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果律,相关性,与贝叶斯

 HAINABAICHIAN 2023-05-19 发布于陕西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起投资策略,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

朋友C君认为投资应该知道准确消息来源(最好是可靠朋友的内部消息),市场逻辑,最后要能清楚的得出结论:这支投资标的为什么会涨,你才能冲上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know how。

这也是广大股民们天然默认的投资修炼之路,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毛病。

而我当时的反驳论点是,普通人怎么做到以下这些呢:

1、输入:准确、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获取。

2、专业:基础扎实、体系完整的投资知识。

3、计算:“韭”经检验的、成熟的策略系统。

4、输出:择时、买卖操作的精准定量控制。

做到这四步才能叫做know how,但是普通人可能么,这些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头部基金公司的老牌经理,带着几十个顶级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团队,在一个如此财力、智力、人力加持下才能做到的事情。

普通人获取的信息零散、滞后、真伪难辨,不具备也不想学习金融财会知识,没有形成能写下来的交易策略,每次交易策略都还是凭感觉去选时机,甚至没来由的估摸一个数字来做买卖操作。

换句话说,普通人妄图通过因果律去预测市场,注定是掷色子。

01   凡事有因,诸因生果

因果律,最初源自人类大脑的直觉认知,在哲学上形成了明确的定义,在物理学上又神合时间的单向不可逆性(或熵增定律),不论是普通人还是科学家,我们依照于它去认知学习,行动。

人类用它解释现象(由果推因),用它预测未来(由因及果)。

但是想要应用因果律做预测,人类会遇到2大障碍:

1、障碍一:因果律需要建立在对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底层机理解释,但人类永远走在总结规律的路上,难以企及本源。

抛一个苹果,我们知道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会以什么样的速度与抛物线落下。

但是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学中,只是在低速宏观世界里的近似规律公式,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给出了更本质的解释:引力只是时空弯曲带来的结果。

结束了吗?没有。

爱因斯坦直到去世(1955年),也没能将引力与电磁力框进大统一理论。而到了当下前沿科学中,我们熟知的物理界四大基础力(电磁力、引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中,除了引力,其它3种力分别发现了各自的传播子(光子、胶子、w玻色子&z玻色子),并借此完成了物理学的局部统一。

唯独引力的传播子(引力子)人类至今没有发现。没找到引力子,人类对引力的认知还是只停留在更高维度的经验科学,而非洞穿本源的认知。

如果有上帝,面对人类无穷无尽的因果溯源,我相信在设计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时,他可能的预防方案之一是:掷个色子让它们随机去吧!人类发现了量子力学这种建立在概率思想上的反常识理论,也许就是造物者对因果律的某种回应:

人类只能捕捉概率,却无法手握变量,操纵未来。

2、障碍二:越是复杂的结果预测,越依赖于大量的信息输入,其结果的正确性越脆弱。

反过来理解,我们就可以形成行动指导:

如同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低速宏观运动,因果律适用于【先验规律确定性强,输入变量少】的简单系统中。

也就是精简你的预测目标,大量砍掉你的预测系统的输入变量,让系统更简单更垂直,你才有机会总结历史规律,提高一些预测未来的胜率。

再翻译成人话,就是把复杂系统简单化,找到核心要素变量,提炼常识规律做执行。

回到投资领域举例去看,普通人与其跟风到处买,不如就几十年如一日的盯紧一个版块方向,深度理解这个行业版块、这家公司,你才有可能从因果律得出相对正确的投资判断。

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案例:

熟悉段永平的人,会发现他总在雪球上说自己这看不懂,那看不懂。一方面是谦虚,一方面也是大实话:在他有限的精力中,选择只去盯住他100%看懂的几个版块方向,看懂这一小片海的潮起潮落,也就轻松踏浪。

02   诸因相连,因果难辨

做运营的同学在一开始接触数据分析时,会被告诫:

你要分清A、B事件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伴生的正相关性?

如果是前者,那么A可以解释B的发生,这个作用传递机理可以为我们所用,如果是后者,你要当心了:

因果律背后,A、B事件一定具备相关性,反过来相关性背后,可能有因果关系,也可能没有。

但有时候,一个事件的结果由[A,B,C,D,E...]一系列要素共同决定,面对海量的因(数据),请问你要如何发现这背后的运动作用机理?

