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光家文化011期

 微信用户lxy926 2023-05-19 发布于安徽

明光市历史沿


明光市政大楼

明光,一个积淀丰厚的地方

■■■■■■■■■■■■

明光市历史沿革——(摘自明光史志)

〔先秦时期〕

  明光市境古为淮夷地。周为徐国等方国领地。春秋时期,为吴、越、楚争峙场所。战国时期,主要属楚国。

  

〔秦朝〕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33年)灭楚,为秦国东海郡地。

  

〔西汉〕

  属盱眙(治今盱眙县城东北)、淮陵县(治今市境潘村镇高地,下称故淮陵城)地。汉王元年(前206年),属项羽西楚国(都彭城,今徐州市)。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改属韩信楚国(都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六年正月,改属刘贾的荆国(都吴,今苏州市)东阳郡(治广陵,今扬州市)。十一年七月,英布灭荆,东阳郡直属汉廷。十二年十月辛丑,东阳郡改属刘濞吴国(都广陵)。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反。六月,国除,东阳郡归汉。旋,改属刘非的江都国(广陵)。元朔元年(前128年),东阳郡的淮陵县改为淮陵侯国(非五子之一)。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国除,东阳郡改为广陵郡(仍治广陵),直隶汉廷。六年,析置临淮郡(治徐,今江苏境),淮陵侯国(县)属之。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临淮郡改属徐州刺史部。

  

〔东汉〕

  东汉初年,复旧称,今明光市仍属盱眙、淮陵县地。淮陵侯国(县)仍属徐州(治彭城)临淮郡(仍治徐)。永平十五年(72年),改临淮郡为下邳国(都下邳,今古邳镇)。建安十一年(206年),下邳国除为下邳郡(仍治古邳镇)。汉末,废下邳郡,改设东城郡(治东城,今定远县故朱马乡下马铺),后废。

  

〔三国·魏国〕

  地属魏国徐州(仍治彭城)下邳郡(国)(治古邳镇),仍设淮陵县(仍治故淮陵城)。

〔西晋〕

  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仍之。淮陵县(仍治故淮陵城)仍属徐州(仍治彭城。元康年间,改治下邳,今古邳镇)下邳国(都古邳镇)。太康元年(280年),改属徐州临淮郡。元康初(约291年),分临淮郡淮陵县置淮陵郡(仍治淮陵,淮陵故城),设淮陵县。永宁元年(301年),设淮陵国(仍治淮陵故城),仍属徐州。永兴元年(304年),又侨置堂邑郡(治淮陵故城),后废。永嘉乱后,荒废。

  

〔东晋〕

  大兴三年(320年),侨置淮陵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镇旧县集),属北徐州(仍治彭城),后废。义熙六年(410年),侨置阳平郡(治阳平侨县,治淮陵故城),领淮陵、阳平、馆陶、濮阳、廪丘县,属北徐州(仍治彭城)。后赵(319~351年)开创者石勒早在永嘉乱后就染指安徽,在徐州(仍治彭城,今徐州市)淮陵郡(治淮陵)设淮陵县(仍治淮陵故城)。

  

〔南朝·宋〕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刘宋代晋,仍之。永初三年(422年),北徐州改称徐州(仍治彭城。后多次徙治)阳平郡(治淮陵故城)仍设阳平、淮陵、馆陶、濮阳、廪丘县。泰始二年(466年),地入北魏,淮南部分改属钟离郡。又侨置济阴郡,又称南济阴郡(改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镇旧县集,以侨民在淮河南岸者侨置)。三年,增侨置睢陵县于旧县集,兼郡治,属之。

  

〔北朝·北魏〕

  泰始二年,北魏曾占领今市境,但没有实质性设置。

  

〔南朝·齐〕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南齐代刘宋,仍之。后主要变动及设置是:北徐州(治燕县,故钟离城)济阴郡(治睢陵侨县,今明光市女山湖镇旧县集)设睢陵县(侨治旧县集)。南兖州(治广陵,今扬州市)盱眙郡(治盱眙,今江苏盱眙县东北)设阳城县(治今明市故淮陵城)。后没入北魏,正始三年(500年),逐渐收复。

  

