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轫于心:柏衍谈网球运动员从青少年迈向职业的心智成长

 网球江湖 2023-05-19 发布于北京

柏衍简介

⭐️ 青少年排名世界前10;

⭐️ ATP最高排名:单打200,双打109;

⭐️  2019年ITF男子世界第一;

⭐️  2021年获得全运会网球双打银牌,单打第八;

⭐️ 职业生涯共获得20个ITF单打冠军,13个双打冠军;5个ATP挑战赛双打冠 军;

⭐️ 青少年和成年都参加了全部的四大满贯赛事;戴维斯杯中国队成员。

青少年转入职业赛的得失
(一)年少早成名

10岁参加日本名古屋友谊赛后,我便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打全国青少年赛,在10岁到16岁期间包揽了几乎各个年龄段的全国冠军。11岁跟随国少队去欧洲打巡回赛,16岁在国青队跟澳大利亚教练一起训练并开始征战法网与温网等国际青少年赛,一边打ITF国际赛一边打成年赛进行过渡。17岁澳网青少年赛单打进入前八,世界青少年排名达到前十,然后我正式转入职业球员。对于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我在青少年时期因网球而认识世界与改变人生,注定我要走一条少人走的网球心路。

(二)不适宜的抉择

17岁时,我在经验不足的情况做了一个不理智的选择:由青少年转入职业球员。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不继续去打青少年赛?因为冲击到青少年第一就会有更好的赞助商与经纪公司合作,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当时一方面原因是接触国际职业网球比较少,不知道这条路具体怎么走;另一方面原因是ATP排名一直在快速提升,不到一年就已经达到350,再三斟酌背后涉及的利益、隐患与诸多因素,让我在当时做出了不适合发展的决定。

(三)自我的反思

青少年球员在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训练目标与任务,在进入职业赛道之前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综合条件作保证。青少年与职业比赛的强度完全是两个概念,不是看一场比赛的强度,而是看一年强度的累积。青少年比赛需要的身体技术、体能与心理等综合实力的60%就足够了,而职业比赛的对手更强、压力更大、比赛更残酷,对球员的身体开发是不断向极限推进的,若身体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基础不够坚实就会种下伤病的隐患。

我天生是意志力强大的球员,可以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导致了我对身体的过度自信、开发与透支。很多人期待我进入ATP前100,当时年少被排名所迷惑,过度训练与不合时宜参赛导致了身体地基的“崩塌”。在随后的一两年间内,我看到的更多、沟通的更多、遇到好的引路人更多,自己也更加自律严谨的训练,才算真正意义上融入了职业巡回赛的圈子。后来我反思这段经历,主要是对“从青少年到职业赛过渡时需要怎么样的基础”缺乏必要的认知,即综合竞技力到底到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适应职业巡回赛长期的强度以及比赛之间的如何进行训练,这二者之间是息息相关,是转入职业前最需要明确的两件大事。另外当时受经济条件限制,团队中缺少经验丰富、长期跟随巡回赛的体能师,职业治疗师和职业网球教练。

迈向职业网球的心智成长
(一)培养成长的网球思维

很多青少年球员因为无法建立成长的网球思维,导致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进而在结果不如意时就会产生情绪崩溃、思维混乱、困惑、放弃等消极现象。青少年球员在迷茫之时常常会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才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的哲学问题。青少年球员需要在教练帮助与引导下建立自己独特的网球思维,锻炼思考和学习能力,并不断训练和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他们也会通过学习网球之外的一切事物来不断改变思维、观念、视野和塑造相对正确三观,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去思考如何从本心到社会需要之间打通一条成长的路径,最终形成一个真实的自我。

网球本身偏向于个人运动,职业网球则是一段孤独且漂泊的旅程,无论是赛场上的竞争,还是场下的生活,都需要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球员从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养成积极、独立的生活习惯,创造属于自己思维的游戏方式:训练中,100%的付出,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比赛中,全情投入并规范自身的比赛行为,无论结果如何,都努力拼到最后一刻;在场下,多与优秀的球员成为朋友,相互促进去做正确的事情。

