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调为母则刚,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女孩不愿结婚生娃

 平凡凡在成长 2023-05-19 发布于浙江

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人施暴,做母亲的不但无动于衷,还对施暴的人奉承讨好,这样的人是不是不配做母亲?”

看了最近的热播剧《不完美的她》,闺蜜一脸愤怒地问我。她说的这个人就是剧中的穆静,一个为了生存,投靠了“变态”男人的单亲妈妈,尽管知道这个男人一直在虐待自己的女儿莲生,但她不敢怒,更不敢言,装聋作哑地继续带着女儿和男人生活在一起。

我知道“骂”她是政治正确,民生所向,但我却骂不出口。因为“没有一个残酷的行为,不是基于无法言说的脆弱”。看到穆静,总让我想起先哲阿德勒一百年前说的这句话。

不堪的背后是鲜血淋漓的生存需求

我知道在大肆鼓吹女性独立,宣扬“女性最好时代已来临”的今天,更多人想要看的是不靠男人,凭一己之力就能实现华丽逆袭,个人事业和孩子成长双丰收的时代女性。

所以,我们喜欢看韩剧《山茶花开时》里的女主山茶,同样为未婚先孕的单亲妈妈,但她靠却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既带娃又经营酒馆,最终不但赢来爱情第二春,还惹得孩子生父留恋不舍,想要破镜重圆。

看,多解气!哪怕未婚先孕,哪怕没有学历,哪怕无依无靠,但只要善良又勤劳,最终都能实现逆袭!

但在现实生活中,像山茶这样毫无背景,也没有经济基础,还带着一个婴儿期的孩子,在完全没有人帮衬的情况下,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独自经营酒馆的情况,几乎不可能。

韩剧,是将现实滤镜了好多遍才播给你看的成人童话。

而赤裸裸的生活从来没有那么多彩色的泡泡,有的是鲜血淋淋的伤痕和无数挣扎之后却依然可能失败的现实。

被男人反复伤害,却依然离不开男人,有时不是因为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是因为生存。就像有位网友说的那样,她说,即便自己从小和母亲一起被父亲家暴,但母亲从来只会忍气吞声。当她18岁那年操起身边的扫帚劈向父亲时,却被她母亲劈头盖脸地一顿打,边打边骂她是个“白眼狼”。她整个人都懵了,上大学后每隔三年才回一次家。直到最近一次回去,她母亲才说出了真相:离了你爹,我一个人没法带大你,何况你还要上大学,怎么能跟他闹翻?

她心中酸楚。虽然对母亲多年来对父亲的曲意逢迎和对自己所遭受伤害的装聋作哑,她依然无法释怀,但却不得不承认,父亲作为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是得罪不起的。

或许这也是我们不喜欢穆静这个角色的原因,因为她活得太普通、太真实,狗血得就像我们身边曾经发生过的,不想再回想的某个人、某件事。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为自己和孩子提供保障时,自尊、颜面,甚至身心健康,都会让渡给“生存”。

我想起池莉在《云破处》中借女主角之口写的那位阿姨,默默忍受丈夫猥亵、强奸自己的外甥女,却没法揭穿,更不敢告他,因为“她离不开他,他不能坐牢,她有三个孩子和一个外甥女要养,靠她一人是不成的”。

我们在怒其不争的同时,更哀其不幸。

阳光的背面还有阴暗晦涩的角落 鲜为人知

当然,在努力争取平权,经济独立能力越来越强的今天,女性总体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据民政部统计,当今在所有离婚案件与诉讼中,女性提出离婚的比率高达70%至80%。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已经有能力不再忍受“家暴”“妈宝”“轻视”“出轨”……

这是好事。但是在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在择偶和婚姻面前,拥有更强议价能力的今天,仍然还有女性的生活和几十年前一样: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没有自给自足的工作机会,依靠一个男人生活下去,依然是她们维持生存最保险的方法。

在西部边远山区的村落,这样的姑娘仍然不少。同办公室的90后姑娘小周是他们那个村落唯一一个上了大学走出山区的女孩。小周得益于有一对从事教师工作,深谙教育意义的父母,但其他姑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横行的山区,很多女孩没念完初中就已辍学,帮家里干农活到成年后嫁人。如果碰上个好男人,算是走大运;如果碰上渣男,这辈子恐怕只能忍着。

但神奇的是,当孩子受伤时,教育失当时,不论孩子的其他家人怎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斥责他母亲的失职,但却很少去思考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中其他的变量。就像我们只会怪灰姑娘的继母如此心狠歹毒,却从不追究灰姑娘的父亲为什么从来不曾发现女儿遭到虐待?作为父亲,他为什么没有站出来保护女儿?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向来对女性的苛责远高于男性。

理解、关心、帮助、支持,让重生和幸福成为可能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只有“贤妻良母”之说,没有“贤夫良父”的概念。就像易中天先生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说到的那样:当人们认为一个孩子“缺少家教”时,便会骂他是“没娘养的”或“没娘教的”,绝不会骂到他父亲头上。可见一个父亲在家里,其实并不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付什么责任。

养孩子似乎就是女人天生的责任,把孩子当作生命的全部去珍惜、爱护,才是作为一个母亲应有的态度。而坚守这一信条的,往往女人比男人更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婆婆不顾孕期媳妇的各种不适,都苦口婆心地劝她要把肚子里的孩子放在第一位,因为做了母亲,你就该坚强,就该事事以孩子为先。

但在一味强调成为母亲后,女人就该“为母则刚”的论断下,我们忘记了,女人在作为母亲的同时,她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和你我他一样,有弱点、有需求的普通人。

一味鼓吹母性的自立与强大,而无视女性作为普通人的需求和弱点,是对女性的另一种迫害和道德绑架。

在女性独立意识越来越觉醒的今天,这样的“绑架”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女孩不愿结婚生娃,因为生育后承担的风险成本太大。就像朱雨辰的母亲坦言自己的女儿年过40依然不结婚,是因为从小看母亲对弟弟的付出,觉得自己承担不了,放弃了结婚生子的念头。

而自2015年“二孩政策”开放以来,我国的生育率不但没有出现预期的激增,反而持续走低,因为“社会并没有在妇女的生育保护上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统计室主任、研究员王广州如是说。

如果我们认可女性育儿对社会的意义,更需要做的不是将育儿的责任和过失都归咎到女性头上,也不是大肆鼓吹女性的开挂和逆袭;而是给予已育的女性更多的理解和关心,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学习机会,支持她们成长和自立。

或许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穆静和莲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重生和幸福的机会。


这里是“少爷的大后方”,在育儿育己的路上,陪你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