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 刘福智】干支纪年与十二生肖

 紫雨轩书院2017 2023-05-20 发布于河南

干支纪年与十二生肖

刘福智

所谓“纪年”,就是记录年份;所谓“干支纪年”, 就是用“天干”10个字和地支”12个字依次组合成不同的两字符号来记录年份。干支纪年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历法中的一种。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记录年份,还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例如唐玄宗开元元年、天宝二年等。

如今,世界各国基本都用公历纪年。例如公元1949年、公元2023年,等等 。 而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有时也用农历,也称阴历,这和农事有密切关系。农历则用干支纪年。

一、干支纪法

所谓“纪”,也写作“记”,其意为“记录”。所谓“纪法”,  就是记录年份、月份、日子、时辰的方法。

所谓“干支纪法”,就是用天干10个字、地支12个字,按照顺序两两组合用来记录各种时间段的方法,。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用“天干”和“地支” 这22个奇异而不可思议的字来“纪法”。这就是中国历法。而西历的使用,是相当晚的事情了。

“天干”有10个字,“地支”有12个字:

天干: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就是用天干10个字和地支12个字按照顺序依次组合为60种不同的两字符号来记录年份。

据说,所谓“干”和“支”,有人认为就是“树干”和“树枝”。

(一)干支纪年

10个“天干”字 和 12个“地支” 字,按照顺序两两组合,便可得到60种不重复的两字符号: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辛酉、壬戌、癸亥。这60种两字符号给“年”做标记,就叫做“干支纪年”。即“甲子年”、“乙丑年”······直到“癸亥年”,用完所有的两字符号,一共60年,接着就到了一个新的“甲子年”。因此民间有“六十一甲子”的说法,就是每过六十年就有一个甲子年。1984年是甲子年,60年之后的2044年是新的甲子年。当然,其他年份比如乙丑年、丙寅年等等也是60年一个轮回。一个人遇到两个甲子年有时问题不大,遇到三个甲子年就不容易了。你最少要活120岁。

干支纪年法源于何时?

一种说法认为: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皇帝下令全国开始实施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至今,已有近2000年。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华夏族在尧舜时代就已经使用干支纪年法,应为5000多年。

第三种说法认为,使用干支纪年已有8000至10000年历史。

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动物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源。因此,往往用不同的动物代指许多事物,这其中就包括用动物来纪年。《宋史 · 吐蕃传》记载,宋仁宗派使臣出使吐蕃,吐蕃王设筵款待,谈起往事,“则数十二辰属曰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显然是以动物来纪年。

(二)干支纪月

一般用地支12个字来纪月。

把冬至所在之月即农历十一月称为“子月”,于是农历十二月(腊月)称为“丑月”。接着,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六月为“未月”,七月为“申月”,八月为“酉月”,九月为“戌月”,十月为“亥月”。

(三)干支纪日

据文献记载,我国从春秋时期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起,连续运用干支纪日,直到清末宣统三年废止,共27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长的纪日资料。

其实,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实,干支纪日法在商代已经普遍使用,并且已有类似于日历的“干支表”出现。那么,干支纪日的历史就不止2700多年了,而应推至4000多年前。另有人说,黄帝开始干支纪日,那么则要推至5000年前。

干支纪日,如干支纪年一样,也采用天干、地支22个字依次两两组合的方法,于是就有了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癸亥日,在此之后,又是一个新的甲子日,60日一循环。

公历纪日若要换算成干支纪日,必须按照两个复杂的公式推算,第一个公式推算出某日的“天干”某字,第二个推算出某日的“地支”某字,二者合并就有了干支纪日的某日,例如“丙寅日”、“午卯日”等等。由于两个公式过于复杂,恕不列举。

(四) 干支纪时

纪时,即记录时辰,也只用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地支)

23- 1- 3 - 5-7 -9 -11-13- 15-17- 19-21-23(时)

子时即午夜23时至凌晨1时,丑时即1时至3时,寅时即3时至5时,卯时即5时至7时······以此类推,至亥时即21时至23时。然后,开始一个新的子时。一昼夜12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纪时的24小时。