(二)追寻心灵依靠的安全基地

职业巡回赛就是适者生存的战场,若球员一直不能赢,就得不断倾尽所有。家庭条件好或有赞助商的球员,会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调整,而大多数球员只有不断的刺激自己进行残酷的训练,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当身体受伤、心理危机、输球等低谷时,球员需要一个追寻心灵依靠的“安全基地”来休息调整,以便重新出发。“安全基地”既可以是长期、温馨的训练基地,也可以是心灵的“伊甸园”,比如家人、爱人、朋友、心理师等。

当巡回赛中某些特殊的环境将“安全危机”放大时,球员就会心累或疲于应付比赛。比赛与训练、生活之间息息相关,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要以一个开放的思维来接受这种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安全”训练。青少年球员都有“迷一样自信”的职业梦想,若从家庭或教练方面都不到信任与激励,他们的热情就会被打消,进而会迷失方向。另外青少年球员若长时间处在输球的低谷期,会不知道目标在哪里,每天只是迷茫的、机械的重复训练和比赛。因此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必需要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安全基地”,在保正“安全”的训练条件进行调整和多元化训练。

(三)选择符合性格特点的训练方式

青少年的网球技术从14岁开始就差不多定型了,现在大多数青少年球员还是将技术学习误当成训练的全部,这时应该进行有计划选择符合性格特点的训练方式,具体包括战术、战略与打法定型等。例如雷厉风行的球员就要在发球、快攻、发球上网或随球上网等直接利落的得分手段上下功夫;心理素质好的球员适合发展多回合多拍的打法;痛恨失败的球员,要帮助他理解失败对成长的意义。

我的成长模式跟国内大多数球员不一样,无论接触到多么优秀的教练,我都有自己的思维准则,教练能教给我的就去学,但借鉴有取舍。从传统角度来看,很多教练会说我这种性格的球员不听话,家长也会说不听话。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针对性格特点来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例如我喜欢体验不同运动项目来取长补短,在足球赛中一定要跑到“抽筋”才算尽兴。

(四)提高训练周期的运行效率

能做好事情的人,并不是“马力最大的”,而是效率最高的(沃伦·巴菲特)。训练的高效率是青少年积累迈向成功底蕴的重要一环,虽然训练方式五花八门,但总有一个对个体球员来说是最适合和最有效率的。很多球员训练完后要牵伸,而我却是先要做冰水浴然放松后再去做拉伸,若先去拉伸我就会抽筋。最高效率主要体现在训练周期的安排上,训练周期一方面要跟比赛规划相结合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球员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统筹制定训练方案,一般来说短期训练是三个月,长周期要达到一至两年之久。教练与球员之间良好的沟通是提高周期训练高效运行的保障,教练与球员才能在赛前或者是比赛、比赛与比赛之间这种短时间内做出高效调整、改进与提升。

找合适的教练一起战斗
(一)经验和人生

每个青少年球员都希望找到自己的伯乐,从而使个体生命释放出喷薄的能量,但多数时是在摸索、试错与浪费。优秀网球教练的执教经验与人生阅历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验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随时可以指导球员的法宝,而人生阅历则可以更好的帮助教练理解球员的需求。每年全世界80%的比赛都是固定的,经验丰富的教练会根据场地类型为球员做出最合适的参赛规划,若长期进行不适宜的参赛,会严重打击球员的自信心。

当下的环境,若单纯把国外教练员的合作模式直接拿过来有些不太合适国情,因为国际网坛的教练与球员之间是一种直接的供需关系。教练与球员之间自由选择,教练都是明码标价,球员有钱就可以请更好的教练;另一种是经纪人和赞助商帮助球员找教练,然后共同提高。职业网球教练从本心来说,他们都愿意帮助更多的球员成长,在巡回赛上球员会接触各种风格的教练,球员主动与教练沟通、尝试与合作是家常便饭。

