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的所有书都是相连的吧!

 置身于宁静 2023-05-19 发布于浙江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你知道吗?世界上所有的书都是相连的。这个道理旧书市之神曾告诉过森见登美彦笔下的那位少女。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书单,从萨莉·鲁尼的《正常人》出发——像魔术师从黑色礼帽中变出一只接一只的兔子那样——讲述这些看似无关的书之间的奇妙联系。

📚

1. 《正常人》中,男女主人公康奈尔和玛丽安的第一次亲吻发生在玛丽安的书房,在那之前,她刚刚借给康奈尔一本《下一次将是烈火》

正常人

Normal People

[爱尔兰] 萨莉·鲁尼

钟娜 译

群岛图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康奈尔和玛丽安在爱尔兰西部一个小镇长大。在学校,康奈尔备受欢迎,玛丽安则被视为怪人,独来独往。然而,一次令人怦然心动的对话,改变了两人的关系和他们今后的人生。

一年后,两人都来到都柏林的圣三一大学念书,在派对中重逢。此时的玛丽安活跃于大学社交圈,康奈尔则成了边缘人,腼腆而缺乏自信。大学数年中,两人各自与他人交往,但似乎总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磁力,将两人彼此拉近。他们究竟该如何拯救彼此?人怎样才能改变另一个人,人如何才能说出内心感受让别人真切感知?

下一次将是烈火

The Fire Next Time

[美] 詹姆斯·鲍德温

吴琦 译

99读书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一次将是烈火》是詹姆斯·鲍德温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集,全书由两篇信件组成。第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动》最早刊登于《进步》杂志,是作家在美国黑奴解放运动100周年纪念时给侄子的公开信,讲述了非裔美国人如何经历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对黑人的狭隘定义,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最早发表于1963年的《纽约客》,当时正值亚拉巴马州发动的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鲍德温凭借其对“国家的黑暗现实尖锐剧烈的批判”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鲍德温深刻地指出种族歧视的根本来源于白人对权力的病态迷恋,以及他们面对公义和历史的虚无与恐惧,号召黑人和白人抛弃黑暗的肤色政治,共同承担起艰难的历史责任。

2. 《下一次将是烈火》是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散文集,同时,他也是一位同志作者。同为同志作者的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在《纽约时报》by the book栏目接受采访时,将鲍德温列为“假如你要举办一个文学晚餐派对会邀请的作家”第一位。

3. 托宾以德国诺奖作者托马斯·曼为主人公创作了历史小说 《魔术师》,当故事发展到曼的流亡岁月时,托宾写道:“他只能在美国写出《浮士德博士》,因为美国没有把浮士德的交易视为其立国神话。”

魔术师

The Magician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柏栎 译

群岛图书

上海译文出版社

《魔术师》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德国边远小城吕贝克拉开帷幕,年轻的曼向父亲隐瞒了他的艺术抱负,向所有人隐瞒了他的性取向。 他娶了慕尼黑最富有、最有教养的犹太家庭的女儿 卡提娅,生了六个孩子。完成数本重要作品后,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反复期待他的政治表态。在愈加严重的战争阴影中,他逃离德国,前往瑞士、法国,再到达美国。

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家庭传奇,背景跨越半个世纪,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托宾精心打造了一个复杂但富有同情心的作家形象,他一生都在与自己内心的欲望、家庭和他们所经历的动荡时代斗争。

浮士德博士

Doktor Faustus

[德]托马斯·曼

罗炜 译

上海译文出版

《浮士德博士》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在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为了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而与魔鬼交易,最终堕落败坏的直至疯癫的经历。作者本人也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另眼相看,视其为 “一生的忏悔” “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是作家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

4. 德国古老传说中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的故事在 《浮士德博士》中获得了现代版本,其中魔鬼象征着纳粹统治。

这本书在美国的出版方是克瑙夫出版社,该出版社在1960年代被兰登书屋收购后,由 罗伯特·戈特利布担任总编辑,戈特利布写有一本回忆录 《我信仰阅读》

我信仰阅读

Avid Reader: A Life

[美] 罗伯特·戈特利布

彭伦 译

大方

中信出版集团

1955年,一位酷爱阅读的年轻人加入了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他一路升至主编,又跳槽到负有盛名的克瑙夫出版社当总编辑,后来还曾执掌《纽约客》。70岁时,他成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编辑,做出了数月狂销200万册的克林顿传。他,就是罗伯特·戈特利布。

他的出版成就离不开阅读,阅读就是他的信仰。翻开这本书,这位传奇出版人将带我们走进美国出版的黄金时代。

5 . 《我信仰阅读》中,戈特利布写到自己的职业成就之一是编辑了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当时契弗已经出版了多部受欢迎的作品,但尚未有这么一部能代表他综合水准的合集。

这部合集中收录了一篇名为《再见了,我的兄弟》的短篇, 海明威曾为了这篇小说喊妻子起床阅读。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

