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书画是参悟之道

 禅艺会 2023-05-19 发布于上海


书画是参悟之道

文/佐藤胜彦   译/竹灵子

画家熊谷守一在著作中谈到“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得美”。故意去追求美,真正美的事物反而被错过了。世上还有很多美的事物,但是真正的美诞生于不刻意追求美而得到美的境界。对待书画之美也是如此。我所钟爱的熊谷守一与白隐禅师的艺术,不是一味地想要表现美。他们已经把所谓的美的词汇、美的形体忘得一干二净。诸如美的形体、美的色彩、美的写法之类的东西,很久以前就被他们搁置到一个早已忘记的角落。我们可以窥见“不刻意去追求美,不想方设法去得到美,找到自我才是美”的自觉心。

在“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得美”的世界里,没有觉得只有鲜花和小鸟才是美的意识,而是原本具有的就是美的。也就是说,让自己也成为鲜花和小鸟,自然而然就获得了美。这就是要摈弃意识,忘掉意识。这是熊谷守一的夙愿,并且专心致志地修行。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努力修行,才能剔除这个意识。然而,对于一般人而言,剔除意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过,高人能够为剔除意识而不断修行,并修成正果。

在不断地和自我作战当中走过来的的人,我把他们看成书法的高手、人生的赢家。人生的赢家之书是美的。剔除掉自我意识的人的书法是珍贵的。空海、日莲、亲鸾、道元,这些祖师是高手;妙好人浅原才市、妙好人源左也都功力深厚。画家当中也有,但是,这并非这些人当中的哪一个显得特别了不起。这与花开不同、鱼有各异才显得多姿多彩,才显得美是一样的。人类也是如此,就像有时觉得良宽的活法是美的,有时又觉得白隐的书法是美的。 

不过,人类是没有办法像花、鸟那样把自我意识完全剔除掉。活着,就是活在意识里。因此,其难度可想而知。有意识地剔除掉意识的世界,正如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住在自己希求的世界里,实际上要悟得三昧。这是在意识中与大宇宙畅谈的世界。

一个人能够到达这附近,意识就变得非常清澈透明。从饿鬼界、畜生界不断上升,能够到达人界上面的天界。而从饿鬼界、畜生界开始,隐而不见的,是住在天界之上的人们。在和自我的搏斗当中,最后的获胜者升上了天界。这些天人,能够和大宇宙畅所欲言。至此,所写的字的结构、墨的飞白……所有这些已经在眼中消失了。道元讲,“曾进于万法,则使己修证而得开悟”,这能够把人引领到大自然的花鸟世界。人即使不想前往,小鸟和花儿们也会冲你而来。这就是道元所讲的“开悟”。参禅当中,有让人心畅神游的禅定世界,也是周围的花朵向人发出邀请的次元。念佛三昧也是如此,能和花儿们对话。这样的世界,正是大宇宙中生命充盈的世界,道元、亲鸾都曾指出这种世界的可贵。

小孩经常喜欢玩“过家家”游戏。他们铺上树叶,上面堆放丰盛的食物,不断地一应一答。这是他们一边“小鸟小鸟”地叫着一边聊天的世界。良宽在和小孩一起玩耍的世界里,到达了小孩的那种次元。他在和小孩游戏当中,成为小鸟,变为花儿,化成蝴蝶。

一看高人们的书法,有着小孩般的稚拙,这是因为他们的意识住在小孩的世界里,不是故意装扮成小孩的样子,而是已经成为了小孩。这是闯入大宇宙的世界,是超自我,是大我的世界,是和宇宙、自然融为一体的次元。小孩们所画的人脸,每一张都是活生生的,令人不可思议。这是小孩们在无意识中,到达了宇宙的次元,到达了类似开悟的世界。  

人类随着肉体的成长,暂时从类似开悟的世界里掉落。因为意识——也就是自我的觉醒,掉落到迷惘、无明的世界——仿佛地狱那被囚、痛苦、悲愁的世界。不过,人获得了正确的智慧,慢慢地为了回到更高的次元而付诸努力。但是,即使不断地努力修行,结果还是有未开悟而死者,有中途放弃参悟者,有误入歧途而不知者,有因了某种因缘而突然顿悟者,有师长为之指点迷津而悟者。经过了种种历程,再次到达开悟世界者,少之又少。进入开悟世界是如此之难,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宗教、艺术之道,是全身心地回归开悟世界的修行,必须不断地努力。到达开悟境界者就是高人,也是大写的自然人、自觉的宇宙人、大我之人、寻求自我并忘掉自我之人、找回自我之人。因此,被称为书法大家的人,也是为参悟得道而不断努力的人。但是,为求得道而付出努力并不等于就能够开悟。正如“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正如“求悟则不得悟,不求悟则悟”。的确是互相矛盾的。愈有所求愈无法得到。不过,不做寻求就完全不能。寻求,不做寻求,不求而求。“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是耶稣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不做寻求不行。但是,一味寻求也无法得到。

道元说,“学自我,忘自我。”求证佛道的人,要向自己的内心寻求。为了开悟,要凝视自我。自我来自于自己,要审视自己的不寻常之处和丑陋之处。就在那里,存在着一个熠熠生辉的自我。但是这要离开自己后再来审视,而且要离得更远一些,从更远处眺望。这样,就可以切实地看清自己的本性。这样,也就忘掉了自我。注视自己,直至变成极其微小,最后都消失不见了。如此一来,笼罩自己的事物,就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自我。 

道元接着说,只要这个自我被忘记,就可以体证万法。宇宙如实地显现,大自然的运化、人间万物的嬗变,这些地方将会被看得一清二楚。众人和自己都在这样的大运化中,各自精力充沛地活着。这就是“乃使自己之身心,及佗己之身心脱落”。你我的分别不存在,二者成为一体,所有的存在都成为我的一部分。因为有所分别,所以体悟不到。如果消除了分别,也就身心脱落,轻松自在了。这就是道元所说的“悟迹之休歇”。

开悟拥有休憩的时间。自由自在了,因此也拥有极乐的时间。乐在其中,正是“令悟迹之休歇长长出。”总之,让这样的时间延长,这就是佛道;长时间体味绝妙的心情,这就是佛道。我们需要再三地投入,尽力地精进。绘画和书法一样,都是不断地专诚精进、反复修证之道。书法尤其如此。

【著者简介】佐藤胜彦,男,书画家,陶艺家。一九四零年出生于大连市。六岁时,和兄长一起靠卖香烟给前苏联士兵维持生活。七岁时回到日本冈山县。一九六三年毕业于鸟取大学,在帝塚山学园执教美术二十三年。一九七零年创办报刊《云》,一九七三年出版处女作《好吗,好吗》。一九七五年,杂志《银花》“佐藤胜彦的现代佛道人生”特刊发行八万册,每册镶有一枚亲笔画,成为当时的新闻媒体的热门话题。一九七七年,出版专著《无,无》。是年,其内容在日本三大报刊之一的《每日新闻》专题连载。另外,还多次受电视台特别邀请,在“现代良宽”、“美的世界”等专题节目中出场。已出版的著作还有《佐藤胜彦的世界》、《胜彦阎罗帖》、《胜彦陶艺曼陀罗》、《独一无二》、《让你放心》、《无忧无虑》、《得大自在的胜彦》等多数。

译者简介】竹灵子,又号个个,原名林云峰 男,一九七五年出生,福建省福清市人,诗人、书法学硕士,书法学专业博士课程结业。现为日本华侨华人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兰亭书会东京研究院研究员、墨圆会书法讲师。诗文与书画散见于国内外各种纸刊以及网络平台,并多次获奖,入选若干选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