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心力

 圣龙领主 2023-05-19 发布于重庆
01
在我的咨询中,有一个主要群体是厌学和休学的中学生。

这些孩子,有的在小学阶段就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因为学习难度比较低,所以家长稍微督促些,也能应付过去。

但是到了初中,随着科目的增加,难度的增加,孩子在学习上感到越来越吃力。

小学还能保持在中等水平,到了初中,就滑落到中下等水平了。

这时候,家长一般的反应就是给孩子报班,找老师补课,哪里不好补哪里。

但是一通补下来,往往效果并不明显。就像往凝固的水泥里灌水,怎么也灌不进去。

随着成绩下滑,孩子对学习也越来越倦怠,进入下行漩涡。

有些孩子开始找各种原因一两天不去上学,渐渐地,变成一周不去,一个月不去,直到从厌学变成休学。

看着孩子一步步退缩回家里,怎么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家长真的是干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只盯着学习问题了,而是要关注另一个长久被忽视的因素——心力。

图片
02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心力。
所谓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商,包括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等。

一般来说,只要能正常上小学,孩子的智商就没什么问题,足够支撑孩子读到大学。

绝大多数人的智商,正常学习工作都足够用了。

但能力能否正常发挥出来,会受另一个因素影响,那就是心力。

这里的心力,通俗点说,就是心劲儿,就是那股精气神儿。

一个人有没有心劲儿,能容易看出来。

孩子是专注地学,还是敷衍地学,家长一眼就能感觉到。

大人是投入地工作,还是躺平摸鱼,那个精神状态就不一样。

如果把能力比作汽车,那心力就是汽油,汽车配置再好,没有油,也跑不动。

孩子厌学,就是心力不足了,你让他花再多时间坐在书桌前,也只能是耗时间,彼此都痛苦。

图片
03
那么,怎么增加心力呢?

影响心力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今天先说这三件事。

首先,保证心力的稳定持久。

我们都知道,电灯之所以能正常照明,是因为有稳定持续的电流在提供能量。如果电流一会儿强一会儿弱,那灯泡很快就“憋”了。

生活中,很多人的心力就像是强弱不定的电流,波动很大,大多时候处于低电量状态,偶尔打个鸡血,高涨两三天,然后又持续低迷。

所谓“间歇式奋发图强,持续性混吃等死”。

比较好的状态,是心境起伏比较小——也有开心,但不是亢奋;也有低落,但不会低落到无法自拔。

总体来说,比较稳定,风和日丽,风调雨顺。

这样的心力状态,就能持续地给我们提供能量,保证能力的正常发挥。

图片

网上找了一张图,大概是这个意思

那么,如何做到心力的持久稳定呢?

这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抱持的环境,能给到孩子积极的关注,接纳并转化孩子的坏情绪,身体力行,给孩子示范如何应对问题。

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泛泛,但其实,是体现在日常细节中每一次互动中的。

你的语气,你的每一句回应,你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在塑造你和孩子的关系,都在透过关系给到孩子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足够了,一个人的内核才会稳,形成稳定、积极的自我认知,这就是心力的锚点。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围绕锚点做出自我调整。

所以,想要持久稳定的心力,父母首先要从“关系”入手。

(如何抱持,可以看看这篇《孩子做事浮躁、畏难、没耐心?增强意志力可以这样做》)

图片
04
其次,心力需要自我效能感,也就是相信“我能行”。

就像将军带兵打仗,如果知道自己势在必得,那就会沉着、笃定很多。如果对结果没信心,对自己没信心,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溃不成军。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题目不难,稍微思考一下就做出来了,但孩子就是能吭吭哧哧耗上半天,家长在旁边看着都上火。

这就是自我效能感不足导致的心力不足。

火不旺,水怎么能烧开呢?

这时候,父母可以做的一点是:多添点柴火,用正反馈来滋养孩子的心力。

很多心力不足的孩子,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往往停留在日常事务的层面,更多的是指令、掌控,做不好还会有惩罚,甚至责骂,很少真正“看见”孩子内在积极向善的一面。

时间长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我不好,我不行,我做不到,变成了孩子内心的自我暗示。

所以,要想让孩子的心力足,父母就要训练自己的眼睛,做到三个转变:

从关注问题转变为关注资源,

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

从关注不足转变为关注努力。

只要你有一双欣赏的眼睛,你总能看到孩子好的一面。

孩子心力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缺少正反馈。

你的每一句赞赏,每一次看见,都是在给孩子心力的小火苗加油添柴。

(如何欣赏孩子,可以看看这篇《你想让孩子做哪种学霸?夸奖和欣赏造就不同人生》)

图片
05
最后,兴趣是心力最好的助燃剂。

我在咨询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语数英的成绩不太好,但有些学科成绩相对来说不那么吃力,比如地理、物理、历史、生物这些副科。

细究之下,原来孩子对这些领域比较感兴趣,平时会看很多这方面的书,讲起来也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在这个领域,他们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超书本。

因为有课外的积累,这些学科不用怎么学,成绩也都还可以。

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兴趣在哪儿,心力就会灌注到哪儿。

心力所到之处,潜力就会被激发——哪怕有难度,也乐于去思考、去跨越。

看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最好是从小学阶段做起。

家长别把分数看得太重,别用太多的作业、补课把孩子的时间填满,给孩子留出空间,让他的天性、兴趣自由发展。

同时,家长多留意观察,看看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孩子生长出更多的触角,和这个世界保持连接,保有好奇。

如果把孩子的空间压缩得太紧,除了学习,没留太多空隙,到了初中,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机,就容易钻到游戏中去透口气。

这时候,如果孩子和世界的连接没有建立起来,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家长就很难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出来。

对于中学生家长来说,我们可以多观察孩子。

看看相对来说,他对哪些学科更感兴趣一些。自己多做做功课,尽量能和孩子对话。把这些学科作为支点,撬动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从孩子喜欢的游戏里寻找突破点。

父母可以试着了解一下孩子喜欢的游戏,放下评判,和孩子聊聊,看看孩子的特长在哪个方面,是组织统筹能力,还是构建能力,喜欢团队作战,还是单打独斗。

只要聊,你总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的优势和擅长,因为孩子就是凭借这些在游戏中找到成就感、价值感的。

(如何从兴趣入手,可以看看这篇《别人家孩子在学奥数玩编程,我家娃却爱上了听评书!这事可咋整?》)

总之,如果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发愁,切忌只盯着学习。

因为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心力。

心力是一股能量,你需要用欣赏和鼓励来增强它,用支持和抱持让它稳定输出,用兴趣和爱好来助燃它,让它激发出孩子的潜力。

而这些事情,绝不是补习班能解决的,需要父母做出实实在在的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