古代的所谓“点卯”,就是古代的大臣在卯时(5时至7时)就要赶到皇宫前接受点名。

(五)干支渊源

天干和地支这22个字起源何时,起源何处?它们各自是什么意思?各有不同的回答。

  1、来自西方字母

有人认为,天干和地支的22个字来自希腊语、罗马语和腓尼基语,因为这些语言都有22个字母,而且这些字母在形体和发音上与干支相近。但是梁启超则对此说表示反对,他认为,中国和西方自古以来的字形和读音,方言屡经变迁,“若从两方面尽搜其异形异音而校合之,安此二十二文,非即腓尼基亚之二十二字母乎?”并针对这种说法讽刺为“空前之新发明”。

2、来自中国神话

有人认为,干支与外部世界毫无关系,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羲和“生十日”和“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所谓“羲和”,是中国古代的太阳女神,是东夷人祖先“帝俊”之妻,她生了10个太阳,12个月亮。天干10个字是由10个太阳演变,地支12个字是由12个月亮演变。并由此演变为十二时辰。这个传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日月出没的幼稚的想象和认识。

3、来自帝王世系

从我国夏代帝王世系中可以看到,天干的10个字已被用做人名,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都用天干中的字,如孔甲、盘庚、武丁、帝辛(商纣王)等等。因此,有人认为,4000年前的夏代已经产生“天干”了。十二地支之末的“亥”,是商族先祖的名字,他是一个“二首六身”的怪物。当时,日益强大起来的商族已经对夏朝构成威胁,所以,夏人故意把“亥”贬抑为十二地支之末。

4、本土说加外来说

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 · 释干支》一文中认为,“十天干”纯属于我国十进位制计数法的自然发生,认为这是在殷商时期创制的。这些字,既无神秘的意味,也无外来的痕迹。而“十二地支”,则起源于古巴比伦。郭氏认为,巴比伦天文学把太阳1年运行的路程分为“12宫”,而中国古代把1天分为“12辰”,并用地支来命名。两相比较,中国的“12辰”和“12地支”都是来自巴比伦的“12宫”。其传入中国的途径,郭沫若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方远来,来时即挟有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

着力驳斥郭沫若“地支外来说”的,是学者郑文光,他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反对郭沫若的说法,他认为,各个古老民族相互独立产生的古代天文学体系虽有不同之处,但在研究共同对象中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所以,“猜测我国的干支法来自巴比伦”是不科学的。郑氏认为,“天干”产生于中国的渔猎时代,而“地支”,则产生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他认为,无论天干还是地支,都源于中国本土。

(六)干支含义:

关于天干地支这22字的含义,《史记》有记载:

甲:“拆”意,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轧”意,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炳”意,万物炳然著见;

丁:“强”意,万物丁壮;

戊:“茂”意,万物茂盛;

己:“纪”意,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更”意,万物收敛有实;

辛:“新”意,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任”意,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揆”意,万物可揆度。

古人认为,10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循环运行的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影响。

   子:“兹”意,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紐”意,阳气在上未降;

寅:“引”意,万物生寅然也;

卯:“茂”意,万物茂也;

辰:“震”意,物经震动而长;

巳:“起”意,阳气之盛;

午:“仵”意,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味”意,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身”意,万物之身体都已成就;

酉:“老”意,万物之老也;

戌:“灭”意,万物尽灭;

亥:“核”意,万物收藏。

据载,黄帝于公元前2697年与蚩尤大战于逐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天乃降十干、十二支,帝乃将十干布像天形,十二支布像地形,然后乃能治之。后有大桡氏将干支配成六十甲子,并以黄帝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为甲子之由来。

二、十二生肖

(一) 十二生肖的内涵

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也就是用地支的12个字配合12种动物,作为中国人出生年的标志,这也可以作为计算年龄的方法。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地支的12个字,分别对照12种动物,就有了如下的说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 酉鸡、 戌狗、亥猪。

   至于为什么以12种动物搭配12地支,则众说纷纭:

周朝已有“丑为牛,戌为狗”的说法。

宋代洪巽 《旸谷漫录》曰:十二属相是以动物足爪的偶数或奇数与“六阳”和“六阴”相配而成。  

傅云森《十二辰考》认为,这种相配与字形字义相关。以十二动物搭配十二属相是我国先人的一种创造。它便于民众的记忆和推算生年的年份,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

十二生肖本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纯朴而自然的文化形式,但是星占学家和命理学家却给它附加上许多封建迷信因素。

宋徽宗属狗,尚书范致虚上书曰:“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位陛下本命。”于是严禁天下杀狗,宋徽宗一生也不吃狗肉。