〔南朝·梁〕

  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梁代南齐,仍之。初属南兖州(仍治广陵),后改属淮州(治淮阴,今江苏清江市淮河南岸)淮阳郡(治淮陵侨县),设淮陵县(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镇旧县集);盱眙郡(治盱眙,今县城东北)设阳城县(今明光市故淮陵城)。又属北徐州(治钟离故城)济阳郡(治睢陵侨县,今女山湖镇),设睢陵县。

 

〔北朝·东魏〕

  武定六年(548年)十月,地入东魏。今明光市境设置:淮州(仍治淮阴)盱眙郡(仍治盱眙)设阳城县(治今明光市故淮陵城)。楚州(治钟离故城)济阳郡(治睢阳,今明光市女山湖镇)设睢阳县。

  

〔北朝·北齐〕

  武定八年五月,北齐代东魏。今明光市境设置:西楚州(治故钟离城)济阴郡(治池南,由睢阳县改,仍治女山湖镇)设池南、睢阳县;阳城县(治故淮陵城)仍属盱眙郡(仍治盱眙)。

  

〔南朝·陈〕

  太建五年(573年)五月伐北齐,逐渐恢复。北徐州(仍治钟离故城)济阴郡(治睢陵,由东魏济阳郡改,县由北齐池南改,今女山湖镇)设睢陵县。阳城县(治淮陵城)仍属南兖州(仍治广陵)盱眙郡(仍治盱眙故城。太建五年九月戊子,改属谯州。七年三月辛未,改属南兖州)。

  

〔北朝·北周〕

  太建十一年十二月,地入北周。今市境设置有:西楚州(由徐州改。宣政元年六月,改称豪州,仍治故钟离城)济阴郡(治昭义,今女山湖镇。大象元年,改陈睢陵县为招义县,又写成“昭义”)。吴州(改陈东广州为吴州,仍治广陵,今扬州市)盱眙郡(治盱眙故城)设阳城县(仍治故淮陵城)。

  

〔隋朝〕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仍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撤销阳城县,改昭义县为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濠州(治今凤阳县故钟离城,今临淮镇北)。大业元年(605年),改招义县为化明县(《太平寰宇记》说,开皇二年,以光德太子名昭,改招义县为化明县)。大业三年四月,改濠州为钟离郡(仍治西古城),化明县改属扬州刺史部钟离郡。隋末,县民马薄据县,改置化州,分置济阴县,共设2个县,属之。

  

〔唐朝〕

  大业十四年四月,唐代隋,仍之。武德二年(619年),析置睢陵县(仍治淮陵故城),济阴、睢陵、化明3个县属化州(仍治女山湖镇)。三年,撤销济阴、睢陵县、化州,改化明县为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濠州(治钟离,改治西古城)。贞观元年(627年),濠州属淮南道(地理区域)。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淮南道为一级政区(治扬州,今为市)。天宝元年(742年),濠州改为钟离郡(仍治西古城)。乾元元年(758年),钟离郡改为濠州。安史之乱后,濠州改属武宁军节度,又叫徐泗节度、感化军(治徐州)。

〔五代十国·吴国〕

  唐天四年(907年)四月唐亡,今明光市属所设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属吴国濠州(仍治西古城)。武义元年(919年),濠州改属清淮军(治西古城。乾贞元年即927年,清淮军改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

  

〔五代十国·南唐〕

  吴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南唐代吴国,招义县仍属清淮军(治寿州)濠州(治今凤阳县临淮镇西古城)。保大元年(943年)三月,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定远军节度濠州(均治西古城)。

 

〔五代·后周〕

  显德四年(957年)十二月,濠州入后周,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属濠州(仍治西古城)。

  

〔北宋〕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北宋代后周,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属濠州(仍治西古城),初属淮南道。建隆四年(963年),招义县改属泗州。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招义县为招信县,仍属泗州(治盱眙,今同)。至道三年(997年),泗州改为淮南路(治扬州),属之。熙宁五年(1072年),泗州改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

  

〔南宋〕

  金天会五年(1127年)二月北宋亡,仍之。五月一日建南宋,招信县仍属南宋淮南东路(仍治扬州)泗州。建炎四年(1130年),招信县改属淮南西路(治合肥)濠州(仍治西古城)。绍兴四年(1134年),招信县改属泗州。七年,泗州改属淮南东路(仍治扬州)。十一年,招信县改属淮东路天长军。十二年,改属招信军(治盱眙,今同)。绍兴二十一年,入金。后复,仍之。

