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教练是一门艺术活,德约科维奇东山再起值得你反思

 网球江湖 2023-05-19 发布于北京



一直在路上

曾经的塞尔维亚雄鹰德约科维奇飞回来了,是继四巨头中费德勒、纳达尔瓜分2018四大满贯蛋糕中的又一员,正如 “ 沙皇 ” 萨芬直言如今的男子网坛太不正常了,让一群老男孩统治着,但对这也许正合球迷的朕意。

小德此届温网赛前并不被看好,但却在半决赛与纳达尔上演了堪称近些年少有的经典战役,另球迷看得大呼过瘾。尤其在发球局中的发球更是吹响了进攻的冲锋号,正如小德在《SERVR TO WIN 》中所说的:“ 我必须打出一记完美的发球,让对手失去平衡,拿回局面的主控权。我如果要有一丝反击的机会,就必须发出我这辈子几十万次发球之中最好的一次,感觉挥动的网球拍变成了雷神索尔的锤子一样。 ” 决赛时的轻松与世界杯的撞车也阻挡不了球迷一再追问,小德你真的回来了吗?你怎么回来的?

广大球迷一直在质疑小德频繁换教练的 “ 闹剧 ” ,从贝克尔、阿加西、斯泰潘内克再到功勋教练瓦伊达,简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教练,但其中有一位岿然不动的 “ 背锅侠 ”——精神导师佩佩·伊玛兹。


其实小德经历的是职业球员都会遇到的低谷瓶颈——“ 高原现象 ”(成绩平平或下滑严重),小德自认为或许问题不在生理,而是在心理,才勇敢尝试冥想、瑜伽,努力让自己内心保持平静,像上瘾一样的训练,每天14小时,一心一意只想着提升心理和身体能力。

其实 “ 高原现象 ” 是体育世界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原因很多,与年龄、斗志、伤病和生活等多元因素有关,从这意义讲,到达巅峰的球员都奋斗在归来的路上,有的人可能再也无法归来,但伊玛兹却被球迷冠以小德走火入魔的 “ 巫师 ” 美誉了。

贝克尔更是与其水火不容,与德约分手后道出了其中执教理念冲突之谜:“ 网球是全世界最自私的运动,要取得成功,你必须抛弃家庭,一切都取决于你一天24小时和一周七天的表现。” 

 这显然与小德生活理念有冲突,但问题是小德已经在贝克尔这一执教理念下收获颇丰了,换句话就是收益后,才说大家理念分歧,事实真是如此吗?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需回到小德童年的一段往事说起。

似水流年往事

德约科维奇儿时在爸爸披萨小店看到桑普拉斯捧起温布尔顿冠军后,就知道有一天冠军会是自己,相信大多数孩子在6岁的时候,都还没有决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过小德已经决定了。

伯乐伊莲娜·戈西奇那时总是问千里马小德:“ 你希望成为伟大的球员吗?你愿意在今后的七八年里都这样努力的练球吗,有时带着笑容,有时带着眼泪?”小德的回答永远是一个字:想!参阅《网球圣经:青少年逐梦神龙大侠》。

科索沃战争阻挡不了我的网球路

我会去找到刚遭到北约空袭的地方,

心想,如果昨天轰炸了某个地方,

今天可能就不会再来……

空袭、炸弹、爆炸……,即使到了今天还是会让小德内心充满恐惧。成名后的德约科维奇一直心系慈善,曾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和和平与Peace and Sport任命的 Champions Peace职务 ,于2007年成立及资助塞尔维亚青少年教育与生活的基金会。


也许正是童年的战火的魔咒在时隐时现的捉弄着小德吧,所以主张 “ 爱与和平 ” 的灵修大师伊玛兹更能倾听和走进小德的内心世界

小德在自传《SERVE TO WIN 》中说:“ 我有一个梦想,不只是要成为顶尖的球员之一 ”。 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相信这也是与心灵导师伊玛兹合作的一个原因吧?参阅《 为德约科维奇打call ,节后旺旺练起来》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一个真实、活生生的伊玛兹:

“ 心理医生 ” 伊玛兹

西班牙人伊马兹曾也是一个壮志凌云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最好战绩是打入1998年法网第二轮,ATP最高排名达到176位,居然找到了伊玛兹打球时的影像,一起欣赏下凌厉的正手进攻:

居然是帅气的单反,当初的伊玛兹一心只想当一个好球员。

但怎么变成了灵修大师呢?这得归咎于长期困扰他的神经性贪食症(暴食成瘾),这是一种成瘾性的精神疾病。伊玛兹现在所尽可能与公众分享那些把自己从 “ 迷茫 ” 中救赎出来的 “ 东西 ”,帮助人们追寻内心的本真,也就是他追求的 “ 爱与和平 ”理念,贝克尔嘲讽伊玛兹光靠爱的拥抱是解决不了小德的心理问题。

所以,给伊玛兹定义为 “ 心理医生 ” 更恰当,依靠其当球员的经历加上类似于 “ 信仰 ” 的 “东西 ” 让小德在种种非议中找回自信。

关于灵修大师的 “ 冥想 ” 很容易让乌合之众往玄学上想,其实可以从心理学上的 “ 专注 ” “自信 ” “ 控制 ” “ 目标 ” 等概念来理解就见怪不怪了。

与冥想捆绑在一起的还有一项运动就是瑜伽,YOGA是对内心的认知和控制,也有解释为 “ 结合 ” 意思,欣赏下小德的瑜伽动作。

小德拥有超人的柔韧性,可能是受益于长期坚持瑜伽练习吧!

关于此次温网小德满血归来,是灵修大师的功劳,还是请回功勋教练瓦伊达的英明呢?相信只有小德自己最清楚,有时教练就是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的角色,一好百好,成绩不好就是替罪羊,风光与压力下的职业网球教练也是一个高危下岗职业。

最糟糕的挫败,

不是失败本身,

而是不去尝试。

在你水平处于高原现象时,

你是勇敢尝试换教练还是坚持原配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