南宋穆宗属鸡,一生不吃鸡。

明武宗朱厚照忽然想起“猪”和“朱”同音,于是下旨禁止养殖和屠杀猪,违者充军。

社会上至今还流传着“本命年”的民俗。在本命年要换上红裤带,据说可以辟邪免难。

   流传颇广的《大相歌》,歌词曰:

“鼠羊一旦休,白马犯青牛,虎蛇如刀错,龙兔泪交流,金鸡怕玉兔,猪猴不到头。”

就是说,属鼠的与属羊的不能婚配,属马的与属牛的不能婚配,以此类推。

据说,《大相歌》出自汉代东方朔。汉武帝曾下令各州县选千名16岁美女入宫,东方朔恰有一女在应选之列。他既舍不得爱女,又不能抗旨,于是便编此歌谣,散布京城。汉武帝得知,便传询东方朔,东方朔说:“天书实言,天定良缘,相克相合,天子明鉴。今选美女年方十六皆属兔,而圣上乃真龙天子,龙兔泪交流。”汉武帝听后,于是收回成命。

命理学也有12生肖相冲的说法:

鼠马相冲,牛羊相冲,虎猴相冲,兔鸡相冲,龙狗相冲,蛇猪相冲。

这种说法认为,凡是生肖相冲的人都不能婚配。此外,社会上还有“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的说法。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但是,在有些农村,至今依然有人相信这些迷信的说法,致使青年男女的合理婚姻受到不应有的干预,甚至发生悲剧,影响到社会的和谐。

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人的属相与性格、命运、爱情相关联的说法。例如:属鼠的机敏谨慎,生命力旺盛,主观意识强烈;属牛的勤勉奋发,忠厚纯朴,责任感强;属虎的胆识过人,率直开朗,遇事果断镇定;属兔的亲切顺和,敏捷灵活,处事慎重;等等。这分明是按照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而编造的说法,毫无科学道理。现在的小学和中学,同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是同一属相,难道他们的性格、命运和未来的爱情都是一样的吗?这显然不能自圆其说。

现在,还有人从国外引进按照天体星座命名的人的属相,例如:白羊座、金牛座、巨蟹座、双子座等等,也给这些星座分别附加上人的性格、爱好、命运等等迷信说法,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新的混乱。

这种迷信的说法竟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真是有些不可思议。看来,直至21世纪的今天,反对封建迷信的任务尚未完成。十二生肖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在选媳和择婿的时候也总要看看是不是有“龙虎相斗”或“鸡犬不宁”这些不吉祥的“属相相克”的命相。当然,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在中国历法中,2019年是猪年,那么,12年之后的2031年也是猪年,接着,12年之后的2043年又是猪年。据说,这些年份出生的孩子就属猪,就像(肖)猪。当然,这种看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民间传说而已。

用12种动物作为人的出生年并用来纪年,其实并不止于中国的汉族,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和域外的文明古国中也有大同小异的情况:

彝族的十二生肖和汉族完全相同;

黎族则以虫代鸡,维吾尔族则以鱼代龙;

印度以狮代虎,其他属相与汉族相同;

古代巴比伦的十二生肖,则是:猫、狗、蛇、 蜣螂、驴、狮、 公羊、 公牛、 隼、 猴、红鹤和鳄鱼,这与中国汉族的差别较大。

(二)十二生肖的来源

为什么不同民族、不同国度都用十二生肖代指人的出生年,并且用来纪年?为什么会有大同小异甚至完全相同的情况?至今还是一个谜。十二生肖的来源,有如下4种说法:

1、来自少数民族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汉民族的十二生肖来自于中国少数民族。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之卷三十四中写道:“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指中原),遂相沿不废耳。”他这是说,十二生肖是由北方民族传到中原。

赵翼在同书中又说,汉朝时匈奴单于呼韩邪归附汉朝,在与中原民族杂居之后匈奴族以动物纪年的方法与汉族以十二地支纪年的方法相结合,产生了十二生肖。

  赵翼认为,汉民族的十二生肖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匈奴。

2、来自古代印度

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从古代印度传入。日本《文艺春秋》一书曾列出印度十二生肖与中国的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其中的狮子在中国变成了老虎。该书解释说,印度语中有一个名词发音“懈勒”,此词表示狮子和老虎两个意思。由此可知,中国和印度的十二生肖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不过,二者有一个不同之处,中国十二生肖中的鸡,在印度却是金翅鸟。中印两国的十二生肖中竟有11种动物完全相同,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来源于印度。