很多人稍加思考会给出答案:先做相关性分析,总结规律,再根据规律现象进一步做假设、找原因,最后拿假设去做预测,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但当要分析的系统越混沌,数据越海量,动因机理越复杂,求证的难度与成本也会远超普通人的可执行空间。

例如:你要做市场预测,做大数据分析。

也许普通人尽其所能的拿到充足的数据资源,并挖掘与应用相关性规律,会比完整的因果分析求证更高效。

如果你的优先级中:Result > Know how,在有限的精力与知识储备下,直接利用浮于水面的冰山上相关性特征,比深度潜入水底探测整座冰山的全貌更有效。

举个例子,量化投资中,比起要TopDown的通过因果逻辑建立投资框架,有时候决策系统更依赖于强相关性因子直接去作为输入参数,而这些股指因子数据你完全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买到。

在充分运用相关性达成结果的过程中,你可以再去识别它们背后的机理:是因果关系,还是同在一个系统中,由一个更为上游的前置原因所触发。

这时候,相关性提炼可以帮你一定程度的完成你对客观世界的因果性认知。

03    始因非终,由果迭因

由因果律、相关性的前述讨论到此,你的困惑可能会变得更多:

1、第一部分:人类对因果律的应用,只是凭借大脑直觉,把先验确定性极强的规律(概率)视作底层原理,其实难以真正的做出原因解释。

2、第二部分:普通人哪有那么多海量的数据可以获取,来做相关性分析?普通人难道就不配去总结自己的因果认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预测)?

如果把这两个问题再总结成一个呢:

我们如何在数据有限(=观察样本=人生经验)的情况下,持续逼近对真相的机理解释,并对未来做出预测,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理工科同学看到这个提炼后的问题,也许要迫不及待的站出来高呼:贝叶斯定理!

这里给出非公式化的贝叶斯定理解释:

后验概率(B事件发生后,A事件发生的概率)

= 先验概率(不知道B事件时A事件的主观猜测概率)* 调整因子(B事件发生对A发生带来的影响)

在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爆发的今天,贝叶斯定理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金融、医学等领域。

贝叶斯定理的底层思想是:

如果你知道全部的因,你就能推算出果的概率(即上帝视角下的古典概率)。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缺乏足够的输入数据(判断依据),因此你先做个主观盲猜,拍脑袋先定一个初始概率,再去根据后续的观察不断修正你的调整因子,使得后验概率的准确性不断提升。

图片

听上去还是很无感?再换句话翻译: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调整,多次迭代。

它给出了我们几乎是唯一可以触及(而不是到达)彼岸的方法:通过持续的迭代修正自己的认知。

但是,很难。

因为人性天然的厌恶不确定性,所以很多人对新事物放弃尝试,这首先就没了初始概率的设定,很多人抱定初始概率(认知)一定是对的而不愿意求证修改,这就没了调整因子去修正提升,很多人修正一次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这就导致提升的空间极其有限

这么几层差距下来,大家的结果千差万别:高手把自己活成了贝叶斯定理,而普通人只是高手的执行工具与验证对象。

04   捕因捉果,心存敬畏

到这里,我们可以形成3条能有效指导行动的原则:

1、对复杂系统做简化,提炼核心要素变量,依照常识规律做执行。

2、如果不能做简化提炼,且数据量充足,那么遵循:相关性>因果律。

3、面对【系统复杂,输入变量有限】的情况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调整,多次迭代。

贝叶斯定理,刚好也是一座桥,帮助我们完善对这个客观世界的主观逼近,建立我们自己的认知体系:

【相关性提炼→贝叶斯定理→因果认知】

再进一步畅想,当下快摸到人工智能奇点(也许已经突破了)的AIGC发展,也正是借助贝叶斯定理的思想,在不断迭代复杂系统与新增变量参数的过程中,逼近对彼岸的概率触达。

但是,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哪怕真有菩萨洞察诸因机理,也害怕果报缠身,何况凡人不是菩萨神灵,对果的预测与追逐更会变形。

因此每当你的贝叶斯后验概率提升一丝一毫,都要告诫自己:你还不是菩萨。

不仅仅是因为要对成就保持谦卑,更重要的是保持对彼岸的好奇心。

用一张笔者自己设计的图作为本篇结尾,它也是本号的Logo图像,寓意来自Dunning-Kruger Effect(邓宁-克鲁格效应):

图片

昨日愚昧颠:初始概率认知

今日绝望谷:调整因子迭代

明日开悟坡:逼近真实概率

———————— 既要又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