  

〔元朝〕

  至元十四年(1276年),招信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江淮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淮东道(治扬州路)昭信路,又称招信路(仍治盱眙,今为县)。十五年,招信县所隶招信军改属临淮府。二十年,撤销招信县,并入盱眙县(今同)。从此,今明光市境内分属滁州、来安、盱眙、定远4个县。至设县前,今明光市境内无设置。盱眙县改属淮安路(治山阳,今江苏淮安)泗州(治临淮,故泗州城,清没入洪泽湖)。二十八年十二月,今明光市境主属河南江北行省(改治汴梁路,今开封市)江北淮东道(仍治扬州路)泗州(仍治故泗州城)盱眙县(今同)等4个县。至正十二年(1352年),盱眙县改属淮南江北行省江北淮东道(均治扬州路)淮安路(治山阳,今江苏淮安)泗州(治泗州故城)。

  

〔明朝、清朝〕

  明清时期,今明光市境内无建置,仍为4个州、县边缘地区。其中,定远、滁州(县)、来安县变化详见有关县本阶段历史沿革,盱眙县则先属凤阳府泗州,后属泗州直隶州。本文从略。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民国前期,定远、来安、滁县、盱眙4个县均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6月2日,均改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今府城镇)。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

  民国21年11月初,创嘉山县(治三界镇),属安徽省第五专区(专员驻滁县,今滁州市区)。27年7月,嘉山县改属第六专区(专员驻泗县)。11月10日,第六专区属安徽省皖北行署。29年2月2日,撤销皖北行署。7月,将嘉山县改属第九专区,33年4月,第九专区由第五专区代管,仍之。34年9月复第九专区,嘉山县属之(次年10月,专员公署驻嘉山县区明光镇,今属明光市区。在此之前,嘉山县政府先后流亡于自来桥及全椒县古河镇等地)。

〔附日伪政权〕

  民国27年1月2日,日军沦陷嘉山县城三界镇,将之烧毁。于2月中旬,在明光镇组建“维持会”汉奸政权。7月12日,嘉山县伪政权改属“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安徽省”(驻蚌埠)。10月28日,“安徽省维新政府”正式成立。民国29年(1940年)3月,“安徽省维新政府”并入南京汪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9月20日,汪伪“安徽省政府”(仍驻蚌埠)成立。32年7月25日,汪伪“嘉山县政府”改属“安徽省第三专区”(专员及县政府均驻明光镇)。34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嘉山县政府也草草收场。日伪政权仅控制明光、张公岭、三界、管店、三和集等地。

〔中国共产党建政·抗日战争期间〕

   今明光市境内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津浦路东专员公署(驻盱眙县时家集)所建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盱嘉办事处(1943年3月,并盱眙、嘉山2个县抗日民主政府设。民国33年10月,又分设)、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2月在自来桥创建)、盱凤嘉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至1945年设)。这些抗日政权于34年11月后并为嘉山县,改属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直至35年9月北撤取消。

〔中国共产党建政·解放战争期间〕

   民国37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了江淮行署。6月4日后调整的嘉山县属第一专区。38年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嘉山县城明光镇。2月,先后成立嘉山县人民政府和明光市政府。4月,改明光市为明光区。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公告,嘉山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建国,嘉山县仍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滁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撤销滁县专区,嘉山县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

1961年4月7日,撤销蚌埠专区,恢复滁县专区,嘉山县属之。

1968年8月12日,嘉山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0年3月,嘉山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嘉山县人民政府。

1992年12月20日,嘉山县改属省辖地级滁州市。

1994年5月31日,撤销嘉山县,改设县级明光市,仍属滁州市,至今未变。

明光撷景

政务新区(王光叶攝)

明光老街

嘉山公园(王光叶攝)

老嘉山仙人桥

黄寨草场

山公园(王光叶攝)

嘉山秋色

抹山寺

南湖公园

皖东丹霞大横山

山公园(王光叶攝)

金泊岗

莲   园

抹山孔雀山庄(王光叶攝)

九道湾公园

跃龙冈

八岭湖漂流

抹山孔雀山庄(王光叶攝)

老街夜韵

女山地质公园

跃龙湖畔的洋妞

抹山寺一角

尿布滩

女山湖畔

老街石雕

跃龙湖(王光叶攝)

栖凤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