3、出自华夏民族

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华夏族在长期发展中的“特产”。古代有“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太阳一周年运行的轨道(黄道)分成十二等分,并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来称呼,同时用一些动物的名称来配合抽象的子丑寅卯,从而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等十二生肖。王充《论衡》云:“子之禽鼠,卯之兽兔。”就是说,子年的动物是鼠,卯年的动物是兔。

当然,一个人出生于何年,属什么生肖,本是偶然的,但有人却拿它来算八字,卜前程,却是荒谬的。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人值未年而生,何至比之于羊?寅年而生,又何竟变成虎?……况鼠好偷窃,蛇最阴毒,那属鼠、属蛇的,岂皆偷窃、阴毒之辈?龙为四灵之一,自然莫贵于此,岂辰年所生,都是贵命?”这段话说明李汝珍是有科学头脑的。

4、有关民间传说

有一些民间故事,也谈到十二生肖的来源:

一个故事说:5000年前,中国的大王黄帝要招聘12种动物担任宫廷护卫。很多动物纷纷报名。贪睡的猫拜托老鼠替自己报名,可是老鼠忘记了,只给自己报了名。所以十二生肖中没有猫。从此猫鼠结仇。而渺小又善于偷窃的鼠排在十二生肖的首位,为什么?

一种说法是,开天辟地之前,宇宙混沌一片,是鼠将混沌咬破,才分出天地玄黄来,鼠有至功,理当排在第一。   

   另一个故事说:很多动物参加比赛,看看谁的本领最高。后来剩下象、鼠、牛等13种动物进行最后的比赛。老鼠钻进象鼻施展拳脚,大象狼狈而逃。后来又以赛跑排名次,老牛当先,老鼠却站在牛角上,临近底线,一跃冲刺,窃取了头名。人们纷纷惊叹这只老鼠的计谋与灵巧。于是,鼠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牛排第二,却没有大象的位置。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十二生肖的来历,到底如何,还有待继续探索。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为什么排在首位的偏偏是小小的鼠,而不是腾云驾雾的龙,不是百兽之王的虎,不是强劲温顺的牛,不是聪明灵巧的猴,为什么?众说纷纭。其中有“道教玉帝说”,有“佛祖如来说”,有“先祖黄帝说”,有“原始部落图腾说”等等。总之,是古人依据12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解释的。

十二生肖对应十二时辰:

子:子的本意是幼小的卵,是母腹中的胎儿。子时为23时至次日1时,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是两天交接的时分,到了次日胎儿将诞生,子时是孕育的时刻。

丑:丑的本意为“扭”,用手抓住一物而扭动,转动天体。夜即将被扭过去,昼即将被扭过来。

寅:寅的本意为“引”,即牵引,引导。黎明前的3时至5时即寅时,正是牵引黎明到来的时刻。

卯:卯即冒,卯时为5时至7时,太阳冒出来了。卯是“刘”的本字,意为断开,将夜和昼断然分开。

   辰:辰时为7时至9时,有云气之意。云气之上有“日”,即为“晨”;无日,即云雾茫茫。

巳:巳时为9时至11时,有人说“巳”像胎儿的头部和卷曲的身体,又说是蛇的形象。此时大地回暖,作为冷血动物的蛇便从洞中爬出。

午:午时即11时至13时。午为“杵”的本意。将杵直立在地面,此时它的影子最短,因为日光是直射下来。

未:未时是13时至15时,是阳光最为强烈之时。未是“味”的本字。是指植物经过阳光照射,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会成熟,才会有滋有味。