(二)合适与时机

没有钱去请教练时,我会请优秀的教练去喝咖啡或在球场上聊聊天,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每一个教练对网球的理解相同也不同,没有对错之别,应该说是自成体系。教练相当于人生导师,他们会用毕生发展观来帮助球员去打造人生的基础,等球员到成年以后,教练就是放大他的基础。我在学习家庭教育指导师与心理咨询师课程后反观自己的成长,发现“合适”是与教练默契合作的内核,然后教练才能在正确的时机上言传身教与球员产生共情。我的教练会在下午跟我一同进行体能训练,一方面他能够体会我在训练中感受,另一方面还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这就是教练在正确的时机去做正确的事情。

(三)彼此信任

很多人认为教练与球员之间只要互相信任就可以持续合作,其实这一种天真的想法,如果教练不能给球员带来他所需要的东西,那么长久以往这种信任是非常脆弱的,教练不能总是在依赖球员或为了让球员信任而让他信任。教练与球员在职业赛场上是生死“战友”,是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患难“兄弟”,这种信任关系是建立在教练的基本执教素养之上的,其次才是看教练的能力有多大。

男子球员与教练意见分歧时会争吵很正常,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通过沟通来找到适合的方法一起分担困难,在胜利的时候一起庆祝和分享喜悦。阿尔卡拉斯的教练费雷罗在带兹维列夫时没有擦出火花,显然不会是兹维列夫不够优秀,只是双方没有磨合到一处,而在迈阿密站阿尔卡拉斯夺冠前,费雷罗父亲刚去世,他也要赶回来见证弟子的成长。我以前是站在球员的角度看这些事情,这两年与很多年轻球员一起训练,有时转换身份做教练,我会问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而不会强加给他们该怎么去做,只是表达我信任他们可以做到,我会帮助和陪伴他们去独立面对和战胜困难。

小结:促进网球运动员从青少年迈向职业的心智成长,需要在“尊重人性,尊重常识与顺应规律”方面发轫,更需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领航,有效激发社会力量的活力。中国拥有最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最了解中国青少年球员内心需求与梦想的大量优秀教练,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传承前辈的奋斗精神,一定会迎来网球强国的时代!

  讲述:柏衍

      撰稿:杏坛玫瑰露

附:柏衍的网球之路

6岁,开始打网球,10岁开始参加全国比赛,并在北京中国网球学校学习与训练;
10岁-16岁,全年龄段全国冠军;
11岁,参加欧洲四国五站欧洲青少年巡回赛;
13岁,因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暂时放下网球继续完成初中学业;
15岁,初中毕业,决定全情投入网球事业,在北京体育大学训练学习;
16岁,跟随国家青年队参加ITF国际青少年巡回赛,4月份以世界排名42加入ITF国际队,参加法网,温网青少年赛;
17岁,澳网青少年前八,世界排名10,正式转入职业;
18岁,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网校三个月的训练学习;
19岁,在美国艾弗特网校训练学习,世界排名348,中国第一。并参加戴维斯杯,帮助中国队从亚太区二组晋级亚太区一组;
20岁,肘部关节游离体手术,在北京;
21岁,上海大师赛ATP1000正赛首胜,但我不是中国第一人,第一人是曾少炫。一个月之后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在北京修养;
22岁,腰椎第三、四、五节椎间盘突出,在国内一年治疗无果以后前往英国伦敦治疗。康复后因经济原因,无法在英国继续治疗与训练,回国后一直受到反复困扰;
24岁,经过努力,在上海,接受两名治疗师(瑞士和西班牙)和一名体能师的帮助下,完全康复,可以毫无顾虑的重新开始系统性的训练和比赛;
25-26岁,两年周期在世界各地比赛和训练,并在与体能师和治疗师的共同努力下,在2016年,完成了首次参加全部四大满贯的路程,也因为超过身体极限,手腕受伤,美国建议手术,但我害怕手术后无法继续打球(很多球员都是这样),选择去台湾保守治疗与积极康复;
28岁,在法国图卢兹网协训练比赛;
29岁,在经济能力达到的情况下,与新教练Danai确定合作,目标前100;
30岁,已完成第一阶段目标,排名220以内,准备在2020冲击前100;
31岁,在澳网后,由于疫情,职业生涯按下了暂停键;
32岁,全运会双打银牌,单打八强。

(图片由柏衍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