Collected Stories of John Cheever

[美] 约翰·契弗

冯涛 / 张坤 译

译林出版社

如果你还能笑得出来,就说明这生活不算太糟。契弗笔下的人物,尽管承受着平庸日常的磨折,却依旧心怀理想中的简单生活。在再晦暗的时刻,碰撞再漂泊的际遇,心中那个纯真善良的少年都没有离去。

这61个故事,写到人生的各个面相:职场、房租、婚姻、育儿、旅行、看心理医生……每个似乎都在讲述“我”的一部分。相对于卡佛,他没那么阴郁荒凉;相对于海明威,他更加广阔、反讽,而且活泼俏皮。《广告狂人》的创作人马修·维纳说,契弗的声音充满讽刺、喜剧和苦痛,是他一直想要模仿的人。

6. 海明威的编辑是麦克斯·珀金斯,在海明威写给珀金斯的信中,他常常对珀金斯的另一位作者菲茨杰拉德颇有非议,这些内容记录在了珀金斯的传记《天才的编辑》中。

天才的编辑

Max Perkins:Editor of Genius

[美] A.司各特·伯格

彭伦 译

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国出版史上,鲜有比麦克斯·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菲茨杰拉德称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对他的敬意。他是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与他们共渡写作的难关,给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创造性的意见。作为一位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 司各特·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本书是一位编辑大师扣人心弦的文学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肖像,“一部叹为观止的文化史力作”。

7 . 《天才的编辑》浓墨重彩写到的另一位作者是 托马斯·沃尔夫,其成名作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写就的 《天使望故乡》,这本书鼓励了 菲利普·罗斯的创作:

“我十六岁时倾心于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他让我下定决心要以文学为一生志业。”

天使望故乡

Look Homeward, Angel

[美] 托马斯·沃尔夫

宋碧云 译

一頁folio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说以南方小城石匠甘特家的小儿子尤金从出生到十九岁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甘特一家几代人动荡而矛盾重重的生活,铺陈细腻,笔力澎湃,仿佛波浪层层漫涌般以时序推进,众多复杂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纷然杂呈。

在这部自传性作品中,二十九岁的文学天才沃尔夫以无比的真诚进行着自我曝露与探索,以超越年龄的成熟讲述人世悲欢,讲述青春的困顿与迷惘,描绘了一幅自己的“青年艺术家画像”:“在自己内心的城市里、在自己灵魂的大路上,我要找到被人遗忘的语言、失落的世界,以及一道可以进入的门。”小说如歌如泣,喷薄着生命的激情,影响和感动了无数读者,被许多人奉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书。

8 . 菲利普·罗斯采访了全球各地的七位杰出犹太作家,撰写了一本 《行话》,其中第一位便是奥斯维辛幸存者普利莫·莱维,后者将自己在集中营里的经历写进了回忆录《这是不是个人》

该书出版时, 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热情推介。

行话

The Shop Talk:A Writer and His Colleagues and Their Work

[美] 菲利普·罗斯

蒋道超 译

上海译文新文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行话:一个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是菲利普·罗斯全集中的两部评论集之一,主体部分为访谈录,另有评论文章数篇。

菲利普·罗斯作为一个好奇的读者和刁钻的同行,采访了全球各地的7位杰出犹太作家——普利莫·莱维、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伊凡·克里玛、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米兰·昆德拉和爱德娜·奥布莱恩——从这些作家的成长经历、创作动力和所处的大环境入手,非常直接地向他们发问。他们谈自己也谈同行圈子,探讨了个人所受的创作影响与文学主张,在经历过奥斯维辛、大屠杀、抵抗年代或远走他乡后,如何与自己和解、对外界做出回应,追寻高度个人化的艺术的想象之路。

这是不是个人

SE QUESTO E' UN UOMO

[意] 普里莫·莱维

沈萼梅 译

99读书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 11个月的地狱梦魇。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暴力。

9 . 卡尔维诺在他的非虚构作品 《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里写道:

“一本书,千万本书的书海。也许每本书都是从另一本已经写成的书中诞生的,就像生物繁殖一样——这样的想法让人联想到存在主义:如果是书稿自己写成了自己,而作者只是一种工具,当书稿书写自己时恰好传经他的手中,那么也许并不是我们在写书,而是书在写我们。”

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

Mondo scritto e mondo non scritto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王建全 译

译林出版社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帕洛马尔》的灵感源自哪里?《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将为您揭示卡尔维诺文学创作的全部秘密。

本书是卡尔维诺一生从事写作、出版、翻译事业的经验之谈。卡尔维诺为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重新划定了边界。文字始终在突破沉默,敲击着牢狱的围墙,影响着这个非文字世界。

END

BONUS

稿件初审:骆玉龙

稿件复审:董彦乐

稿件终审:刘 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