申:申时为15时至17时。“申”字有人说像闪电,有人说申就是神。夏季申时,往往风雨带着雷鸣电闪而来,古人以为是玉帝命令风师雨伯雷公电母突降雷阵雨。

酉:酉是“酒”的本字,像个酒坛子。酉时为17时至19时,劳作一天的人们正是吃晚饭的时候,不免喝点酒。酉时也可以称为“酒时”。

戌:戌字由“人”和“戈”组成。戌时为19时至21时,人们开始安睡,但还要有人持戈巡逻和守卫。

亥:亥就是猪,是“豚”字的变体。亥时为21时至23时。要想猪长得肥壮,就要半夜给它添食。

十二生肖的排序第二种说法:古人用十二地支分别代表十二时辰。每天从老鼠最活跃的子时开始,此时老鼠咬破了混沌,形成天地万物,子时就属鼠了。接着谁来开辟大地?就靠牛了,因而丑时即1时至3时属牛。寅时即3时至5时,往往能听到虎啸声,因此寅时属虎。卯时即5时至7时,兔子出窝吃草,所以卯时属兔。辰时即7时至9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所以辰时属龙。巳时即9时至11时蛇类已饱食归洞,所以巳时属蛇。午时大地上的阳气达到极限,烈日当头,人们想到像烈日一样的烈马,所以午时即11时至13时属马。未时即13时至15时,是放养的好时光,所以未时属羊。申者伸也,象征猴子伸臂跳跃,所以申时即15时至17时属猴。酉时是17点至19点,正当太阳下山,人们呼唤家鸡入窝,所以酉时属鸡。戌时是19点至21点,家犬守夜,所以戌时属狗。亥时是21点至23点,猪已经停食入睡,所以亥时属猪。

请读齐鲁《七绝 · 题十二生肖》

其一,子鼠

觅食小鼠上灯台,只顾偷油下不来

忘却花猫托付事,心惊爪利眼珠白

其二,丑牛

食草卧风渴饮溪,拉车拉磨又拉犁

金晨墨夜听召唤,不用扬鞭自奋蹄

其三,寅虎

虎啸悚人虎步轻,称王称霸虎山中

熊罴狮豹皆不惧,天下一人怕武松

其四,卯兔

只因贪睡败于龟,狡兔三窟因自危

一旦遭逢鹰与犬,风驰电掣奔如飞

其五,辰龙

虎牙鹿角覆鱼鳞,华夏图腾万古魂

一旦旱魃频作孽,呼风唤雨满乾坤

其六,巳蛇

无手无足宛转身,水中树上穿梭频

小禽小兽俱食谱,可笑生出吞象心

其七,午马

人间自古马为朋,一日何愁千里行

最是太宗八骏美,扬鞭转瞬了无踪

其八,未羊

一身素裹风翩翩,头上生就两角尖

内斗内行谁定性,每逢豺虎便发蔫

其九,申猴

有道人人爱悟空,活泼聪慧且玲珑

倾巢而动群猴汇,打闹喧哗不住声

其十,酉鸡

一唱雄鸡天下白,晨人劳作赖尔侪

莫言除此了无用,夜宴无鸡岂可开

其十一,戌狗

人言侪辈俱忠臣,颠沛流离随主人

遗弃纵然千里外,跋山越水总寻亲

其十二,亥猪

人道君为六畜首,向来不为饮食愁

且观牛马晓昏苦,试问亥猪岂不羞

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分别是古代庙堂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遗存。二者为我们打开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的一角。

刘福智   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杂文联谊会会员、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杂文学会常务理事、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郑州大学诗词学会副会长。长期担任诗歌写作、杂文写作、诗词写作、文学写作、诗词鉴赏、中国文化、大学语文等7门课程教学工作,尤其擅长诗歌、诗词、杂文、论文的写作和歌曲的撰词和谱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诗歌艺术论》、《杂文艺术论》、《科学美与艺术美》、《美学发展大趋势》、《文章写作学》等学术著作10部;出版《邓亚萍》、《中国的泼皮士》、《齐鲁诗选》、《齐鲁诗词》、《齐鲁文选》、《宅家避疫诗文选》等文学著作6部。在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杂文、随笔、歌曲、诗词、曲艺、学术论文、纪实文学、学术论文等众多领域著述颇丰,撰写、发表作品、著作总字数达1000余万字。在诗歌、散文、杂文、歌曲、诗词、剧本、纪实文学等文学艺术领域获奖数10项。长篇纪实文学《邓亚萍》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多部论著曾获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研究成果一等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一等奖、郑州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



刘福智文集链接

【刘福智2022年度作品文集及总结】

也谈京剧《四郎探母》——与刘汉光先生商榷(外一篇)

孔子与麒麟 

关于“拯救戏剧”之异议(外一篇)

“怪诞美”浅说 

“二七”纪念塔的钟声——纪念“二七”大罢工100周年 

中国面容(七言歌)

七律组诗癸卯歌十题(001-010)刘叟写冬

“四大妖姬”和杨玉环(外一篇)

春天的怀念(外一首)

伟大的兵

七律组诗癸卯歌十题(011-020)刘叟写春

春雪  

浙南小城三月三

“草包教授”种大米(外一篇)刘福智

七律组诗癸卯歌十题(021-030)

遥致苏东坡(外二首)

春游安阳文峰塔  

汉民族的姓氏与名字 

水歌三唱

随想录六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