我的兄弟,我愿与你同醉。”
庞壮国(大庆油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